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5年8月28日下午,一场主题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向联动”的研学课,在南阳市卧龙区梅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举办,这是省委社工部在南阳市社会工作共学活动的第一期,旨在推动提升社区服务融合社会发展这一现实课题。参加今天培训的人员有来自县市区内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士、社团组织和志愿者。其中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有孟祥波、王彦琴和张海英等四人参加。</b></p> <p class="ql-block"><b>本次研学主讲是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专家王银果老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是各地政府为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素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而实施的专项计划。以河南省提出的2025“百千万行动”社会工作人才计划为例,每年培养不少于100名社会工作服务骨干人才、1000名基层社会工作者,带动服务不少于1万名服务对象,从而构建“省级专家智囊团+基层实干队伍+n个专业服务领域”的社工网络。</b></p> <p class="ql-block"><b>该计划旨在提升社工专业能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同时为高校毕业生和公益从业者提供就业与职业发展机会。包含基础培养层、骨干提升层和高级研修层三个层级。其中基础培养层是面向初学者,系统学习社工基础知识与实务技能,覆盖社区、养老、助残等多个领域;骨干提升层针对持有助理社工师及以上证书、有3年以上实务经验者,强化项目管理、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而高级研修层则是面向省级选派专家及高级社工师,聚焦政策研究、督导艺术与创新领导力培养。</b></p> <p class="ql-block"><b>本次授课分成四个小组,老师命题以小组讨论和老师评判总结的形式展开。每个小组抽取一个课题,按老师说的方法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一个代表上去发言。拐杖,纸盒,眼镜和手机四个主题,代表要解决的实际社会问题,结合社区实际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成关注社区老年人,关注社区废品回收,关注社区青少年近视,关注青少年玩手机成瘾等具体课题,也可以拓展为其它细化课题,然后针对问题设定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专业人员,也有非专业的。学习氛围非常轻松,没有条条框框限制,专业老师在一旁指导,大家自由发挥。</b></p> <p class="ql-block"><b>社会工作的范围非常广,像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等。相关工作领域有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心理健康、残障康复、教育辅导等等,涉及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社会工作者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百姓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社会工作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b></p> <p class="ql-block"><b>平常我们做的志愿服务,广义上也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是众多项目的落地,志愿者是执行者落实者。再好的项目也需要人去落实,比如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搞的“保护生态环境·孝敬母亲河”、“红心永向党·诵歌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读书分享会”、“关爱事实孤儿”等等,这些品牌项目的落地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调研策划组织,广大的志愿者把一个个项目落到实处,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特别是像在社区这样的基层组织,社会工作开展的深浅好坏直接影响到社区的稳定,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深入社会基层发现问题解决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的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社区事务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专业队伍去处理,专业化社工人才与志愿者队伍的深度融合也显得越来越迫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