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流逝,记忆会被淡忘,但对多年梦寐以求,来之不易的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令我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凤凰牌大链套28女式自行车(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初春,我凭票购买一辆上海产凤凰牌大链套28女式黑色自行车,设计精致美观,车无横梁,封闭链条盒,车把车圈车架牢固防锈性强,单脚支架,骑行轻便舒适。凤凰牌自行车,在国产飞鸽、永久等名牌车中,排居榜首,成为身份和品味的重要标志。我每天骑着这辆自行车往返家与学校的路上,满足之心犹如贫瘠沙漠开出灿烂的小花,切切欣喜,终于实现多年的夙愿,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专用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 在那60、70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匮乏,自行车是名贵的短缺商品,特别是农村,没有几家有自行车。清楚的记得:从1964年8月我考入香河中学那天起,每周六下午放假回家,沿着夏安公路要步行18余公里的路程。那时,公路上车很少,偶尔能看到一两辆吉普和几辆大货车往返开过。周日下午返校,上午大部分同学都在家里干活,有时累得精疲力尽,同学结伴而行,走路慢慢腾腾,每当看到从身边骑自行车而过的个别同学,羡慕不已。有时,实在走累了,一名被同学称为“成大胆”的女生,边走边回头,盯着远方开来的空程货车,带头举手拦截,朴实好心的司机看是学生,伸出援手,停下车,让我们坐在后车厢内,拉到校门口下车。如果不搭车,自己步行,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到学校,两节晚自习课,瞌睡连连,学习效果不佳。可拦截搭上车的机会太少,我多么渴望有一辆自行车,把走路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定会提高学习成绩。</p> <p class="ql-block"> 在香河中学读初高中六年半的时间里,我没有自行车,只好把每周六日回家与返校的徒步行走作为锻炼,同时,每天在校短跑运动队训练2个小时,身体健壮,即使寒冷的冬季,身上穿着妈妈做的棉裤棉袄棉鞋,没有外罩大衣围巾及帽子,但从没得过感冒与发烧,并使自己养成步行的好习惯,历练出坚强的毅力和性格。</p> <p class="ql-block"> 正值豆蔻年华好学的我,虽然没有自行车,但必须要学会骑自行车。初二的秋假,我借用堂弟一辆28男式自行车,中午推到村外土路上,练车摔倒无数次,又爬起无数回,腿和脚青一块紫一块,右踝骨处肿胀,仍坚持练习。学会骑行后,我多次提议家里买辆旧自行车,因经济条件不允许,事与愿违。</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月高中毕业,风华正茂,回到农村,当一名民办教师,生产队给记工分,每月发6元教师补贴,购买自行车的夙愿又沦为泡影。</p> <p class="ql-block"> 中师毕业后,分配到离家30多公里的一所中学任教,周六日回家没有交通工具,家里只好把刚买的一辆28男式旧自行车给我骑,弟弟妹妹到镇中上学,只能走着,从内心深感愧疚。那时工资低,用以回报补贴家用,生活从来没有过高的奢望,没想过为自己添置一件物品。结婚时,既没彩礼,也没聘礼,婚后仍然骑着那辆28男式旧自行车。居住在县城家属院,先生的一位在供销社工作的亲戚,看我骑的自行车太寒酸,把给女儿买的且还闲置的一辆麒麟牌26女式自行车推来让我暂用,才促进我购买新自行车的决心,并提上日程。</p><p class="ql-block"> 事情可能太巧,那年腊月一个寒冷的深夜,正熟睡在梦香中,突然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先生单位的同事,说他母亲病重,急需送京医院,先生二话没说,穿好衣服,开着公司唯一一辆面包车,将其母送至北京协和医院,使其母垂危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为表示感谢,送给先生一张购买凤凰牌自行车的票,我才如愿以偿购买到心仪的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十分珍爱这辆凤凰牌自行车,是我当年唯一的交通工具,陪伴我整整18年,见证着我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着我工作的艰辛勤奋和变迁,从教书育人,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功不可没,成为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品牌文化,一种民族情怀,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沉镌刻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辆凤凰牌自行车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凤凰自行车的文化与情怀将永远传承,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欢迎到访评阅,致敬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