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下旬,本来准备回家陪老妈,老妈心疼女儿,说:天气太热了,你凉快点儿再回来了吧!于是决定8月底再回家,正好治治我的耳朵。北京的天气已经凉快了,抓紧时间在北京城里再跑跑!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连续三个周末,城里预演交通管制,不往跟前凑合,只能周边走走。</p><p class="ql-block"><b>0819,阳坊胜利涮肉。</b></p><p class="ql-block"><b>0821,中国考古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0826,西四Citywalk(</b>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广济寺)</p><p class="ql-block"><b>0829,宽街Citywalk(</b>孙中山先生行馆、宽街小学、文天祥祠、田汉故居、段祺瑞执政府、欧阳予倩故居、和静公主府)</p> <p class="ql-block"><b> 🌸20250819阳坊胜利涮肉。</b>每到过生日,胜利涮肉就会发很多优惠券,和喜欢吃羊肉的亲家一起来品尝。这是饭店送的肉肉蛋糕和生日面。</p> <p class="ql-block"><b> 🌸20250821,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b>中国考古博物馆,又称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2023年9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它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中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也是第一家获得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的国家级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b>中国考古博物馆</b>集展览展示、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是国家大型历史文化、考古文物的展示与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b>中国考古博物馆拥有藏品总数为46784件(套)</b>,其中包括绿松石龙形器、嵌绿松石象牙杯、铜牺尊等“国宝”级文物精品。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并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献等,<b>展出的所有出土文物精品全部来自考古田野发掘一线,展出的所有珍贵古籍全部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珍藏</b>。该馆常设展厅展品6000多件,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 <b>中国考古博物馆</b>常设展厅展品6000多件,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高悬的那个字,是小篆“史”!</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的这个动物就是镇馆之宝:铜牺尊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厅是临时展厅,常设展厅免费参观,临展收费!参观需要在小程序上预约。</p> <p class="ql-block"> 主题展示墙: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b>展馆有定时讲解</b>,重点介绍展厅专题和重点文物,大约半小时。感觉这种形式很好,展馆人很多,不适合导游带小团讲解,这种形式可以让大部分参观者了解展馆的结构和重点文物,非常有利于大家看馆。</p> <p class="ql-block">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五个专题是:</p><p class="ql-block"><b>1️⃣文明起源</b>:讲述人类起源与石器时代,展出石器、陶器等早期文明遗存。 </p><p class="ql-block"><b>2️⃣宅兹中国</b>:聚焦夏商周时期,重点展示青铜器、玉器等奴隶社会文物。 </p><p class="ql-block"><b>3️⃣大国一统</b>:展现秦汉至隋唐时期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p><p class="ql-block"><b>4️⃣和融万方</b>:反映中国古代与周边文明的交流互动。 </p><p class="ql-block"><b>5️⃣民族觉醒</b>:呈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复兴历程。 </p> <p class="ql-block"> 展览主题是“<b>历史中国、鼎铸文明”。</b></p> <p class="ql-block"> <b>一层序厅展出殷墟马车!</b>从考古现场直接拉到北京,真的不能再真了!</p> <p class="ql-block"> <b>二层专题一:文明起源</b>。重点介绍了区别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三个标识:一是出现了<b>磨制石器</b>,二是出现了<b>陶器</b>,三是出现了<b>粟黍稻。</b></p> <p class="ql-block"> <b>中国主要的旧石器遗址</b>。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至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p> <p class="ql-block"> <b>温度变化</b>,并不是一直变热,历史上有些日子比现在还热。</p> <p class="ql-block"> <b>镇馆之宝之一:绿松石龙形器(夏代)</b>2002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拼嵌而成,总长70.2厘米,被誉为“华夏第一龙”。龙头以青白玉为睛,腰部配有铜铃,印证《诗经》中“和铃央央”的记载。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证据,展现了夏代高超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专门有一个人看着这件宝贝,不许靠近看。</p> <p class="ql-block"> <b>出土的4000年前的一碗面,</b>出土后很快就坏了,只剩这张珍贵的相片了。</p> <p class="ql-block"> <b>妇好墓是迄今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b>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妇好墓规模不大,却有着极高的完整程度和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b>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b></p> <p class="ql-block"> <b>妇好墓出土的</b>主要有圆鼎、大型甗、簋、带盖方罍、带盖扁圆壶、瓿、圈足觥、爵、觚、斗、长方扁足鼎、偶方彝、方斝、三联甗、鸮尊、大型钺等及司母辛组的大方鼎、四足觥等。