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活动由邢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信都区委区政府等单位主办,邢台市前南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承办。邢台市自媒体协会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第十届太行山革命老区前南峪板栗文化季活动做好拍摄和宣传报道。金秋送爽,栗果飘香。 金秋送爽,栗果飘香。8月30——31日,第十届太行山革命老区前南峪板栗文化季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开幕。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曾广超、办公室主任李雪峰、振兴发展部副部长王安友,河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田军,邢台市信都区区委书记李行军等出席开幕式。 <br>信都区政府副区长薛瑞鑫代表区委、区政府致辞,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并对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河北省老促会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板栗文化季已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区政府将继续支持前南峪革命老区建设,做优做强板栗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前南峪生态旅游区董事长季建海在致辞中代表景区全体员工,向各级领导、合作企业及广大游客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前南峪这颗"太行山深处的绿色明珠"将继续完善设施、提升服务,致力于打造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景区将充分利用"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观雪"的四季特色资源,深化与旅游业界的合作,推动太行山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建设得更好,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和支持。 <br>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在欢迎辞中表示,将继续做好"板栗文章",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家园。太行山区板栗栽培历史长达2500年,现存百年以上古栗树逾2000棵。位于前南峪区域的"板栗王"树龄约2500年,至今仍保持年产鲜栗100公斤的旺盛生产能力,堪称活态农业文化遗产。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悠久的农耕文明,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基因——村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和全国唯一一座抗大纪念碑,周边分布着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大革命旧址群。在红色精神滋养下,一代代前南峪人艰苦奋斗,在荒山秃岭中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南峪已成为"太行明珠",林木覆盖率高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拥有各类树木480万株,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中国绿色村庄"以及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前南峪生态观光旅游区完美诠释了"红""绿"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 本届活动以"文旅搭台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栗香太行"为主题,旨在依托太行山深厚的板栗种植传统,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浆水板栗品牌影响力,助力老区振兴发展。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曾广超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为做好老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幕式后的"千年板栗竞拍"将活动推向高潮。经过多轮竞价,轻卫士(河北)生物科技公司刘立江以87800元成功竞得千年板栗王的采收权。竞拍得主现场与前南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 邢台市自媒体协会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第十届太行山革命老区前南峪板栗文化季活动做好拍摄和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