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对那段浴血抗战岁月的深刻回望,也是对先烈牺牲的深切缅怀,更承载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与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山水水印刻着难忘的历史印痕。抗日战争中,庐山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浴血奋战,英勇斗争。庐山图书館会场里的抗战宣言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大幕,小天池的抗战纪念碑记录着庐山孤军奋战敌寇的英雄事跡,教堂屋顶上的外国国旗曾掩护了多少百姓民众的生命,美国远征军历史档案中纪录着庐山山民冒险救护美国飞行员的传奇故事……庐山的抗战记忆,正是中国抗战史中生动的局部缩影。</p> <p class="ql-block"> 庐山发表的抗战宣言,是点燃民族抗日斗志的重要印记,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起点。1937年7月16日,“庐山谈话会”第一期在庐山图书馆举行。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讲话,讲题为《对卢沟桥事变之严正表示》,史上称“庐山抗战宣言”。文稿正式发表,警策之句甚多,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足以振奋人心,增强意志,鼓动民众纷纷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7月19日,此文稿改为《告全国军民书》,通过电讯广播,昭告全国全世界,等于是全面抗战开始的宣言。一九三七年夏,为实现国共合作,周恩来两上庐山谈判,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p> <p class="ql-block"> 小天池抗战纪念碑,镌刻着 “庐山孤军” 奋勇抗敌的英雄事迹,定格了军民不畏强敌、坚守阵地的悲壮与英勇。庐山保卫战参战部队是当时国民政府江西保安部队第三团和第十一团的近三千名官兵。抗战初期,庐山中国守军在保卫战中,共进行了二百多场战斗,痛歼大量日寇,孤军共有上千名士兵长眠于庐山山谷里。综合战史记载,日军在九个月战斗中总伤亡约1000余人,包括两名联队长(饭塚国五郎、大久保)阵亡。庐山保卫战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后来在一位曾参与攻山的日本士兵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军队在庐山的英勇顽强让帝国军人,见到了真正的中国军魂!”从1938年7月到1939年4月,孤军固守庐山长达9个月,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一页悲壮的篇章,也为庐山增添了血性豪迈的一笔重彩。当时驻守江西、时任江西警备司令部军政部长的蒋经国少将得知庐山孤军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后,备感兴奋,亲自来庐山慰问守山部队。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发表《援助庐山孤军》的社论,声援庐山守军部队。七十年后,庐山人民为纪念庐山保卫战,在庐山小天池景区原“陆军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上修建了“庐山抗战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教堂屋顶的外国国旗曾庇护庐山百姓。当年庐山牯岭居民包括长期生活在庐山的外国侨民也投入了支援中国守军保卫庐山打击日寇的行动。在庐山上生活着来自二十六个国家的九百多名外侨,从事着医生、教师、传教士和商人等职业。尽管接到了撤离的通知,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留了下来,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开始敞开教堂、学校校舍,甚至自家的别墅为中国难民提供庇护、救治、食物等。外国侨民为了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把自家别墅的房顶都涂上了本国国旗的颜色,还在房顶插上了国旗,连自家养的牲畜也佩戴了国旗的标志。仙岩饭店老板都约翰打开饭店大门,无償为难民提供膳宿,收养了五个中国义子;美国传教士布朗夫人创办庐山孤儿院,收养孤儿四十余名;瑞士牧师夏定川不仅空出了自己的房子,还动员别人腾出房间,最多时收救难民近七百名……都约翰,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在担任牯岭公司经理的同时,还创办了庐山最早也是最豪华的仙岩饭店。1927年7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立三、张太雷及邓中夏、叶挺等人,曾在此饭店秘密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研究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仙岩饭店亦成为南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抗战期间,1939年4月,日军侵占庐山,限令都约翰全家立刻下山,都约翰不堪受辱,服毒自杀,以示抗议。</p> <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17日,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14航空队一</span>架编号为406号的B-25型轰炸机,轰炸武汉日军后返航,经九江上空时被日军炮火击中,机长杰姆率全体机组人员跳伞,降落在现庐山西麓金桥村孔家山一带。当地的庐山抗日游击队将束手无策的七人身背肩驮地接到了山南的庐山垅游击队驻地。庐山抗日游击队于1938年10月组建,是抗战时期庐山地区的重要的抗日力量。当时的县长张国猷在家中接见了飞行员们,并代表所属地的政府和人民对飞虎队空中扬威、打击日寇表示感谢。9月1日,经过几天休息的飞行员在30余名武装人员护送下长途跋涉抵达赣州,乘14航空队派来的飞机安全返回桂林基地,历时28天脱险。庐山山民冒险救护美国飞行员的传奇,既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温暖,也体现了庐山人民在抗战中的智慧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山林间流洒过多少抗日壮士们的鲜血,峰峦中仍鸣响着震耳的杀寇号角。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铭记庐山乃至全国的抗战历史,正是为了时刻警醒和平的珍贵,激励后人始终坚守 “远离战争、维护和平” 的共同信念,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承。</p><p class="ql-block"> <b>硝烟虽然逝去,抗战精神永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张家鉴 撰于庐山 2025.9.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