部分礼器和两件大钺制作精致,质地厚重,造型优美,花纹繁复,极其少见。</p> <p class="ql-block"><b> 镇馆之宝之一: 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b>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高30厘米,通体浮雕饕餮纹与虎形鋬,镶嵌绿松石,综合运用线刻、镶嵌等技法。商代牙雕工艺巅峰之作,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体现了商晚期贵族礼器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 <b>妇好墓出土的商晚期司母辛方鼎,</b>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p> <p class="ql-block"> <b>西周铜牺尊:</b>牺尊<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于宗庙祭祀时盛酒。因</span>其独特的动物造型、精湛的工艺技术、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作为祭祀礼器的特殊地位,被多座博物馆列为镇馆之宝,<b>其中以战国错金银镶嵌铜牺尊(临淄牺尊)和上海博物馆藏春秋牺尊最为著名。</b>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b>西周铜牺尊</b>,1984年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p> <p class="ql-block"> 西周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b>三层专题二:宅兹中国。</b>“宅兹中国”出自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体现了早期“中国”概念的雏形和政治治理思想。</p> <p class="ql-block"> <b>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辽代彩塑罗汉立像</b>(高1.1米)是2012年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考古发掘的泥塑罗汉像中的一尊。该立像以写实风格著称,眼部镶嵌黑色玻璃珠,面部刻画沧桑且带有法令纹、眼袋等细节,衣褶自然垂落,呈现出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视觉效果,见证了契丹族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佛教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 <b>四层有三个专题:专题三和融万方、专题四“一统大国”、专题五“民族觉醒”。</b></p> <p class="ql-block"> 海洋沉船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近代主要侵华战争!</p> <p class="ql-block"> 张之洞的褶子,光绪皇帝的朱批。</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手书对联,毛泽东写的“湘江评论”和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在玻璃柜子里没法照,反光厉害。</p> <p class="ql-block"> 看了两个多小时~吃饭去。中午在眉州东坡吃了宫保鸡丁和锅巴肉片,地道。</p> <p class="ql-block"> 🌸<b>20250826,西四Citywalk,</b>参观“中国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广济寺”、“地质博物馆”。附近还有鲁迅博物馆、白塔寺、西什库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太累了,只好放弃。</p> <p class="ql-block"> <b>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b>第一次听说这个景点,还是挺有意思的。看到柱子上那几个歪七扭八的字,怎么也不像是个正规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历代帝王庙 </b>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它是明清两朝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皇家庙宇,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历代帝王庙</b>以三皇五帝为祭祀中心,庙中入祀人物不断增多,到清乾隆时期,在<b>景德崇圣大殿内供奉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帝王、守业帝王188人的牌位,在东、西配殿供奉历代文臣武将79人的牌位。</b>清代建有关帝庙,单独供奉关羽。</p> <p class="ql-block"> <b>第二进院门:景德门 </b>正殿前为景德门,门外<b>东跨院</b>为神厨、神库、宰牲亭和井亭,院外设钟楼。<b>西跨院</b>为遣官房、典守房等。庙门前建<b>影壁</b>,庙前街建<b>东西牌楼</b>,两座牌楼间名<b>景德街。</b></p> <p class="ql-block"> 景德门还是很有皇家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 <b>景德崇圣殿~供奉历代帝王的庙宇。</b>正殿重檐庑殿顶,四面坡,双重檐,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殿柱六十根,皆金丝楠木。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配殿南设两座燎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云纹丹陛石</p> <p class="ql-block"> <b>景德崇圣殿</b>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其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殿内原有十一龛供历代帝王牌位。大殿两侧的两座碑亭内立有雍正、乾隆皇帝御制碑各一座。 历代帝王庙内部,九开间,供着从三皇五帝开始,至明朝结束时的188位帝王和79个重臣。</p> <p class="ql-block"> 历代帝王庙后面有祭器库,里面有一个展览:<b>回望与选择,明清皇帝和历代帝王庙</b>。