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大东北(六)天池本湲水洞沈阳故宫山海关白洋淀皇城相府

晋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5日我们报着碰运气试试看的心情去长白山天池。我们住景区附近,景区开门前便赶到了。我们向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是从西安来的高龄老年人,不知道要网上予约购票。景区工作人员让我们耐心等待,她会向领导反映情况,帮我们解决问题。反复沟通后,在工作人员带领我们通过门禁顺利入景区。真心谢谢景区工作人员的的理解和帮助,让我们去网上抢票,只怕几天也抢不上!运气真好!入景区前拍张照片,遇好人加好运,我们如愿以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白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双方各拥有一部分水域。观天池只能在长白山顶,是由于天池是火山口湖,湖底存在岩浆房和火山灰层,水温最高可达60℃以上,湖底地震仪记录显示每年仍有3-5次微震活动。再则天池是三江之源,水质直接影响下游1.2亿人的饮用水安全,且周边生态脆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池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池水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长白山天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池周围火山口山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乘景区大巴上长白山,欣赏长白山原始森林,然后转乘十座小客车登天池山顶。等待转乘的游客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几个大棚如三年新冠疫情间排队做㧡酸那样,在里面转来转去。漫长的等待,更增加了期盼。天池予约限流游览已经有六年时间了。我想不是难得一见的景观,那至于要提前予约,还要如此等侍。不知道排了多少时间,我们终于上了登山小车。登顶的山路弯弯曲曲十分陡峭,司机师付技术精湛娴熟,所有转弯一把过,不踩刹车没有稍稍停畄。司机告诉我们,景区一百多辆小车,车程视天气20一30分钟,不停循环,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到终点后师傅指着一个方向,告诉我们去那儿,可以看到天池,山顶其它地方都不行。衷心谢谢这位师傅的指点,才不枉此行,我们谢谢一路相助的所有好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海拔高且风极大,气温10度。在等待购票时,就有游客告诉我们,山上太冷需要租棉衣,我们己经穿上自带的薄羽绒服或冲锋衣了,但还是难抵大风吹刮。也正是大风时不时刮一阵,吹散天池上的大雾,使天池露出真容。瞧下面第一张,天池白茫茫片,第二瞬间雾散天池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等待中,拍下天池变幻莫测的容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我的群友拍的一段天池视频,要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天池全年仅有约50天能清晰观赏其全貌,景区也提醒游客预留2-3天登山窗口期,避免因天气不佳错过天池。‌‌群友转发视频时高兴的写道:“登上长白山极顶,这里被云雾笼罩着,看不到就在脚下的天池,气温非常低,还不到十度,令人瑟瑟发抖,忽然一阵冷风吹过,揭开了这神奇的面纱,露出了长白山天池的真容,太幸运了,这短短的几十秒被我用手机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在我们下山后与饭店老板交流时,老板也表示你们太幸运了,来天池仅有30%的人可以看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山顶拍了段视频,如实反应当时山顶的情况,风特大,游客们仍在继续等待,等待迷雾散尽天池露出真容的那几秒钟。虽然辛苦又非常寒冷,但还是难挡心头的喜悦,天池我们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雾白茫茫,兴奋实难挡,群友齐欢呼,天池在身旁,畄下精彩,记录瞬间,我们好幸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山脚下,先买个热玉米啃啃,补充点能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长白山北景区休息区,这里有聚龙火山温泉‌,一眼望去,山坡从上到下是一片黄色的钙化滩。这个景点位于北景区老山门处,是中国首家火山自溢温泉,泉水拥有独特的水质,富含硫磺及铁离子,硫磺本身呈黄色,铁离子氧化后生成黄色氧化铁沉淀,这些矿物质在不同氧化状态下会形成黄、红褐等色彩,与硫华共同构成黄色景观 。 用手摸摸有点温热烫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有推销温泉鸡蛋的小店,许多游客购买品尝。据说温泉鸡蛋采用83℃以上的温泉水持续加热鸡蛋,形成蛋白半凝固、蛋黄全熟的独特状态。这种烹饪方式不仅保留了鸡蛋的营养,还赋予了蛋清如“果冻”般的口感。 我们没有购买,这里的水温也许由于气温原因,没有那么热,鸡蛋难以煮熟。滩涂上热气微微随风荡漾,给滩涂增色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色滩涂从上至下分布,看着十分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整棵树根制作的根雕,供游客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长白山天池风景区。想起来时别人都说这里海拔高气候恶劣,不适合老年人游玩。但是我们的诚意还是感动了天地,让我们这些七十岁以上将近八十岁的老人,在漂着小雨刮着大风大雾迷漫,随时可能封山的恶劣天气下,游了天池部分景点,还有幸拍到了天池!真是值得庆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丹东市。