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古埃及文明的时光隧道

MAO

二:萨卡拉的秘密(3)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萨卡拉的秘密”展览,是古埃及探秘之旅的重要一站。萨卡拉作为埃及最古老都城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区,首座金字塔——国王乔赛尔的梯形金字塔,以及3到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都在此地 ,还有贵族墓地与动物木乃伊埋葬地。</p><p class="ql-block"> 展厅内,色彩鲜明的木乃伊面具格外吸睛,金手指面具更是独具特色。它专为保护手指设计,将古埃及人对身体部位的防护智慧具象呈现。其守护手指的功能,竟与现代骨科用于治疗手指损伤、骨折的夹指套异曲同工,跨越千年的防护理念在此奇妙呼应。</p> 金头手指面具 <p class="ql-block">面具主人生活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面具既有埃及艺术传统中的程式化特点,也有明显的罗马艺术风格的印记。该男子短发,蓄着络腮胡,眼睛大而圆,鼻子略呈钩状。他右手握着玫瑰花环,左手自然地置于右手下方,画中可见指甲,但未刻画出手指关节。他身着饰有紫边的白色托伽袍,肩披白色披风,二者同系于胸前,托伽袍左侧饰有一个淡紫色的"卍"字。</p> 金手指套 <p class="ql-block">18王朝之后,木乃伊制作中开始使用手指套和脚趾套,目的是保护死者的遗体,防止脱水过程中手指和脚趾的脱落,有时也用它们来代替死者残缺的指头。这种做法源于奥赛里斯的神话﹣﹣奥赛里斯被弟弟塞特杀死分尸,妻子伊西斯拼凑起他的尸块,将他做成了第一具木乃伊并使其复活。古埃及人因此相信,完整的身体是成功进入来世的必备条件。</p> 木乃伊面具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旨在保护木乃伊的头部和上部躯干,确保主人能恢复呼吸和进食等重要功能,最早出现于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认为灵魂能识别身体,所以面具也起到维持个人特征的作用。托勒密埃及时期,希腊文化艺术与埃及本土传统相融合,复合风格的木乃伊面具是对此时"双面社会"的具象体现。</p> 木乃伊面具及装饰配件 女性木乃伊面具 <p class="ql-block">这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梳着波浪长发,头戴粉色花环,身着罗马托伽袍( Tunica ),双手戴着华丽的金戒指与金手链。死者的形象整体呈现为罗马风格,但面部明显采用的是埃及传统的画法,两侧还以精美的色彩描绘出冥世诸神的形象。</p><p class="ql-block">早在第一中间期,古埃及人就已开始使用粘合材料( cartonnage )来制作木乃伊面具,这种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层层亚麻布粘合而成,一种是用废弃的纸草纸粘合而成,上面覆以石膏,再以彩绘装饰。面具覆盖木乃伊头部和胸部,目的是使死者的形象更生动逼真,确保其能够在冥世以完整、美好的身躯复活。到了希腊化时期,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融入了埃及的葬俗,产生了独特的、同时具有两种文化元素的木乃伊面具和木乃伊肖像画。</p> 镀金木乃伊装饰布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装饰布</p><p class="ql-block">亚麻布、粘合材料、金、颜料、灰泥,希腊罗马时期</p> <p class="ql-block">早在第一中间期,古埃及人就已开始使用粘合材料( cartonnage )来制作木乃伊面具,这种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层层亚麻布粘合而成,一种是用废弃的纸草纸粘合而成,上面覆以石膏,再以彩绘装饰。面具覆盖木乃伊头部和胸部,目的是使死者的形象更生动逼真,确保其能够在冥世以完整、美好的身躯复活。到了希腊化时期,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融入了埃及的葬俗,产生了独特的、同时具有两种文化元素的木乃伊面具和木乃伊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古埃及早期国家形成时期创造出来的高级文化的主要内容,这种高级文化是当时社会精英综合各种地方传统打造而成的,是统治手段的核心部分。在埃及,高级文化与国家产生同步,确定了此后三千年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基调。</p><p class="ql-block">对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有三种表述形式,一为世界上最早的墓葬文学,自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就有了来世信仰的经典表述﹣-《金字塔铭文》,到中王国时期发展为《石棺铭文》,至新王国时期则有大众版的《亡灵书》和王室专用的《密室之书》的分流;二为上述内容的建筑、图像表达,即神庙、墓室的浮雕、铭文、绘画;三为围绕这些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p> 狮子花岗岩雕像 守护国王鹰神雕像 <p class="ql-block">荷鲁斯拥有人、鹰隼以及鹰首人身的形态通常头戴上埃及的白冠。