重点介绍了历代帝王庙的来龙去脉和入祀帝王是如何选择的,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b>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皇家庙</b>,由明清皇帝选择入祀帝王及从祀名臣,<b>主导者为明洪武、嘉靖,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六位皇帝。</b>历代帝王,包括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至明清时代的皇帝,共计460多位,<b>主要特点如下:</b></p><p class="ql-block"><b> 历史功过不同。</b>《资治通鉴》区分为创业、守成、陵夷(衰落)、中兴、乱亡五种类型。</p><p class="ql-block"><b> 朝代性质不同。</b>以大一统王朝为主,总计时间最长,帝王在位相对稳定。分裂割据时期诸政权称"偏方之国",历时较短,帝王更换频繁,最终由胜出者复归于一统。</p><p class="ql-block"><b> 帝王族属不同。</b>以华夏汉民族帝王为主,也有北方民族帝王及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具有多元一体特点。</p><p class="ql-block"><b> 明清皇帝选择入祀帝王,由少到多,最终达到188位,旨在"报功观德",彰显历代帝王之功德传承,而昏庸乱亡之君则拒之门外,不予祭祀。</b>走进本展览,可一探其回望与选择过程。其中以下六位皇帝影响较大:</p> <p class="ql-block"><b>1️⃣明洪武帝:创建南京历代帝王庙</b></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帝朱元璋,庙号太祖。其出身贫苦,推翻元朝统治,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深感"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有功德于民者",来之不易,遂在京师(今南京)修建历代帝王庙祭祀。</p> <p class="ql-block"> 在京城建庙祭祀前代帝王,始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年),唐玄宗在长安修建三皇庙,五帝庙,周武王、汉高祖庙,分别祭祀。明洪武帝诏建历代帝王庙,创一庙之中合祭历代帝王之制。</p> <p class="ql-block"><b>2️⃣ 明嘉靖帝:建北京新庙、罢祀元世祖 </b>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对历代帝王之祭,长期附属于南郊天地坛之祀,不伦不类,长达百年。<b>嘉靖帝规范礼法,北京历代帝王庙应运而生。秦始皇、元世祖忽必烈未入选。</b></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帝朱厚熜,改革坛庙成制,恢复历代帝王庙独立地位,再建新庙。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选定阜成门大街原保安寺旧址建庙。嘉靖十一年(1532年)夏,新庙落成。</p> <p class="ql-block">3️⃣<b>清顺治帝与摄政王多尔衮人祀主张之异同 </b> 顺治帝福临,庙号世祖,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满洲皇帝,六岁继位,由其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帝亲政。二人的入祀主张,既有共识,也有不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4️⃣<b>清康熙帝:确立大历史帝王祭祀观</b> 康熙帝玄烨,庙号圣祖,在位六十一年。在生前最后二年间,两次颁布谕旨,直指历代帝王庙入祀取舍之弊端,以非凡气度与远见卓识,超越各种纷争,划定入祀帝王底线,确立大历史帝王祭祀观。</p> <p class="ql-block">5️⃣<b>清雍正帝:强调入祀治国守业君臣之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 雍正帝胤禛,庙号世宗。作为治国守成之君,雍正帝常以"为君难"提醒不忘自身重任。对历代帝王庙入祀多位治国守业君臣,极为重视,在位十三年间,五次亲祭,大修庙宇,亲书碑文,深刻阐述治国守业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b>清乾隆帝:以法戒论和统绪说作为庙祭理念 </b>乾隆帝弘历,庙号高宗。其二十五岁继位,至七十九岁,五十余年间七次亲祭,五次赋诗,四次撰写碑文,十余次颁布谕旨,重点阐述"法戒论"和"统绪说",使历代帝王庙祭祀理念趋于尽善。</p> <p class="ql-block"><b> </b>历代帝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明清两代建筑成就于一身,是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历代帝王庙停止祭祀,作为他用。2007年159中学搬出,建立历代帝王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88位入祀帝王,没有秦始皇、隋炀帝,也没有清朝的皇帝,元太祖忽必烈几上几下,还是收入了。仔细看看,挺有意思,反映历代帝王的历史观。</p> <p class="ql-block"> 在东西配殿有一个“<b>功在社稷、德协股肱—历代帝王庙从祀名臣</b>”展览,介绍了79为从祀名臣。</p> <p class="ql-block"> 历代帝王庙,明太祖朱元璋初建于南京,明嘉靖帝再建于北京,<b>至清乾隆时,正殿主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188位,东西配殿从祀历代名臣79位</b>,是史上唯一入祀历代君臣最多的皇家庙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9位名臣名单!岳飞、文天祥等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 好多外国人来此参观。</p> <p class="ql-block"> 偏院还有一个展览,显示历代帝王和百家姓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细细的看完展览十二点多了,出门看到一个顿顿饺子馆,吃了鳗鱼、虾仁和茴香饺子,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 老城区的这家饺子铺,味道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 出了历代帝王庙,不远处就是<b>广济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b>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物巨丰,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创建于金代,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时改称报恩洪济寺。</p> <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政军大员、巨商名流、文人才子川流于此,<b>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演讲</b>。