也许靠近断桥景区又正值旅游旺季,我们在市里转了不少地方,竟然一房难求。于是决定抓紧时间游览鸭绿江断桥风景区,然后离开此地,在去下一站的途中住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东断桥原名鸭绿江大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铁路桥,由日本殖民者于1909年5月动工修建,1911年10月竣工。桥长944.2米,宽11米,采用12孔可开闭式设计,其中第4孔为旋转式“开闭梁”,便于大型船舶通行。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该桥成为志愿军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美军为切断补给线,于1950年11月8日至14日多次轰炸,朝方一侧的8孔桥梁被彻底炸毁,仅存中方一侧的4孔残桥,形成如今的“断桥”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朝断桥自1950年炸断后一直未修复,其主要原因在于朝鲜方面未完成配套工程建设‌,出于政治原因、经济限制、技术短板及疫情管控等多重因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断挢,看过去展望未来,更感祖国的强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过断挢,走到断桥的背面看鸭绿江新桥。新桥项目于2010年2月启动,旨在替代1950年因战争损毁的旧桥。新桥将进一步优化中朝跨境交通。新桥长6公里,宽33米,双向四车道,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该桥预计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亚铁路网络的关键节点,与在建的“东边道”铁路衔接,形成覆盖中、朝、韩、日、俄五国的铁路网络,成为连接欧洲的最便捷陆路通道之一。由于朝方经济条件及开放国门的压力,十几年了至今还没有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临,断桥景变的五颜六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闪闪发光,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鸭绿江大桥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历经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铭记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望着变换灯光闪烁的断桥,想着抗美援朝我国志愿军将士的英勇牺牲,和平来自不易!断桥见证历史,更应牢记历史,万分珍惜这份生命铺就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7日我们去本湲,游本湲水城。本溪是满族自治县,满族是在历史迁徙中逐步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民族之一。1906年清政府设立本溪县时,大量满族人迁入,并与汉族、朝鲜族等形成多民族杂居格局。 ‌车驶入本湲沿公路两侧,多是小市羊汤‌馆,我非常好奇,了解了一下,小市羊汤是辽宁本溪地区的传统羊肉汤品,以新鲜羊肉、羊杂为主料,采用柴灶文武火炖煮工艺,具有咸香醇厚、鲜而不膻的风味特征,是辽宁特色美食和本溪地标性饮食文化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停好车,往景区观光车走去。停车场是为适当旅游旺季新扩建的,没有路标导游图。我们误打误撞走到园区的另一处景点,地质博物馆门前,进馆排队的人很多,我们在门前拍张照片就离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观光车来到水洞排队等候区,等候区有景区相关资料的大量展板,边等待,边随移动人流观看介绍水洞的资料。本溪水洞位于侠柯山中,为长白山余脉。本溪水洞总体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洞穴主要通道完全是向着水平方向展布,多呈厅隧状,厅堂状和廊道状。本溪水洞长3650米,面积4.9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平均水深为1.5,最深处达7米‌。本溪水洞景区以岩溶洞穴、地下暗河为主,集山、水、洞、泉、湖、林于一体的自然景观景区。2015年7月13日,本溪市本溪水洞景区被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待入洞的游客太多了,我们在洞外排队等待了68分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溪水洞管理太人性了,老年免门票,连水洞游艇费在内全免!终于走进溶洞了,先打卡拍照,留个记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水洞需要步行一段,才能到达水洞码头,乘艇游河。形形色色的钟乳石陆续展现眼前,这个洞庭宽敞高大,四通八达,抬头看还有一个蝙蝠洞在洞顶,蝙蝠们己经习惯这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悠闲自得地挂在洞顶休息,偶尔还慢慢飞翔。据管理人员讲,洞内有一百多艘快艇,来回不停息的运转,但仍然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洞内还需排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下水洞看本溪,本溪水洞最神奇。泛舟览胜绝无有,鬼斧神工称第一。 地质奇葩本湲洞,万载钟乳写春秋。用什么样的语言描写本湲水洞,我感到无能为力,无法用语言描写它带给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洞外外艳阳高照,热的人冒汗,洞内阴冷潮湿,还好有救生衣可以御寒。