这尊雕像刻画了鹰隼形态的荷鲁斯神,它的双爪之间是国王的形象,象征着王权之神对国王的庇护。</p> 双爪之间是国王 狮身人面像 斯芬克斯像 舍尚克二世与阿蒙神像 <p class="ql-block">在这件雕像中,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敬,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彩绘眼镜蛇像 彩绘奥索尔孔三世献圣船像 青铜獴 青铜猫坐像 鹰头鳄鱼像 彩绘镀金奥赛里斯像 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 <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的主题在后期埃及时期盛行,并延续至希腊罗马时期,可能是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这一主题的灵感来源。这一时期,伊西斯不断吸纳古埃及其他女神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头饰的融合,如两侧牛角与太阳圆盘的造型来自哈托尔女神的典型特征。</p> 伊奥尼特女神像 <p class="ql-block">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 <p class="ql-block">帕迪亚斯之子帕卡赫孔苏的方雕</p> 石碑 双蛇狮鹜饰板 <p class="ql-block">岩板上刻有两条巨蛇和一只狮<span style="font-size:18px;">鹜</span>。两条巨蛇可能是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奈赫贝特和瓦杰特,都与王权相关。狮鹜是神话生物,有狮子的身体和鹰的头颅与翅膀,是古代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最受欢迎的装饰国案之一。在古埃及,狮<span style="font-size:18px;">鹜</span>往往与王权之神荷鲁斯相联系,因此浮雕可能代表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对国王的守护</p><p class="ql-block"><br></p> 香气之神和疗愈之神 <p class="ql-block">尼弗特姆是香气之神和疗愈之神,诞生于原初之水中浮现的莲花里。起初他可能是创世神阿图姆的一个化身,在每天日出时出生,在白天长大成熟,又在日落时进入死亡世界。他因孤独而落泪,其泪水创造了人类。</p> 阿匹斯神牛站像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神话中,孟菲斯的创世神普塔使一头处子之身的母牛受孕,诞下了阿匹斯神牛,因此神牛在繁衍方面的力量也被视为普塔神力的显现。每一代阿匹斯神牛只有一头,上一任神牛死去后,埃及祭司会根据特定的毛色选择继任者,将其豢养在普塔神庙南边的特定区域。神牛在活着时受到供养,为埃及人提供所求的神谕,在死后会葬入神牛墓"塞拉皮雍"巨大的石棺中。生下神牛的母牛也被认为具有神性,作为女神伊西斯的化身受到供奉。</p> <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丧葬神之一,在木乃伊开口仪式和末日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阿努比斯神的崇拜在中王国时期被吸纳进奥赛里斯崇拜体系:奥赛里斯被认为是阿努比斯之父,阿努比斯则将其尸体制成木乃伊,二者通过血缘关系的建构以及阿努比斯的防腐职能建立联系。</p> 塞赫迈特三神组铜像 <p class="ql-block">核心宗教意义在于‌体现孟菲斯神谱的三位一体结构‌,融合毁灭与保护、治愈与魔法的神性平衡‌‌</p> 阿努比斯神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头部受损,但仍能看出昔日的威严:豺狼形态的阿努比斯神蹲伏在圣龛之上,头颅高昂,以警惕的目光凝视前方。</p><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掌管木乃伊防腐和开口仪式。游荡于沙漠边缘的豺狼有吞食尸首的习性,这可能是古埃及人将它们当作"冥界引路人"的原因。他最初负责守卫国王的陵墓,后来演变为所有亡者的接引者和守护神。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后,阿努比斯也被纳入到前者的信仰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墓地之神。</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8.4</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MAO华为p70手机拍摄</p>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