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立秋后的郑州,空气里多了几分清爽,少了几分燥热。这样的天气,总让人想起古人笔下的秋天,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感怀的思绪。苏东坡的《西江月·平山堂》便是一首跨越时空的词作,寄托了他对恩师欧阳修的深深思念。这次“同题竞书”活动,正是以这首词为书写内容,吸引了来自四地五十余位书法家参与。徐存孝老师也是其中一员,他的草书作品,以笔墨为语言,与东坡先生隔空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草书最讲究气韵与性情,徐存孝老师的这幅《西江月·平山堂》写得酣畅淋漓,既有中原笔势的奔放,又透出几分文人书卷之气。他的线条如黄河奔涌,又似山泉清响,将东坡词中的苍茫与深情,化作纸上流动的旋律。整幅作品结构疏密有致,节奏张弛得当,仿佛在书写中重现了平山堂前的旧日光景,也让人想起欧阳修与苏东坡之间那段跨越师徒的情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期“同题竞书”已是第六十多回,早已成为草书爱好者交流的平台与精神的纽带。当书法遇见宋词,不只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徐存孝老师的作品,正是这场古典美学在当代焕新实践中的一个缩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