水洞时宽时窄,洞顶时高时底,钟乳石倒挂垂直而下,一不留神就会碰到头顶,钟乳石千资百态,巧夺天工,处处让人拍手称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湲水洞水道弯弯曲曲,游艇在溶洞里在钟乳石间快速穿行,对面游艇迅速划过,使冷冰冰的水洞显得格外热闹繁忙。我们目不眨眼,还是看了这漏了那。我想把同艇的同伴拍下来,距离太近了,勉强拍了几张,都不理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拍了不少视频,只是受美篇篇幅限制不能分享大家。看看这洞顶,层层叠叠,似绝壁如削,又缠绵蜿蜒。看看这弯道,似乎到了尽头,同伴们多次惊呼,呀!要到头了吧!疑是水洞己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了半个多小时,游艇返回码头,看着焦急等待的游客,我还是十分感慨。景区游客众多,游艇司机丝毫没有因此而减短游程,还是娴熟的驾着游艇,安全的抵达码头,又一分钟不休息地接待下一批游客。为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点个大大的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开眼界!走出水洞我们意犹未尽,本溪水洞,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其景观被誉不愧为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 。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本溪水洞,一段难忘精彩的游程,值得炫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沈阳。沈阳是座极据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不失古典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历经三代帝王建设,集萃了汉满蒙藏多民族建筑元素,代表着清入关前宫殿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沈阳故宫现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因游客众多异常涌挤,我们仅游了其中很少几个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从大清门进入,直接从中路游起。首先见到的是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太极处理政务的常朝之所。位于沈阳故宫中路前院正中,为清皇太极时期的政治中心。建筑全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式屋顶,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殿内高悬由乾隆皇帝题写的“正大光明”牌匾,四框雕云龙,木底鎏金铜字横书。正面人多只能从例面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立于四米高青砖台基上,四周围有宫墙的建筑,是凤凰殿又叫凤凰楼,是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最高点,处于核心位置。凤凰楼是皇太后及后妃议事读书宴会的地方。凤凰楼是故宫最高点,形成独特的“宫高殿低〞布局。建筑整体高度达22米,在19世纪前始终保持盛京城内最高建筑纪录。这种宫高殿低的建筑布局,是延续满族人择高而居的建筑方式,绝无仅有。宫高殿低,黄瓦绿边,充满满族文化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是沈阳故宫最宏伟壮观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阳故宫的其它建筑,我们只能是随人流看看而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傍晚的沈阳故宫,被夕光披上一身金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回头看看沈阳故宫,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宏伟建筑群!红墙黄瓦,每一砖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踏入其中,仿佛穿越回清朝,感受那抹不去的历史韵味。阳光洒在琉璃瓦上,更是折射出沈阳故宫千年的辉煌与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阴故宫博物院始建1625年,至今整整400年,沈阳故宫将于今年10月举行文脉在兹——沈阳故宫营建四百年特展”,通过文物、历史档案、古籍文献等展品,系统展现沈阳故宫四百年的文化积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近闭宫人员渐渐离去,告别沈阳故宫,打卡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8日早上我们去沈阳北陵公园,清昭陵也称北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始建于1643年,1651年竣工。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其辟为公园,因位于沈阳北部而得名。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北陵,要穿过北陵公园。院内现存2000余棵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松,形成独特景观,四季苍翠,庄严肃穆。‌‌园内镜湖‌湖水清澈,环湖修建有步道,适合散步观景。我们到沈阳是7月正值荷花盛放,荷花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宛如披着轻纱的仙子。夏日炎炎,荷花以独有的清凉驱散燥热,绘就宁静与美好的夏日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北陵公园的皇太极广场,这里有一座现代建造的皇太极人物立像,基座刻有其生卒年(1592-1643)。