1931年广济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损毁殆尽。1935年,住持现明法师在<b>吴佩孚等人</b>的资助下,依明代格局重修,建筑规模比以前更加壮观。</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中轴线建筑现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多宝殿、舍利阁。殿宇之顶,或覆黄琉璃瓦、或覆绿琉璃瓦、或黄绿相间,熠熠生辉,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两侧建筑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僧寮、东西方丈室等。此外还有东西跨院,尤其在寺院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用<b>汉白玉砌成的戒坛</b>,雕栏玉砌,十分精美。戒坛今称三学堂,这是北京市内唯一一座清初戒坛,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古朴素雅,庄严寂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式佛寺建筑。政府拨专款进行过多次修缮,使殿堂更加清净庄严,环境优雅。</p> <p class="ql-block"> 现任北京广济寺方丈为<b>演觉法师,</b>同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出了广济寺,对面就是<b>中国地质博物馆</b>。国家一级馆,展品很丰富,布展很专业,就是太老了,地方太小,人很多,很拥挤,参观体验不好。</p> <p class="ql-block">蓝矿石和孔雀石~</p> <p class="ql-block"> <b>绿松石—湖北郧县最多。</b>绿松石和和田玉、独山玉(南阳玉)、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玉。</p> <p class="ql-block"> 绿松石~</p> <p class="ql-block"> 孔雀石</p> <p class="ql-block"> 萤石和方解石~</p> <p class="ql-block"> 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 绿宝石</p> <p class="ql-block"> 各种宝石~</p> <p class="ql-block"> 阶梯原形钻石💎</p> <p class="ql-block"> 海蓝宝石—是泰坦尼克号的海洋之星吗?</p> <p class="ql-block"> 孔雀蛋</p> <p class="ql-block"> 独山玉雕件~</p> <p class="ql-block"> 含有稀土的铁矿~</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地质部、冶金部先后开展<b>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b>勘查工作,该铌、稀土矿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矿床,矿区内发现元素73种,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矿产26种。1978年8月至1980年9月,在该地区组织了地质勘查会战,<b>白云鄂博铁矿储量从原来的2.68亿吨增加到8.08亿吨,</b>铌、稀土储量加了两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头画—大河奔流~</p> <p class="ql-block"> 🌸<b>20250828,宽街Citywalk。</b>从白魁老号出发,沿着L同学熟悉的道路走了一万多步,居然经过了<b>孙中山先生行馆、僧格林沁祠堂(曾经的小学)、南锣鼓巷、中国戏剧学院、府学胡同、太子妃府、文天祥祠、白米仓12号(小时候住过的地方)、田汉故居、北京五中、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欧阳予倩旧居、和静公主府、程潜旧居,</b>有的布展开放,有的挂牌保护。每一所建筑物都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北京真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如此密集。</p> <p class="ql-block"> 先吃一块糖炸糕,完全没有小时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1️⃣<b>孙中山先生行馆。</b>明崇祯年间,此处为左都督田弘遇宅。清顺治初年,吴三桂重金买下送给陈圆圆。民国十一年(1922年),外交总长顾维钧买下增旧园的东南部作寓所。民国十三年(1924年)段祺瑞执政府将此院作为孙中山在北京的行馆。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同年2月18日,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同年3月12日9时25分,病逝于行馆。</p> <p class="ql-block"> 2️⃣僧格林沁祠堂,又称显忠祠,是祭祀清朝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专祠,建于清光绪年间(1871年—1908年)。这座祠堂曾是宽街小学,L同学曾在这里上小学,现在是“精诚实验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3️⃣南锣鼓巷~</p> <p class="ql-block"> 4️⃣中央戏剧学院老区。</p> <p class="ql-block"> 5️⃣北兵马司,现在的航空航天有关公司。</p> <p class="ql-block"> 6️⃣<b>府学胡同。</b>明朝属教忠坊,因顺天府学设在此胡同而得名,其前身为元代报恩寺,明洪武年间元代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p> <p class="ql-block"> 北平府学—现在是府学胡同一小。</p> <p class="ql-block"> 7️⃣顺天府学对面三十六号院相传为明崇祯皇帝田贵妃娘家田府,现被北京市文物局占用。</p> <p class="ql-block"> <b>东城区府学胡同三十六号</b>(包括交道口南大街一百三十六号)四合院清末兵部尚书志和的府第。民国时期同治帝的二位遗孀敬懿、荣志皇太妃曾居于北。西宅曾为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的府邸。院落坐北朝南,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四合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胡同口原来的一个修车行,现在被改造成一个喝茶聊天的地方,原来修自行车的残疾人,是满族在旗的,现在是小屋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8️⃣<b>文天祥祠。</b>文天祥(1236-1283年)是我国南宋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他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际,在南宋政权危难之际起兵抗元。