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诗让阳关名扬天下。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p> <p class="ql-block">阳关是汉唐时期中国陆路对西域及中西亚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敦煌城西南约70公里的古董滩附近,西汉时置关</p> <p class="ql-block">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约公元前110年左右)。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征伐匈奴收复河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即酒泉、张掖、武威、敦煌,两关即玉门关和阳关,并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人类历史翻开新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阳关文化主要表现在无数文人墨客对阳关的诗词、曲赋、散文的文学抒写,使这个军事要塞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p> <p class="ql-block">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陆上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还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点。在古代,“西出阳关”就意味着生离死别,“东入玉门”则象征着幸福团聚。</p> <p class="ql-block"> 在海运未通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而阳关正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关口。</p> <p class="ql-block">阳关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海关”,有了通关文碟,才能出入阳关。后来在汉语中出现的“关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等,都与阳关有很大的关系。 </p> <p class="ql-block">在汉唐时期,阳关、玉门关都是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关口。为了防止西北匈奴、突厥等势力威胁中原王朝的安全,从西汉时期,当地政府就开始在阳关发放通关文碟,以作为出入阳关的凭证。这种凭证类似于后来的出国护照。 </p> <p class="ql-block">阳关之外有条道就是阳关古道,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一段。在丝绸之路繁荣的时期,阳关通往西域的这条古道宽约一百二十米,商队络绎,驼铃叮咚,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条路。 </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光的流逝,悠悠千年雄关所剩下的仅有一座汉代烽燧遗址。 我们平时说的阳关遗址,实际上就是这个烽燧遗址,而不是阳关遗址。 </p> <p class="ql-block"> 墩墩山顶上的这个烽燧,是用土壑夹芦苇砌筑而成,上面有残余围墙,一条马道直通顶部</p> <p class="ql-block">阳关风景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东依敦煌,西接楼兰,北望玉门,南眺金鞍,天马故乡,丝绸之路名关。</p> <p class="ql-block">阳关,也许只是昔日的一个军事要塞,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只是一堆砖石堆砌起来的一个建筑。然而,正是这堆砖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从此具有了文化意义,并成为了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也可以登上城门,一览大漠风光,想象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阳光烽燧占据这里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巍然屹立,鸟瞰四方,虽历经了2000多年风雨侵蚀,依然傲然耸立,向世人展示着当年大汉雄风。</p> <p class="ql-block">摄影:青山秀水</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6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