雕像突出皇太极作为沈阳故宫建设者的历史地位‌,属北陵文化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陵神道两侧耸立着石碑、华表。两侧还排列12尊石象生,包括坐狮、獬豸、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均雕刻于清代陵寝建造时期。它们象征皇家仪仗与权力,意深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伙伴拍的多认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雕、神兽、古树等都被赋予了灵性。人们相信,触摸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可以带来好运、健康与财富。为保护这些历史遗迹,是不能手触摸的,拍照当然是最好选择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昭陵的琉璃影壁始建于1663年,如此琉璃影壁昭陵共有六处,这是其中的一块 ,精美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陵沿用明代皇陵风格,融入满、汉、蒙民族元素,布局沿中轴线展开,分为前朝后寝三部分,包含石牌坊、方城、宝城等典型建筑。‌从这里便进入祭祀区‌:隆恩殿为核心建筑,黄琉璃瓦顶配花岗岩基座,梁柱雕刻精美,体现清初工艺巅峰。‌‌</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祭司区部分古建筑,古扑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阳北陵的城墙是清代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城堡式设计。城墙高6.15米,南北长146米,东西长120米,全部用青砖砌成,这种城堡式设计在清代陵墓中是独一无二的。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环绕缭墙,形成封闭的陵区空间。 ‌值得登城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过沈阳清北陵公园,我们去张学良旧居,不慎误导到东三省总督府,等候汽车调头时间,匆匆转了一下。东三省总督府,地处故宫和帅府之间,在当年的盛京城,它是仅次于沈阳故宫,名震东三省的建筑。这座建筑外部为青砖墙体,内部为人字架木结构,建筑用料选材考究,雕饰精良,为典型的欧式建筑。它是沈阳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呈“凹”形,门前还有对狮和上下马石。从清朝末年的官员到后来的东三省几任总督,再到奉系军阀张氏父子,都曾在这里办理过公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三省总督府,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总督府始建于清朝初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后该建筑成为留都府,1747年这里曾为当时最高军政机关盛京将军府所在地。1928年,张学良率东北“易帜”后将此改名“东三省总督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氏帅府地处沈阳故宫附近,游客非常多,艰难停车后,开始参观。帅府始建于1914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群。现张氏帅府被定名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暨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并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张学良旧居,真不是件容易事,这里参观的人群比沈阳故宫还要多,游客熙熙攘攘,根本就挤不到建筑物附近。 我们就远远地转转。这是大青楼‌,旧居最主要的建筑。始建于1918年,历时四年建成,采用青砖仿罗马式风格,总高37米,曾是奉天城制高点之一。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1922年落成后成为张家居住和办公的核心区域。大青楼总建筑面积约2996平方米,作为旧居的核心建筑,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显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青楼”,位于帅府东院,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两层砖木结构小楼,周身呈青灰色,采用青砖青瓦建造,故得名“绿色楼”‌,始建于1918年,是张作霖为其五夫人寿氏建造,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融合西洋雕饰与中式木雕、砖雕工艺,门窗饰以花鸟镇石砖雕,精美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旧居游客太多,我们随便转了一下。走出旧居,我们来到旧居外南侧的帅府舞厅‌,别名“帅府办事处”,它兼具社交娱乐与政治外交功能。始建于1925年,与边业银行同期修建,是旧居的核心配套建筑‌。‌罗马式砖混结构‌:三层青砖楼房,含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996平方米,主楼东西两侧建有13间中式青砖瓦房‌内部设计‌:设有装饰豪华的中央舞厅及客房包间,兼具舞会、宴请和政要接待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张学良将军塑像,深刻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千古功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9日我们去山海关!它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随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山海关景区主要分为‌天下第一关景区‌和‌老龙头景区‌两大核心部分,我们先游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的重要关隘,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咽喉。