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双髻山

江瑾

<h1>  双髻山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与上杭县白砂镇和蛟洋镇三镇交界处,是闽西境内千米高山之一,海拔1441米。该山之所以称为双髻山,是因为山顶的两座山峰远眺形如妇女发髻而得名。双髻山早在明代就被列入“闽西胜景名山,杭川古刹音堂”, 近年也成了红色之旅的一个好去处。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在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双髻山便是当年的游击战场之一。<br>  2022年8月我来过一次双髻山;今年6月28日,在岩城的几位朋友相约,我又一次和大家一起到了双髻山。<br></h1> <h1>  上双髻山顶峰的水泥道路,蜿蜒盘旋。过去上山是步行的羊肠小道,前些年铺设了水泥道路后,上山从此便利多了。</h1> <h1>  山顶的这两座山峰,形如妇女的发髻,该山因而得名。</h1> <h1>  海拔高的缘故,两座山峰上各矗立一座发射塔。</h1> <h1>  山顶有一座古寺“通宝寺”。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共谈判合作开展全面抗战,红军游击队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为在思想上转变对“联蒋抗日”的认识,当年在这座寺里召开了重要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h1> <h1>  寺庙边的池塘栏杆,两个小孩在全神贯注地观看池塘里的锦鲤</h1> <h1>  双髻山顶的景色,这里时常云雾缭绕,山风猎猎,一会儿晴天白云,一会儿云漫雾涌。</h1> <h1>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绵亘,林海苍茫,翠绿接天,无限风光,让人心旷神怡。</h1> <h1>  山上的美景,吸引着同来的女士们,纷纷拍照留念。</h1> <h1>  山顶风光也吸引了一些游客,时常自驾上山休闲观光。</h1> <h1>  山上还有几座寺庙,不少善男信女时常会到山上的寺庙烧香祈福。</h1> <h1>  双髻山顶有着众多的花岗岩石峰丛,岩崖陡立,怪石嶙峋,形状各异,风景独特。</h1> <h1>  透过这片怪石,山下的高速公路映入眼帘。</h1> <h1>  这是一处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洞,取名为“南天门”。</h1> <h1>  这块岩石像不像一只老鹰?尤其是鹰嘴部位。</h1> <h1>  这块石壁的上方还有一块小石头,不知是人为放上去的还是天然的?如果是人为的,那这么陡峭的石壁,怎么才能放上去呢?</h1> <h1>  山上还长有很多种类的花草植物,尤其很美丽的花朵。</h1> <h1>  这些美丽的花朵吸引着大家,纷纷拍摄。</h1> <h1>  双髻山下有一个小山村,上杭县蛟洋镇贵竹村。贵竹村是省级重点革命基点村,是当年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和闽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红军游击队的一个重要活动据点。在土地革命战争尤其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贵竹村人民出生入死支持红军游击队,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游击队打敌人,群众积极为红军游击队送粮食、盐巴、药品等等,掩护游击队伤病员。三年游击战争中,贵竹村共有28人参加红军游击队或从事革命工作,有在册烈士12名,牺牲群众4名,因参加革命工作造成绝户的有14户,革命接头户10户。陈潭秋、谭震林、邓子恢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贵竹村战斗、生活过。这是贵竹村的村部,这种礼堂现在已经很少见了。</h1> <h1> 村部礼堂内景</h1> <h1>  进入新世纪,贵竹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的老区政策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村民发扬老区“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精神,艰苦奋斗,发展经济,群众生活水平如同雨后春笋节节高,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变。如今,村里90%以上的村民建造了砖混结构的住房,不少还是豪华的小洋房。村里也从原来仅靠羊肠山道与外面联络的偏僻闭塞小山村,变成了如今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的高山新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