出使元营时不辱使命,被扣留后泛海南归,重举义旗,艰难转战。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兵败被俘,关押在元大都(今北京)。他在狱中不改志节,写千古名篇《正气歌》。1283年文天祥在大都从容就义。</p> <p class="ql-block"> 文天祥从1278年至1283年在这里关了四年。</p> <p class="ql-block"> 心向南方,据说,这棵枣树是文天祥种的。枣树向南,表示文天祥心向南宋小皇帝。</p> <p class="ql-block">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当了7个月的右丞相。</p> <p class="ql-block"> <b>9️⃣白米仓胡同</b>。交道口街道辖区的历史街巷,明代属教忠坊,因济阳卫的皇家粮仓得名"济阳卫仓",为明代八大仓之一。清代属镶黄旗驻地改称现名,全长412米、宽4米,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北剪子巷。古粮仓遗址已无存,胡同内保留传统四合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白米仓12号,L同学小时候住过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b> 🔟北京市五中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北京五中创建。</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1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至细管胡同13号现址,该处原为侵华日军城北国民小学。</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北京军管会派北平地下党干部张天泳、延安干部张夫、于成吾任军代表接管北京五中。</p><p class="ql-block">1961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p><p class="ql-block">1968年后,开始招收女生。</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国家投资2500万元重建北京五中新校舍。</p><p class="ql-block">1996年9月1日,北京二十三中建制撤消,与北京五中合并调整。</p><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北京市教委批准五中进入示范高中校建设序列。</p> <p class="ql-block"> <b>11、田汉故居。</b>此院在20世纪20年代由迟氏兄弟所建,1949年售予法院,195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为田汉购得此宅。在这里田汉完成《白蛇传》、《谢瑶环》等优秀京剧和话剧《关汉卿》等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该院成为宿舍。</p> <p class="ql-block"> <b>12、段祺瑞执政府旧址。</b>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主体建筑群建于1906年,由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构成。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采用砖木结构,立面装饰巴洛克风格雕花与中式传统纹样,钟楼高耸构成视觉中心,是中西建筑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b>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b>,成立于1924年11月,由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并兼任国务院总理,是北洋政府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的过渡性政权,以对抗国民党主导的善后会议。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后,因民众抗议和奉系军阀介入而瓦解。 </p> <p class="ql-block"> <b>“318惨案” </b>是年3月12日,日本派遣军舰掩护奉军舰队进逼天津大沽口。“大沽口事件”发生后,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委会领导下,北京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于18日在天安门集会,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会后,群众游行请愿在执政府门前遭段祺瑞卫队的屠杀,死47人,伤199人,学生领袖刘和珍被杀。次日,执政府下令查封国民党市党部和中俄大学,通缉李大钊、徐谦等50人。</p> <p class="ql-block"> <b>13、欧阳予倩故居。</b>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原为时子和医院旧址,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建筑主体为砖石结构,融合中西风格,含爱奥尼柱门廊、八角攒尖屋顶及中式排子房等元素。1949年欧阳予倩受邀返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后携家属迁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b>欧阳予倩是中国现代戏剧开拓者之一</b>,早年参与创立春柳社并主演首部自编话剧《黑奴吁天录》,后创办南通伶工学社,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等职。其故居在20世纪中期曾聚集曹禺、光未然等文化名人,郭沫若、田汉等亦常往来交流。</p> <p class="ql-block"> <b>14、和敬公主府(张自忠路7号)</b>乾隆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和敬公主为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1747)下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该府为王府建制,坐北朝南,门厅、殿宇、跨院、花园具备。直到清末,该府一直由其后人传袭。1984年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程潜旧居~</p> <p class="ql-block"> <b>Citywalk(城市漫步)</b>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度探索城市肌理,实现文化认知、心理调适与社会连接的多元价值,其核心是通过无目的漫游促进人与城市的互动对话。 <b>Citywalk真是个好形式,以后继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