‌‌建于明代1381年,以“依山襟海”得名,因其重要战略地位与建筑规模之宏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建筑,集军事防御、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现为中国长城文化标志性景观。雄关依旧,风骨长存,这里凝聚了古人的军事智慧,展现了明清建筑的精湛技艺。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达景区首先看到“天下第一关”楼,雄伟壮观!天下第一关楼‌又称镇东楼,位于山海关古城的东城门。其独特的箭楼设计,高耸的城楼与宽阔的台面相映成趣,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共同构成了长城之上的五虎镇东格局。这一雄伟景观,不仅彰显了山海关作为古代军事要塞的坚固地位,更展现了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非凡气势。该楼是山海关的核心景观,高13米,分上下两层,为砖木结构。楼体面宽三间,进深七架,歇山重檐顶,四角飞檐饰以脊兽。气势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山海关,入城门登城墙,镇东楼高大巍峨,透露出古老而庄严的气息。四周城墙耸立,更显厚重,城墙周长约4公里,高14米,厚7米,青砖包砌,是山海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都分。游客进城可以更换入关文书,留作入城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城墙仔细观看“天下第一关”,其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萧显所题镇,据说五个大字一气呵成,雄厚有力!站在城墙上对内可望城中的安静祥和,向南可远眺大海的辽阔壮观,往北则能观赏山峦的层层叠叠。在这里的关城风光,一览无余,让人沉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了天下第一关,我们漫步老龙头景区,它位于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西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地势高峻,因而得名“老龙头”。老龙头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由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七部分组成。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海关的“雄襟万里”楼即登海楼,是老龙头景区的最高点,也景区的核心景观,位于长城入海处。老龙头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1985-1987年修复。澄海楼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瓦顶,高14.5米,面宽15.68米,进深12米,分两层。楼内悬挂两块匾额:明代大学士孙承宗题写的“雄襟万里”和清代乾隆皇帝御笔的“元气混茫”,以及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老龙头这座长城精华建筑,与不停翻动的大海一起,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沧桑巨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海关老龙头沙滩浴场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海口道假日蓝湾南侧约150米处,毗邻老龙头景区核心区,是明长城唯一入海处的自然延伸带。浴场长约500米,以细软金砂著称,为开放式海滨浴场,可近距离观赏“巨龙探海”的奇观,瞧我们身后的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龙头探入大海,龙身隐匿于波涛,尽职尽责地护卫中华圣土,尽显神秘与壮丽,优闲自得,威然屹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玩可不只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老了同样爱玩。记住噢,不是因我们老了不爱玩了,而是不爱玩而变老了!越老越要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戏水海滩快乐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瞧瞧我们这位伙伴,七十多岁了,还在海水中游的这么悠闲自得,愉快轻松,不是当年,赛过当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拍段视频纪录老龙头海滩浴场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海滨沙滩不远处有处深入海水的建筑群,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它是山海关海神庙建筑群。它始建于明初,原为漕运码头石河口的祭祀场所,明清两代香火鼎盛,既是长城入海口的地标,也是渔民、船户祈求平安的圣地。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88年山海关区政府集资450万元按原貌重建,现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延伸入海124米。