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别墅

鄜州彧珺

<p class="ql-block">  任于峤(1640—1714),清代鄜州杨圈(今富县羊泉镇羊泉村)文化名人,字禹门,号拙谷居士。生于大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享年七十五岁。其父任尹德,为增生;祖父任秉师,为廪生;大祖父任秉乾,明嘉靖戊午(1558)举人,曾任四川新津知县,后升任直隶真定府、山西潞安府知府,诏进从四品。曾祖任思让,曾任王府典膳,赠新津知县,后累赠保安知州;天祖任仪,明成化年间以岁贡任忠州吏目。任于峤娶妻姜氏,无子嗣,由嗣孙任广胤继承家业,另有孙任京睿、曾孙任熏。任熏为乾隆庚寅(1770)科举人,授巩昌府安定县教谕。 </p> <h3>  任于峤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族文化熏陶,聪慧好学且过目不忘,人称“神童”。顺治甲午年(1654),十四岁的他考入郡学;康熙三年(1664),二十四岁以岁贡身份赴京参加廷试,被授予安定县(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训导一职。因看不惯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他不愿同流合污,最终辞不就任。 </h3> <h3>  康熙四年(1665)正月,二十五岁的任于峤正值风华正茂,应宪台鲍开茂、知州顾耿臣二位官员邀请,肩负传承礼乐文物的重任,奉命纂修《鄜州志》。他向年高望重者考证地域沿革,从典籍中稽查遗闻轶事,与儒生核实名实真伪,在野史中辨析是非曲直,又与齐国偀、杨荫阶等人一道搜集、摘录、考订、参校,坚持“宁求真而不造假,宁简略而不滥载”的原则,审慎核查,务必无愧初心。每完成一卷,便呈送鲍、顾二公斟酌删定,以求完善。次年(1666),《鄜州志》终成八卷并刊刻面世,此时距明代王邦俊所修的首部《鄜州志》已逾八十年。任于峤感慨道:“才知事物的兴废皆有定时,并非偶然。后世读此志,应当明白鲍、顾二公的用心啊!” <br>  康熙甲寅年(1674),任于峤再次以岁贡身份被授予巩昌府安定博士,却依旧选择隐居不仕。他在村西南的高家沟修建别业,将居所命名为“拙谷园”,此地距鄜州三十里,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渔溪河水潺潺流过,任于峤隐居于此,过着田园生活,寄情山水、著书立传、参悟佛法,以诗文书画自娱终老,践行着“四时烟云随风起,半卷闲书度人间”的文人精神追求。 <br>  </h3> <h3>  拙谷园的盛景,由任于峤亲自题写,以摩崖石刻的形式留下“禹门别墅”四字,自此名满鄜州全境。十年前我编写《鄜州摩崖石刻》一书时,曾实地考察此地。其位于羊泉原与北道德原的峡谷之间,原是两原往来的必经古道。这里风景旖旎,小河潺潺,沟壑间怪石嶙峋,杂草丰茂,常有游人前来拜谒,踏出的小道依稀可见。循着沿路痕迹前行,忽见一片凹地,四周草木掩映,走近后可见裸露的石体,高五米有余,上面赫然显现“禹门别墅”四个大字。字高约40公分,距地面120公分,落款为“州人禹门任于峤”,时间标注为顺治戊戌年(1658),当时先生年仅十九岁。石刻字体结构严谨,线条厚重,书写流畅,兼具欧阳询的笔意与赵孟頫的书法神韵,堪称鄜州罕见的摩崖书法精品,值得人们身临其境,一睹真容。 </h3> <h3>  任于峤所著《拙谷对》,以“梦中对答”的形式诠释对“拙谷”的理解,脍炙人口。在拙谷园内,他于村西山谷旁修建“任子山房”,门楣悬挂匾额,题曰“拙谷”。文中写道:“听闻燕地有山谷不生草木,雍西有山谷黑水如漆不产鱼蟹,这些地方确实‘拙’,却仍不以‘拙’为名。‘拙’字本义,是指局促无能、被世人嫌弃,即便真有其‘拙’,人们也会避讳。而我这里清静包容、谦逊待人,可汲清流、憩茂树、耕膏壤、理园圃,有幸栖居于此,自知并非真‘拙’。”他将“拙谷”与历史上的愚公谷、嶰谷、甘谷、金谷、函谷等名谷并举,又言“器拙、学拙、口拙、文拙、才拙、命拙,不如拙谷心安”。即便身处穷荒幽僻之地,王公大人鲜有涉足,他仍能在拙谷中自娱自乐,何来“拙”之说?“拙谷”之名也由此流传后世。 </h3> <h3>  任于峤的诗集虽已遗失,但现存《北山寺访上人不遇》《曹村寺二首》《云峰寺》三首诗作,均与寺院相关。晚年的他常与僧人交往,参悟佛法,修养深厚。我们不妨吟咏其诗,感受诗人心境:《北山寺访上人不遇》:问讯沙门柳岸傍,白云深处即羲皇。到处便觉尘缘净,坐想才知往日忙。空院无人花自落,禅关不掩草乃香。又来此道原无住,不见山僧意更长。<br>  《曹村寺二首》:(一)不知何代寺,寥落几经年。树老鹤仍在,锡飞僧未还。断碑犹有字,古殿半无椽。灵境亦磨灭,尘区益可怜。 (二)爱山情不尽,往来憩禅林。未雨石先润,无风松自吟。天花依旧落,贝叶正堪寻。惆怅归鞭促,浮名违此心。 <br>  《云峰寺》:闻说花宫好,寻幽载野醅。路从危石转,门对远山开。塔影池中得,松声天上来。不能披一衲,徒自苦尘埃。 </h3> <h3>  品读这些诗作,可见任于峤佛缘深厚、禅意浓郁,且喜爱郊游、性格豁达、文学造诣精湛。他看淡功名利禄,堪称大隐者、大悟者、大觉者!这样的贤士,怎不值得我们学习与怀念?他一生刚正不阿,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愤世嫉俗,藐视权贵,始终不入官场。后人赞曰:“高洁为九秋之傲霜菊,刚毅比三冬之耐寒松。” <br>  <br> 2025年9月1日 彧珺于文斋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