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县城迁址千年记

刘晴中

<p class="ql-block">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一O二五年,潞州黎城县的县治从古县村迁移到白马驿(今县城所在地),如今是整整一千年了。这在黎城县的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值得纪念。本文拟就县域内两处县治的相关事宜作一些浅表的探讨。</p> <p class="ql-block">一、古县作为县治起始于何时</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问题,黎城人普遍认为古县作为县治起始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的废潞县置刈陵县。但潞县初置于何时?当时潞县的县治在哪里?史料记载,潞县始置于西汉时期,县治在哪里?语焉不详。百度搜索,结果是“潞县有西汉、东汉两次设置,故城遗址地理位置不同。西汉潞县治所在今山西黎城县李庄乡古县村;东汉潞县故城最初在今河北省三河县西南城子村,隋代县治迁至北京通州区东八里的故城村,五代时迁至通州区城。”这两次设置不在同一个地方,撇开东汉设置的潞县不说,西汉设置的潞县县治所就在如今的黎城县。“废潞县置刈陵县”是没问题的,但史籍记载没有说县治迁徙,也就是说这次废置就是改了个名字而已!据此,黎城设县应该上推至西汉时期,这个时间要比如今认定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要提前五百到七百年。重申一下结论,黎城设县最早在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了,当时的县名叫潞县,县治在黎城县古县村。</p> <p class="ql-block">二、为什么要废潞县置刈陵县</p><p class="ql-block"> 引用一段网络上查询到的文字:“黎城县黎侯镇古县村为古潞县和刈陵县的县治所在地。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上党郡中正郝温在今平顺杏城(时属潞县)杀死守将王遥造反,县吏盖鲜率宗族讨之,郝温战败,全家伏诛。明《潞安府志》载:‘郝温,郡人,以门第为郡中正。’据南北朝大事记,太平真君九年(448),魏太武帝拓跋焘亲临上党,诛杀与之有关联的潞县叛民两千户,放逐三千余户。同时他还听信谣言,认为上党大王山有‘王气’,是地方不安定和叛民铤而走险的诱因。遂下令在大王山垒石为压其不祥,又挖凤凰山南足以断其风水。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北魏朝廷出于对叛乱的仇视撤销潞县,设置刈陵县,以儆效尤。刈,杀割也,刈陵县名有斩杀叛民以示惩戒之意,更有斩断大王山‘王气’之意愿。”</p><p class="ql-block"> 从这段文字中得知,改潞县为刈陵县源于一场山民叛乱。杀二千户,流三千户,以每户五口人计,总人数达二万五千多人,可见北魏统治者对山民镇压之残酷。</p> <p class="ql-block">三、曾经的黎城州</p><p class="ql-block">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刈陵县以浊漳河为界被一分为二,北部为黎城州,南部为潞城县。《旧唐书》载:“黎城,旧刈陵县,隋改曰黎城州。”后改为黎城县。州县治是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除郡级行政单位而确立的地方行政体制。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该制度推行全国,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恢复郡县制。由此可见黎城州存在的时间不足十年,但后人应该知晓,黎城在隋代,曾经作为一个州级行政建制存在过,至于州下设县,黎城州领哪几个县,史料没有记载,这里不作主观臆想。</p> <p class="ql-block">四、为什么迁徙县治</p><p class="ql-block"> 到宋仁宗天圣初年,北宋政权已经建立六十多年了,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励精图治,大宋王朝的经济社会呈现出繁荣昌盛的良好局面。天圣三年,虽然仁宗尚未亲政,但主政的刘太后还算开明,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延续了大宋开国以来蓬勃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个时候,黎城县治由古县迁至白马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为了交通更加便利。白马驿处于东出滏口陉到河北,南通潞、泽到开封(汴京)的交通要道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要比古县畅通发达,更有利于县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第二,白马驿的地形更适合于建立县城。当时的白马驿东、南、北三面都是深沟,只有西面较为平坦。这样在沟边建筑城墙,深沟高垒,可以更有效的防贼防盗防暴乱。这在北宋时期重文轻武,边患频仍的大形势下,是保障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全的必要举措。第三,在白马驿建县城基础设施较有优势。作为邯长古道上的一个较为大型的驿站,商贸、行旅、道路、街市等基础设施更为齐全、布局也更为气派有序,在这里建县城省事省钱省人力。</p> <p class="ql-block">五、古城新貌风流人物属今朝</p><p class="ql-block"> 一千年了,这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一千年了,这座县城经历过许多次的战争洗礼,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县城的规模都没有大的变化。一九八四年,北坊大桥建成后,县城开启了北扩的历程。教育局、工商局、交通局、农行、建行、保险公司等行政、事业、金融单位和大量居民相继搬迁桥北,新城区规模初具。进入二十一世纪,黎侯古城建成,黎城县城形成了老城区、新城区、古城区三位一体的崭新格局。</p><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城长大了。其规模比原来扩大了三倍还多。</p><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城长高了。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黎城县城变美了。道路拓宽,老城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各种配套设施健全,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施策,黎侯公园、北坊沟公园、还有各种口袋公园、微型景观相继建成,提升了县城的综合功能和艺术品位,赏心悦目,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老城新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