‌‌整个建筑群宏伟深广,坐北向南,前堂后寝,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非常值得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神庙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海神庙,祈求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海神庙三面环海,建筑风格酷似皇宫古建,雕梁画栋,奢华大气,是人们欢游叙怀的好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㴾海滩,告别山海关,再见老龙头,祈福海龙殿。重关称第一,扼险倚雄边。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再见山海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10日我们来到河北雄县白洋淀。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保定市、沧州市交界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平均年份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白洋淀水域面积占比超70%,拥有3700多条沟壕和12万亩芦苇荡。平均水深2.5米,汛期蓄水量可达10.4亿立方米,形成独特的三分陆地,七分水面地理景观。‌‌ 游白洋淀需要乘船,在荷花大观园、雁翎队纪念馆欢乐岛等地登岸游玩。这里淀水清澈,随风碧波荡漾,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倒影着片片芦苇和荷花,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随船徐徐展开。心随水动,情随芦扬,时光在一刻格外静谧优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洋淀水域辽阔,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正处盛夏,片片芦苇随风搖曳,例影水中。我们同开船司机师傅交流,白洋淀现有芦苇12万亩,年产量7500万公斤,可编织苇席,加工苇箔,造纸,制作工艺品,故芦苇有“铁杆稼”,“寸苇寸金”之称,曾是淀区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随着经济发展芦苇制品因成本运输等压力逐步退出市场需求,无人收割。政府每年冬季冰封淀内水面后,要雇人收割。真是事事难料,寸苇寸金的芦苇如今只剩下观赏价值了。芦苇夏时青青,随风荡漾。芦花秋时似雪,蒹葭苍苍!不同季节的芦苇我观赏过,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生命力顽强,特别在深秋少花的季节里,一簇簇悠然绽放,无香无艳,却在默默为秋添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洋淀文化宛是我们游淀湖第一个停靠点。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是雄安新区最大的红色文化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白洋淀文化苑景区内,纪念馆设有华北明珠白洋淀、全面抗战的爆发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侵华日军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队与水上游击战等18个展厅,陈列有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参观纪念馆让我们重温历史,受益匪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白洋淀康熙行宫风景区。这里是京郊近地,清代康熙皇帝曾在白洋淀周边建造了皇家行宫群,主要用于水围活动和巡幸驻跸‌。现存遗址康熙水苑行宫,是现代复原景观,以展示了清代皇家水围文化。这里象国内其它景区一样,定时有巡游表演,吸引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远远望去园区很大,也很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夏游白洋淀,荷花莲池无疑是主角。景区的大片水域浅滩及游乐园,处处都有荷花胜开,荷株生长旺盛,比成年人还高,花朵大而鲜艳,色彩丰富。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占地2000余亩,有2000余种中外有名的优良品种,其中699种荷花如如王莲、睡莲等,形成千亩荷塘,更是壮观。7月至8月为盛花期,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夏日荷塘,荷花盛开。水中仙子,亭亭玉立。翩翩起舞,娇艳欲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荷花我喜欢,就近拍几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船游白洋淀观水赏荷看芦苇是件雅事,但对多数游客来说还是略显单调一些。因此景区建设了专题景区,有文化传承,品尝白洋淀美食以及游玩欢乐的小岛,提高游客游兴。欢乐岛是白洋淀景区内的综合性娱乐景点,提供惊险表演、游乐设施和泰国风情体验,项目有鳄鱼表演、异国红艺人演出及碰碰车等十余项娱乐设施。‌‌当然不容错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岛上停着一辆三轮跨斗摩托车,跨斗上架着机关枪,一看便知是老物件了。它吸引了我们眼球,争先骑上去表演一番。瞧瞧,表演的惟妙惟肖,歪戴帽斜瞪眼,嬉皮笑脸!如此演技,太可惜了,年轻时没当演员,演艺圈少了个明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舞厅呈半圆型,高大宽敞,有泰国红艺人歌舞‌表演。融合异域文化的舞蹈演出,风格独特,时间很长,我只截取视频里极小的段,收录美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鳄鱼表演‌馆紧连舞厅,表演时间未到,我们正好也走累了,边等边休息。