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东北——哈尔滨

方言土语

<p class="ql-block">  帶着齐齐哈尔烤肉的余香,在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疾驰300余公里,来到被大清皇朝誉为“龙兴之地”的哈尔滨。匆匆入住后,几个人就迫不及待的钻进夜幕下的哈尔滨,漫步于圣索菲亚广场和中央大街,去感受“东方莫斯科”的俄式风情。寻找曾经的“亚洲第一街”遗留的历史印记,和那藏在中央大街面包石路上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 1907 年,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到哈尔滨必选的网红打卡地之一。圣索菲亚教堂高耸的圆顶,覆盖着历史的尘埃,在蓝天映衬下,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红砖的墙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裂缝似乎都是时间的见证。圣索菲亚教堂规模虽然不大,却诠释着拜占庭建筑的唯美风格,展示了俄罗斯建筑的精华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让多少青年学子向往的“哈工大”。</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央大街, 最初名为中国大街,始建于 1898 年,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 ,洋溢着浓郁的异域风情,有 “建筑艺术馆博物馆” 之称。以其百年欧式建筑群、独特的面包石路面和多元文化融合著称,是体验哈尔滨城市精髓的核心地标。这里每一座建筑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见证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座现代化都市的变迁。‌‌中央大街,这条充满历史气息、文化底蕴和商业氛围的街道,无疑是哈尔滨的永恒骄傲。更是哈尔滨给南来北往的游客们,缓缓打开的一幅流动画卷和诗意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  树影摇曳下的中央大街,好像正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沉浮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石板路上,脚步声清脆而有节奏,像是在与这些如画的建筑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 58年的哈尔滨抗洪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把欧洲的浪漫和东北的豪爽融合在一起的斯大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头顶蓝天白云,脚湿松花江水</p> <p class="ql-block">建于1900年的松花江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  靠在斯大林公园的大树上,眺望着松花江对岸一片绿色的太阳岛,情不自禁的燃起了回家的欲望。半个月奔波于东北、内蒙四省区的山山水水、森林草原,将诗和远方尽收眼底,颇有乐不思蜀的感觉。但远行的闸门总是关不住对家的思念,他乡的风景再美也挡不住对故乡的牵挂,这也许是根对心灵的呼唤,也许是疲惫的身心需要温馨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斯大林公园,就去享用旅行社为我们送行的东北水饺,然后前往哈尔滨太平机场。在疲惫与轻松、回家与不舍的心境下,登机向家的方向飞去。</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对“走向东北”的关注错爱!感谢大家的鼓励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