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之旅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紫色熏衣草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布哈拉经历了多个王朝的统治,包括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和帖木儿帝国等。特别是在萨曼王朝时期,布哈拉达到了文化和经济的巅峰,成为了科学、文学和艺术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布哈拉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布哈拉的文化多元而丰富,融合了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多种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的四塔清真寺,冷门旅行地的“超级网红”,上过《孤独星球》封面,这座建于1807年的历史建筑,以其独特的印度风格和伊斯兰元素融合的设计而闻名。四塔清真寺不仅是宗教遗址,也是文化地标,吸引全球游客。四座宣礼塔代表四个王朝,其中一座宣礼塔顶上,还有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有一双白鹳,这是源于欧陆大陆“白鹳送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堪称乌兹别克斯坦在文化上的“首都”,伊斯兰教文化在这里盛行,随处可见信徒在街道上行走,170多座中世纪以来的各种风格的伊斯兰建筑,彰显着布哈拉的本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城市中心、Lyabi Hauz广场以西,始建于714年的Magoki Attori清真寺,是当地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曾经历数次大火并多次重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2世纪初,但历经沧桑也无法磨灭它给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乌兹别克斯坦🇺🇿Chor-Bakr 陵墓,世界文化遗产,布哈拉古城的重要历史遗址,位于市中心西南约5公里的苏米坦村,始建于1560年,由多个家族墓地组成。阿卜杜拉汗二世为纪念家族贡献,在墓地旁修建清真寺、经学院和修道院组成的建筑群,成为当地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 陵墓群包含清真寺、经学院和修道院,内部装饰精美,融合历史与宗教元素,展现了中亚独特的建筑艺术。 ‌</p> <p class="ql-block">巴哈丁·纳克什班迪陵墓</p><p class="ql-block">(Bakhautdin Naqshband Mausoleum)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属于丝绸之路扎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的一部分,于202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该陵墓是为纪念伊斯兰教苏菲派先贤巴哈丁·纳克什班迪(1318-1389年)而建,他是纳克什班迪苏菲教团创始人,其教义对中亚思想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陵墓建筑群包含陵墓主体及附属建筑,融合伊斯兰教与乌兹别克族文化元素。内部设有“圣石”桑吉·穆罗德,信徒常来此祈福。 ‌巴哈丁·纳克什班迪生于布哈拉地区,其教团对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的伊斯兰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布哈拉古城的波洛豪兹清真寺(Bolo Hauz Mosque)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位于蓄水池上方,因此得名“波洛豪兹”(意为“蓄水池的上方”)。 前廊由20根高约12米的木制雕花立柱支撑,这些立柱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长的雕花木柱,雕刻工艺精美,色彩以传统蓝色为主,并辅以五彩斑斓的装饰。 ‌内部藻井以繁星点点的装饰模拟宇宙苍穹,营造出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清真寺始建于1718年,最初是布哈拉汗国时期的宗教建筑,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p> <p class="ql-block">Kalon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典型的四敞厅式建筑,一层层的拱廊像花瓣一样无穷无尽地绽开。清真寺的蓝色穹顶十分引人注目,呈现出梦幻般的色调。清真寺内部宽敞而宏伟,墙壁上装饰着华丽的瓷砖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 博洛豪兹清真寺:美丽的廊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波洛哈兹bolo hauz是水塘的意思,意思是水塘上的清真寺,还是比较有名,尤其是20根雕花立柱,非常气派,当时木头🪵非常稀有,尤其是这么高的柱子,还是很气派✅</span></p><p class="ql-block">博洛豪兹清真寺建于1712年,以其美丽的廊柱而闻名。这座清真寺与伊朗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宫相似,门口还有一个倒影廊柱的水池,所谓的“四十柱”是指廊柱加上倒影的数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