游客可观看驯鳄师与鳄鱼互动,这段“人鳄之吻”是其中比较惊险的一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小木船拍照,景区游乐项目很多,离开西安已经二十多天了,大家确实有些累了,我们便告别景区,继续返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11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明清古建筑群,这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并御赐“午亭山村”匾额而得名“皇城”。相府主人陈廷敬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帝长达53年。我是从电视剧知道陈廷敬的,今日到此游,見到相府如此大的阵仗,更感陈廷敬的不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只有我们几个没游过皇城相府,到达此地时己下午四点钟,我们便匆匆忙忙乘观光车,直驶园区核心。首先见到的是御书楼,大气挥宏。该建筑是为清代陈廷敬的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家族光耀,纪念清代名相陈廷敬及其子陈壮履而建。楼内珍藏有康熙帝御笔题写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康熙帝曾两次下榻于此,并赐予陈廷敬“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御书楼是皇城相府外城的标志性建筑,楼顶采用明黄色琉璃瓦,是景区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其主体结构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为5A级国家重点保护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洞内有道门,是中道庄,皇城相府的大门,这三个字由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题写,也相府的原名。体现陈氏家族恪守儒家中庸之道的家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冢宰总宪”石牌坊,是康熙皇帝御准建造的四柱三门牌坊,位于外城“中道庄”入口处。建于康熙三十八年是陈廷敬再次出任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的。牌坊上镌刻着陈氏家族几百年的荣耀与辉煌。陈廷敬为官五十三年,升迂28次,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牌坊上记录自明孝宗至清乾隆年间的家族人才盛况,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6位翰林等,展现了“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的家族荣耀。该牌坊不仅是陈廷敬故居的象征,也是明清时期北方文化巨族的重要历史见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学士第‌。为陈廷敬的府邸,建筑布局为前堂后寝,分为前院、中院、后院,后院曾为康熙行宫。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漂亮建筑是止园的入口处,是相府最大的一处园林。时间不允许我们多转,只在入口处稍稍转了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匆匆忙忙转了庭院的一些建筑,我们去登城墙,官员宅院有内城外城两处城墙,是不可多见的,必须上去转转。皇城相府城墙‌是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的核心防御体系,总长度约780米,平均高度12米,宽度2.5-3米,由内城(明代)与外城(清代)组成,兼具军事防御与建筑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的站在内城墙城墙上,可以看到石牌坊及相府内的小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层城墙,雄伟壮观,这处古建筑众多,只好拍段视频。视频中最高的建筑是河山楼,是‌皇城相府的高点标志性建筑,建于1632年,高30余米共七层,为明清时期罕见的民用防御堡垒,兼具军事功能与观赏价值。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雄伟依旧,巍然屹立。河山楼旁是藏兵洞是河山楼附属工程,可藏兵,可观察敌情,还可储备物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墙上拍照的小部分建筑。我们进相府时己临近关门闭馆了,这里结构复杂,古建筑众多,实在让我们眼花缭乱,且无法游一一游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相府,坐上观光车去了一下郭峪古城。古城占地17.9万平方米,现存明代民居40院1100间,城墙高12米、长1400米,设有628眼藏兵洞。被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城”。古城现有居民生活居住,所以游览这里没时间限制,晚上还有网红表演,只是时间太晚,我们还要赶到住宿地,就在入口处转了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皇城相府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大家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告别皇城相府,次日我们返回西安。二十四天自驾大东西圆满结束!短短二十多天,游了我没有游过的东北名胜古迹,到了只知其名不知其所的中国最北,玩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玩具”,拍了无数珍贵无比的照片!可谓收获满满,快乐满清,幸福满满,回忆满满!再一次感谢辛苦无比的司机兄弟!感谢热情服务的团队管理兄弟!感谢日日陪伴的兄弟姐妹!有你们陪伴夕阳更是无限好!再見,我们下次自驾游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