(文摘)乔装身份,调虎离山,瞒天过海……<br>万人顺利穿越日伪封锁线<br><font color="#ed2308"><b>《 大河报 》( 2025年09月01日 第 A10 版)</b></font><br><br>安阳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院内雕塑,地下交通员护送刘少奇通过敌占区。<br><br>邓小平回太行徒涉卫河地点的航拍图<br><br>陈毅回延安经过的安阳县东北务地下交通站<br><br>吕正操住过的浚县莲池地下交通站旧址<br><br>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文 张琮 摄影<br><br> “这个屋子刘少奇曾经住过”“邓小平从这里蹚水渡过卫河”“吕正操率领部队数千人在我们村附近驻扎”……日前,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安阳、鹤壁等地采访,行走在村落乡野,历史的回响不绝于耳。这些口口相传的惊心动魄,正是对豫北地下交通线最鲜活的注脚。<br><br> 据不完全统计,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超过一万名党政军干部的身影,曾悄然穿越豫北地下交通线上的重重封锁。星光之下,不乏影响中国命运的名字。<br><br> 刘少奇化身大学“教授”通过敌占区<br><br> 还被伪军客气招待<br><br> 1942年3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自新四军苏北根据地阜宁返回延安,于8月中旬抵达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沙区办事处。<br><br> 此行艰险异常。根据安排,沙区办事处主任王乐亭临危受命,亲自护送刘少奇通过安阳敌占区。<br><br> 当时,刘少奇听取王乐亭的建议,说服随行人员,让他们走另一条线。他由王乐亭护送,单独走一条线。当时刘少奇化名“胡服”,身份是山东大学“教授”,目的地是去太行根据地参观。临行前,这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展现出非凡的冷静与智慧。<br><br> 据王乐亭回忆资料,出发前刘少奇提出对伪军要保持警惕,万一被伪军扣住,使用三个办法来应对:第一派代表谈判,讲明道理;第二花些小钱,疏通关系;第三使用武力,交换人质。这三条可以应付意外事变,保证安全无虞。总之,在对敌斗争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斗争艺术的精髓。<br><br> 护送途中第一天住辛村伪团长韩守业处。次日,韩守业派乡丁用轿车将刘少奇送至崔家桥王自全处,再由王自全用轿车送过平汉铁路敌人封锁线,一直到其所辖地盘边沿。第三天夜,刘少奇穿越水冶至观台之间的敌人封锁沟,于次日晨到达与太行根据地交界的林县南苇底村八路军漳南办事处。很快,刘伯承派骑兵接应刘少奇到任村八路军豫北办事处。据《刘少奇年谱》记载,刘少奇通过豫北地下交通线到达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的时间是1942年9月上旬。<br><br> 这一路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行走在“刀尖”上。当时,地下交通线经过的安阳敌占区由不同势力伪军把守,主要势力有吴守正、程道合、王自全等,这些人为了生存,周旋于日军、国民党和八路军之间,正好为我所利用。比如:安阳地方势力王自全的控制范围横跨平汉铁路,东西百余华里,有“百里王”之称。开辟地下交通线时,八路军对他再三争取。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他与豫北办事处主任王百评结拜为“盟兄弟”,并和八路军签订了秘密合约,其中一条是保证八路军官方及党政人员安全通过他的防区。为争取他保持中立,八路军总部密下委任状,委任他为“安阳保安司令”,利用这种关系,八路军曾多次将大批军用物资和党政军干部安全护送到抗日前线或后方根据地。<br><br> 正是这些在民族大义与生存夹缝中游走的复杂关系,为地下交通线撬开了一道裂缝。<br><br> 因此,在经过王自全防区时,他对刘少奇的“教授”身份并不怀疑,态度很客气,让伙房做了几个小菜招待。第二天还安排轿车、警卫送行。<br><br> 邓小平夜渡淇河遇到伪军把守<br><br> 巧施调虎离山计<br><br> 1945年6月,肩负重任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到冀鲁豫边区检查、指导工作,准备通过豫北地下交通线返回太行根据地。护送他的是沙区办事处交通科长马赛。<br><br> “这里就是原先的渡口,现在下游修了桥,渡口废弃了。”在鹤壁市浚县南老观嘴村,村干部称当年这里曾是豫北地下交通线重要的必经之地,邓小平在这里渡河去了太行根据地。在现场,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看到村北卫河的渡口已不复存在,河水仍静静地流淌,滋润着两岸的农田。<br><br> 马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护送邓小平的队伍一行十余人到达卫河东岸的老观嘴渡口时,已经是后半夜,经过侦察发现没有敌人设防但也没有渡船。邓小平冷静地说,附近有没有河水比较浅的地方可蹚水过河。马赛立马想到渡口上游有一处浅滩,于是一行人赶往上游,蹚水渡过卫河。”<br><br> 后途经浚县、汤阴交界地带天门会所占地盘时,因白天不便行动,邓小平一行便隐蔽在一开明士绅家休息。入夜,邓小平一行继续赶路,当行至淇河东岸时,突然发现对岸一队伪军在沿河巡逻。这段河床较浅,是唯一可徒涉之处。千钧一发之际,邓小平当机立断,施以“调虎离山”之计。