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血色丰碑,寰宇同昭。八十载岁月未能湮灭人类史上那场为正义与自由燃起的冲天烽火。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当年那血与火熔铸的场景仍激荡在民族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不屈的中华儿女就以血肉筑长城,以生命赴国难,经过不屈的抗争熔铸了民族的脊梁。中国全民族的的抗战,是黑暗年代里最壮烈的史诗,是破碎山河上最坚韧的傲骨。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以3500万同胞的牺牲,铸就了永不屈服的民族魂魄,也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立下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过去了,硝烟虽已散尽,但历史的警钟长鸣不息。让我们展开这沉重的历史长卷,回顾先辈们英勇战斗的壮举,在缅怀中汲取力量,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如日月同昭,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在摄影采风中采拮了一些抗日遗址和抗日素材,现编辑展示出来,以摄影人特有的方式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编辑过程中,得到了王恩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了四张几年前与我在同一时间地点拍摄的素材,弥补了我资料丢失,素材不全的遗憾,在此向王恩峰老师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1931年7、8月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公开侵略中国,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9月18日夜,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这是沈阳市人民政府所立的“九一八”事变残历碑。</p> <p class="ql-block"> 抗日英烈第一人孙铭武,是辽宁省清原县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事变的第二天,孙铭武就将自家的房子和土地典押出去,购买了枪械子弹,建立了第一支东北抗日民众武装血盟抗日救国军,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创作了第一首抗日义勇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1932年1月19日被汉奸诱骗惨遭杀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孙铭武名列首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血盟救国军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创作提供的原创素材,抚顺清原县是国歌母本的素材地。</p> <p class="ql-block"> 东北抗日联军和之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不仅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用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尊严,用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写下悲壮而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座落辽宁省于本溪县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的抗日联军参加反攻东北的主要人员。</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的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支持下的抗日义勇军。</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鲜花》创作于1935年,是一首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曲,歌曲诞生后,迅速传遍全国,鼓舞着广大青年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p> <p class="ql-block"> 隐藏在辽宁省本溪深山中的抗联哨所。</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清原县山沟中的抗联密营</p> <p class="ql-block"> 1935年中共桓兴县委活动旧址。</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桓仁县的抗联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桓仁县抗联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虎林抗日英雄雕塑。</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军事演习;11时,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7月8日凌晨4时50分,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攻城第一枪……这就是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p> <p class="ql-block"> 卢沟桥是全民族抗战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p> <p class="ql-block"> 延安在抗战时期是一座灯塔。中国共产党率先举旗,对日作战,在延安倡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来一条全面抗战路线,提出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持久战的战略,以及根据地建设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p> <p class="ql-block"> 当年宝塔山,延水河吸引着全国的青年和文化志士,奔向延安,参加抗日队伍。</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于山西省平型关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p><p class="ql-block"> 这是拍摄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外的大捷遗址。</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广场正面塑立的八路军第115师主要参战将领10尊铜像。</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周恩来、董必武等在撤离武汉之前,分析了抗战形势、桂林的政治环境,做了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撤销,在桂林设八路军办事处的准备。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桂林办事处”(即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牌子,简称桂林“八办”。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联络、掩护华南各地党组织;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广西的发展;3、领导桂林抗日文化运动;4、筹集军需物资,输送过往人员;5、为党中央、八路军、新四军前线收集传递各种情报信息。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从重庆发来急电,指示桂林“八办”紧急撤退。1月20日,桂林“八办”被迫撤销。</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1941年—1945年),别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部队。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三年多的时间中,中国先后投入兵力总计约40万人,伤亡人数10余万人,成功打通了滇缅公路,保障了援华物资安全顺利运输,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在反攻作战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牺牲了数万军人。</p><p class="ql-block">该照片由王恩峰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这是拍摄于云南省勐海县的远征军无名英雄纪念碑。由王恩峰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1944年冬中国远征军198师为纪念在反攻高黎贡山和腾冲城作战中牺牲的将士,在腾冲城的废墟上建造了“陆军第五四军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p><p class="ql-block"> 该照片由王恩峰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省腾冲市郊的一个公园叫“飞虎公园”,用以纪念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初国民党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反击战,把日本兵赶出了滇西,其中美国空军飞虎队参与作战,有几十位美军官兵牺牲于此,为纪念友军的战绩建立一个纪念性的公园,园中有一主题雕塑,由美国军官、空军飞行员、中国国民军人和老百姓组成,整体结构紧凑,人物造型刚健,表现出团结一致,英勇无畏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该照片由王恩峰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东省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爱国华侨,以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积极为祖国的抗日战争捐资献力。</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开平籍侨领司徒美堂在美国组织了54个社团,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局,司徒美堂利用自己在海外的关系,组织了100多名医务工作者和司机回国支援祖国的抗战。</p> <p class="ql-block"> 赤坎华侨古镇以其独特的碉楼建筑闻名于世。碉楼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碉楼中,南楼以其悲壮的历史而格外引人关注。它见证了开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成为了侨乡抗战的丰碑。1945 年 7 月,侵华日军 3000 人分兵三路从开平三埠进犯赤坎古镇。坚守赤坎南楼的赤坎司徒家族 7 壮士与日军激战十天九夜。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把枪支砸毁,在墙上立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最后,敌人使用毒气弹攻击,7 人昏厥后被捕,经受百般折磨后仍宁死不屈,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南楼的历史,不仅是一段悲壮的抗战故事,更是华侨爱国爱乡的历史记录。南楼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开平人民的抗战记忆和华侨的赤子之心。它的存在,让后人能够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侨乡人民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赤坎古镇上演的七壮士英勇抗战的大型情景剧,感人至深,荡气回肠,让游客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东北地区共修建了17处大型军事要塞群,这些要塞分布在东起吉林珲春、西至内蒙古海拉尔和阿尔山的中苏、中蒙边境地带,总长度约5000公里。这是座落在阿尔山的要塞。</p> <p class="ql-block"> 为修筑要塞,日军强征中国劳工320余万人,其中100多万人因劳累、饥饿、虐待或屠杀死亡。劳工被残酷奴役,甚至被送往731部队进行人体试验。</p> <p class="ql-block"> 东宁要塞遗址陈列馆广场上的苏联红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宁要塞。东宁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群。</p> <p class="ql-block"> 东宁要塞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诏书,但东宁要塞内的日本守军残部仍不相信战败的事实,还在负隅顽抗,直到十几天后,从牡丹江来的日军高级军官宣读投降诏书,这些日军守军才打着白旗走出要塞。这一天是1945年8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座落于绥芬河市老火车站广场上的的苏联红军纪念碑,碑上黑色石板上镌刻着:把我们从日本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红军万岁!</p> <p class="ql-block"> 这是虎头镇苏联红军纪念碑,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虎头村北乌苏里江左岸国家森林公园中,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纪念碑修建于一九四五年十月,是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后,为纪念阵亡的将士和这段历史,由苏联红军设计,当地居民出工在虎东山顶修建。</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黑龙江省虎头要塞外景。</p> <p class="ql-block">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一座丰碑,世世代代镌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