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基于 Inside Higher Ed 调查的观察与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一、导言:AI 浪潮下的大学校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 年底,ChatGPT 的发布让全球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短短两三年,AI 工具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便是教育。课堂、作业、论文、考试,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 AI 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 年 8 月,《Inside Higher Ed》发布了一项面向全美高校学生的调查,重点探讨他们如何看待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这份调查结果,为我们了解美国大学生真实的态度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罕见的窗口。与其说这是一份数据报告,不如说它揭示了一种新教育生态的雏形:AI 不是未来,而已经深深嵌入当下的学习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调查概况:谁在使用 A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调查覆盖了166 所两年制和四年制院校,共1047 名学生参与,误差范围 ±3%。结果显示:超过 85% 的学生 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 AI 来支持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包括:</p><ul><li>头脑风暴(55%)</li><li>像问导师一样提问(50%)</li><li>备考(46%)</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搜索与资料整理相比之下,完全用 AI 写作业的人仅占 25%,直接用 AI 生成整篇论文的更少,仅 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组数据说明:AI 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更像是“助手”,而不是“替代者”。学生们普遍把它用在准备和辅助环节,而不是直接“交付成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学习工具还是学习拐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们对 AI 的看法并非一边倒。调查显示:</p><p class="ql-block"><br></p><ul><li>大部分人承认 AI 的确提高了效率,尤其在信息检索、语言表达、思路拓展方面。</li><li>但也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担心它会削弱自己的批判性思维。</li><li>特别是那些直接依赖 AI 生成论文的学生,更容易感觉思维能力“被削弱”。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典型。</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AI 就像计算器刚进入数学课堂时一样:它让你更快得到答案,但也可能让你少了推演的过程。有人因此更有创造力,有人则担心思维变得依赖工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四、大学价值观:AI 改变了什么,又没有改变什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是:尽管 AI 使用普遍,但大多数学生仍然认为大学教育的价值没有被削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ul><li>课堂与导师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 学生们普遍认为,AI 可以回答问题,却不能像老师那样提供背景、延伸与人性化的引导。</li><li>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经验与社群。 参与社团、实习、跨学科交流,这些环节都超出了 AI 的能力。</li><li>学术诚信依旧是核心价值。 许多学生强调:他们并不是害怕被“抓作弊”,而是真心认为滥用 AI 会破坏学习意义。</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AI 确实改变了学习的工具箱,但并没有颠覆大学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学生的诉求:请告诉我怎么用,而不是只会禁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调查中一个重要发现是:学生普遍希望学校给出明确、积极的指导方针。</p><p class="ql-block"><br></p><ul><li>他们不希望 AI 使用只被简单粗暴地视为“作弊”。</li><li>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告诉他们,哪些场景可以用,哪些必须自己完成。</li><li>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开设 AI 素养课程,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写 prompt、如何识别偏差、如何与 AI 协作。</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背后折射的是学生的理性态度:既不想错过 AI 的潜力,也不想踩学术红线。他们期待高校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惩罚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六、AI 与教学:威胁还是契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教育界,AI 引发了广泛争论。一部分教师担心它“毁掉了写作”“破坏了诚信”;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一次推动教学方式革新的契机。</p><p class="ql-block"><br></p><ul><li>有的高校开始尝试重返线下考核,比如增加课堂写作、口试、答辩。</li><li>也有的教师设计新型作业:要求学生提交 AI 的输出,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或者比较人类写作与 AI 写作的差异。</li><li>还有的学校把 AI 纳入课程,教学生如何高效、负责任地使用它。</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AI 并不是单纯的“敌人”,它正在迫使教育体系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培养在 AI 时代依旧有价值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七、案例与启示:学生的多样化体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些案例很有代表性:</p><p class="ql-block"><br></p><ul><li>有学生说,AI 帮助他在短时间内理解复杂的统计模型,比自己翻教材快得多。</li><li>也有人坦言,依赖 AI 写论文初稿后,发现自己在课堂讨论时“卡壳”,表达不如从前流畅。</li><li>有人用 AI 作为英语学习工具,让语言表达更自然;但也有人担心,这会让自己失去写作训练的机会。</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差异化体验提醒我们:AI 的价值并不在于“能做什么”,而在于学生如何使用,以及教师如何引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八、未来展望:教育的再平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I 的出现让高等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br></p><ol><li><b>政策层面</b>:高校需要制定清晰、透明的 AI 使用规范,并及时根据技术发展更新。</li><li><b>教学层面</b>:教师要学会设计“不可被 AI 替代”的任务,比如结合个人经历、批判思考、实践观察。</li><li><b>学生层面</b>:要主动培养 AI 素养,把它当作工具而不是拐杖,学会利用它提升而不是替代思维。</li><li><b>社会层面</b>:要认识到,AI 不仅影响学术,也正在重塑未来的工作形态,高校应帮助学生做好过渡。</li></ol>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九、结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nside Higher Ed 的调查结果给了我们一个清晰信号:AI 已经成为大学学习生态的一部分,既不会被简单赶出课堂,也不会无条件被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学生而言,AI 是效率的助推器,也是思维的挑战者。</p><p class="ql-block">对于教师而言,AI 是风险的来源,也是革新的动力。</p><p class="ql-block">对于大学而言,AI 是一个必须正视并拥抱的时代主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禁止还是允许 AI”,而是如何与 AI 共存、共生,如何利用它培养真正面向未来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作者:桓菁视角 </p><p class="ql-block">🔎 专注于留学、教育与未来趋势 </p><p class="ql-block">📌 微信公众号:桓菁国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