命令警卫排长派出两名战士在附近不远处,突然开枪!枪声划破寂静,伪军以为有情况迅速奔向枪响处。<br><br> 邓小平一行人趁伪军离开之际,迅速渡过淇河,后抵达太行根据地。<br><br> 陈毅扮富商智过豫北<br><br> 留下一首词记录惊险历程<br><br> 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用时百余日,由军部所在地江苏盱眙黄花塘,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br><br> 1943年12月底,陈毅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装扮成富商,由交通科长马赛护送,一路骑着骡子从豫北交通线北线赴太行根据地。途中先是渡过卫河,绕行小路通过伪军把守的固城,到达东北务交通站郭庆安家,在郭庆安带领下来到伪军王自全司令部。<br><br> 司令部设在崔家桥街中的一座大院内,周围戒备森严,大门口哨兵荷枪实弹来回走动。马赛见状大摇大摆往里走并递上给王自全写的信,高声喊,“找你们王司令!”此时,一副阔商气派的陈毅从骡子上下来,身穿长袍大褂、头戴礼帽、围着长围巾、脚穿皮鞋,昂首挺胸、气定神闲往大门里走,伪军问都没问即开门放行。<br><br> 王自全的参谋长接待后,特地派一名贴身护兵送行。为避免途中麻烦,还开了一封通行证明信。随后顺利穿过各个哨卡、平汉铁路,安全通过这一段主要危险区。<br><br> 在洪河屯西边,与豫北办事处派来的接应人员相遇,顺利完成护送。<br><br> 陈毅到达太行根据地后,回想起从沙区办事处一路渡卫河、跨平汉线、穿过敌占区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挥笔写下了《长相思·冀鲁豫道中》:“山一程,水一程,万里长征足未停。太行笑相迎。昼趱行,夜趱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有军屯。”<br><br> 吕正操率五千将士过铁路<br><br> 假情报“唬住”日伪军<br><br> 豫北地下交通线的南路交通线,穿过的敌占区全长100余里,护送少数人员通过已十分困难。但是,在鹤壁市浚县群众中,至今流传着“吕正操率千人过铁路”的故事。<br><br> 数千人的队伍,如何穿越日伪重兵把守的封锁线?<br><br> 1942年8月,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部5000余人转战太行根据地,部队从冀中到达冀鲁豫边区,选择豫北地下交通线南线过平汉铁路。并制定白天封锁消息隐蔽,夜间过铁路的计划。<br><br> 天门会是这一区域的地方势力,总会长杨贯一素有爱国抗日之心,此前冀鲁豫军区已派人对其做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使党员干部进入天门会各武装团体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天门会的实权。<br><br> 其间,转移部队制定向驻守日伪军送假情报的计划。杨贯一向浚县日伪政府报告,“夜里突然来八路军几万人,占20余村,听说来打浚县城。”这则假情报如同重磅炸弹,在日伪内部炸开了锅。日伪政府听闻后十分慌张,6个城门关了5个,只留下一个小门出入,并加强巡逻严查过往人员。同时,天门会把浚县、汤阴日伪驻军的电话线切断,严密封锁消息,并派人给驻扎在汤阴的日军告急,使驻汤日军也不敢出动。<br><br> 夜幕,成为最好的掩护。当整个敌占区因一则假情报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时。当晚,部队西进,天门会派向导将部队送过平汉铁路。事后,天门会参谋长胡紫青(中共地下党)以“总处”名义写了打击八路军的“战报”,并将事先准备好的枪支弹药作为“战利品”送给浚县、汤阴的日军。<br><br>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日军竟信以为真,误以为天门会打跑了八路军,破坏八路军的攻城计划,还嘉奖给天门会12箱子弹、4罐擦枪油。<br><br> 【小结】<br><br> 据统计,在豫北南北两条地下交通线上,先后掩护过往人员上万人次,其中包括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一大批高级首长。人员集中过往的也有很多次。1942年5月,新四军300余名伤病员、家属通过交通线,安全到达太行根据地。<br><br> 这条交通线,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更是血肉与忠诚的丰碑。在此期间,我党政军人员在地下交通线上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同敌人周旋:有时化装成伪军白天跨马携枪招摇而过;有时组成小型掩护武装在黑夜中潜行偷越;有时扮作行商客旅或敌探巡查;有时装成夫妻走亲戚或长官送太太等身份,达到安全通过敌占区的目的。<div><font color="#ed2308">大河报网站:</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https://newpaper.dahe.cn/dhb/html/2025-09/01/content_991_1755281.htm<br></font></div><div><br></div> 安阳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院内雕塑,地下交通员护送刘少奇通过敌占区。 邓小平回太行徒涉卫河地点的航拍图 陈毅回延安经过的安阳县东北务地下交通站 吕正操住过的浚县莲池地下交通站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