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特推出图文票并茂的此篇,谨以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抗日将领和抗日英烈们。</p> <p class="ql-block"> 下 篇</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八女投江烈士群雕(2022年7月)</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八女投江烈士群雕(202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烈士群雕,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江滨公园,为纪念1938年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殉国事迹而建。主体为花岗岩雕塑,高8.8米、长18米,镌刻邓颖超题写的“八女投江”四字,1988年建成。群雕南侧设有牡丹江烈士纪念馆,陈列烈士遗物及康克清、王震等领导人题词,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八女投江纪念馆(2022年7月)</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八女投江纪念馆(202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太平路,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旨在纪念八位女英雄的英勇事迹。纪念馆位于牡丹江畔,与八女投江烈士群雕相呼应,共同构成八女投江纪念园区。</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八女投江”群雕题名,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清市温泉路运河文化中心,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10月建成此馆。</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大门(202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202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张自忠雕像(202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张自忠戎马铜像(202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 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襄沙大道。1990年6月,筹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1991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冯玉祥故居:纪念广场·冯玉祥雕像(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冯玉祥故居(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冯玉祥故居: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冯玉祥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冯玉样回乡时住所。冯玉祥旧居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有5幢22间房屋,保存完整19间,故居分为前后两大院落,前院主要有门厅和议事厅,后院主要有书房、卧室、侍卫室。冯玉祥旧居室内陈列有冯玉祥将军在此居住时使用过的靠椅、棕床和书桌等家具及冯玉祥生平照片、手迹、遗物,还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幛两幅,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等。</p> <p class="ql-block">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冯基善,又名冯御香,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自幼在直隶保定(今河北保定)长大,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的统帅和西北最高军政首脑。冯玉祥在军营中长大。十六岁时,冯玉祥入伍,参加袁世凯所建新军,后升为管带。辛亥革命时,带领所部参与滦州起义。民国成立后,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北伐时期率部参加北伐,1924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曹锟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积极促进抗日爱国力量的发展,参与“福建事变”,调停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冯玉祥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呼吁团结抗战。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内战,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7年起,冯玉祥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1月冯玉祥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948年9月1日,冯玉祥在黑海遇难。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张学良旧居(2018年9月)</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张学良旧居:广场前·张学良铜像(2018年9月)</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学良旧居始建于1914年9月,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张学良旧居包括三进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赵一荻故居等多组文物建筑,是东北地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张学良将军公馆:大门(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张学良将军公馆:西楼(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由西安通济信托公司于1932年投资修建。院内主体建筑为东西排列的三栋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自东向西分别称为东楼(A楼)、中楼(B楼)、西楼(C楼)。东楼和西楼外观完全一致,中楼的屋顶采用中式的飞檐翘角,与东、西两楼的西式建筑风格稍有不同。公馆大门正对中楼。1935年秋至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在此居住,并将西楼作为自己住宿和办公场所,有围墙和大院隔开,东楼作为东北军驻外官员临时来陕的住所,中楼作为副官及秘书的办公场所。1983年,张学良公馆收归陕西省文物局管理,更名“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1986年12月6日,在“西安事变”发生50周年之际,“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挂牌为“张学良公馆”,并加挂“西安事变纪念馆”牌子,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等为开馆仪式剪彩。</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男,汉族,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发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代蒋受过辞职。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下,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均被拒绝。1936年12月12日,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经周恩来等人的多方努力,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此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台等地。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4年,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杨虎城止园别墅:杨虎城将军纪念馆(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杨虎城止园别墅:花园(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杨虎城止园别墅:院内(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杨虎城止园别墅:杨虎城生平陈列室·杨虎城半身铜像(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杨虎城止园别墅,位于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隶属于西安事变旧址。建于1934年,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1935年初院内主体小楼建成,主楼是一栋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小楼,小楼四周建有围墙与大院隔开,形成一个独立小院,并有平房10余间。1984年7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成立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对止园旧址小楼和独立小院进行了全面维修,复原了部分旧址,并于1983年对外开放。旧址内举办有“杨虎城将军生平陈列”和杨虎城旧居复原陈列。</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杨虎城将军旧居:正门(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杨虎城将军旧居:院内(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蒲城县杨虎城将军旧址,位于渭南市蒲城县东槐院巷,隶属于蒲城县文物局,占地137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993年,纪念馆进行了全面维修,并油漆彩绘。2007年,再次对杨虎城将军纪念馆进行了油漆彩绘和重新布展。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坐北朝南,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主要建筑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截至2019年末,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馆藏文物有143件(套)。</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室(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室·杨虎城将军雕像(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彭雪枫纪念馆(2023年4月)</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雕像(2023年4月)</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彭雪枫纪念馆:纪念塔(2023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宿迁彭雪枫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黄河北路的雪枫公园内,是为纪念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而建的核心纪念设施。纪念馆总长100米(隐喻彭雪枫百年诞辰),纪念塔高70米(象征抗战胜利70周年),塔前台阶宽37米(对应将军37年革命生涯)。外墙采用白色与红色花岗岩,寓意“雪”与“枫”。主馆分为展览馆、将军馆、拂晓影院和报告厅,陈列珍贵图片400余幅及文物100多件,全面展示彭雪枫将军的革命生涯。</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雪枫公园(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雪枫公园:彭雪枫戎马铜像(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雪枫公园:彭雪枫纪念馆(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雪枫公园:纪念碑(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 雪枫公园是为纪念新四军将领彭雪枫将军而建立的黄淮海地区规模最大纪念场所,前身为雪枫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该公园核心区域由彭雪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墓园等组成。为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宿州市在原雪枫烈士陵园基础上改建而成,2007年9月9日正式开放。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1944年在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指挥作战时牺牲,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园内安葬着彭雪枫及多名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在江苏省南通市宿迁市、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商丘市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2009年9月10日,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卫立煌故居(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卫立煌故居:卫立煌铜像(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卫立煌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卫乡村巢湖南路,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群,是抗日名将卫立煌出生及成长地,包含故居本体和吴氏炮楼。该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末,1960年毁于火灾。2011年启动考古发掘与修复工程,总投资700多万元,修复后建筑面积834平方米,形成三进两院砖木结构,含门屋、厅堂、厢屋及三层青砖洋楼。建筑群融合江淮传统民居与近代技术,故居本体为坐北朝南三路三进院落,吴氏炮楼建于1931年设多层射击孔。2020年5月18日修复后作为陈列馆正式开放,展示卫立煌生平展、故居复原场景及晚清民国庐州民居风貌</p> <p class="ql-block">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合肥人。中国爱国将领,抗日名将。1912年加入安徽和县革命军,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后任孙中山卫士、警卫团排长,参加镇压商团叛乱及东征陈炯明等役。北伐战争中入闽作战,1931年起参加“围剿”红军,自师长升为军长。“七七”事变后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指挥忻口战役,打击日军气焰。1938年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次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并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先后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等职,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1943年11月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长官,次年指挥所部击败侵占滇西的日军,收复失地。1945年1月,所部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打通中印公路。4月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1946年出国考察,次年回国。1948年任东北“剿总”总司令、东北行辕代主任。辽沈战役失败后被撤职查办,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出走香港。1955年回到北京,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60年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