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明珠:芬兰·赫尔辛基 ,北欧四国冰岛爱沙尼亚纪行(二)

周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晴空下的赫尔辛基。</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8月4日</b></p> 今天,我们从冰岛来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div><br></div><div>凌晨3点15分起床。<br>4点10分领了打包餐上车,前往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4点55到机场。途中又看到了一座正在喷发的小火山。<br><br>机场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从打印机票、行李票到行李箱托运,全部都是自助的,省去了很多人力。冰岛和北欧人少,自动化是解决人力不足一条出路。</div><div><br>我们英语不行,只能由导游帮助我们值机。年轻人就没有问题。想到了AI眼镜和耳机,如果戴上有翻译功能的眼镜和耳机,看到外语就能在我们眼中呈现中文,同时耳机里听到汉语。我们应该能在有生之年用上这些设备。<br><br>本次航班由冰岛航空公司B737-8执飞。7:50起飞。<br><br></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冰岛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年轻人都能自助值机。</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机场的玻璃屋顶。</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冰岛航空公司的班机。</h5> 飞机于当地时间下午1:49到达赫尔辛基。此时上海应该是晚上7:49。<div><div><br></div></div><div><font color="#167efb"><b>赫尔辛基</b></font>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芬兰南部,三面被波罗的海环绕,拥有绵延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个岛屿,被誉为“波罗的海的女儿”‌。作为芬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赫尔辛基以其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建筑、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闻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赫尔辛基万塔机场。</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赫尔辛基:“设计之都”</b></font></h1> <div>赫尔辛基被称作 “设计之都”,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源于其深厚的设计传统、独特的设计哲学、全民对设计的重视,以及设计与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这种定位不仅体现在经典设计作品的影响力上,更渗透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日常消费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以 “实用、简约、人文” 为核心的设计生态。</div><div>赫尔辛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中“设计之都”的成员(2014年入选)‌,并曾于2012年被国际工业设计委员会评为“世界设计之都”‌。</div><div><br></div>1875年,芬兰手工艺和设计协会在赫尔辛基诞生,同年赫尔辛基举办了首届芬兰综合博览会,为设计发展奠定基础。芬兰设计之父阿尔瓦·阿尔托于1898年诞生,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赫尔辛基乃至全球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br><br>赫尔辛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首席设计官的城市,坚持“设计驱动城市发展”的战略。2013年启动“设计驱动城市”项目,聘请“城市设计师”协助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并委任600位公务员组成“设计代理人网络”,将设计思维融入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br><br>赫尔辛基提倡“好的设计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是无处不在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战略工具,市民可以通过设计让城市更美好。<div><br></div><div>我们来到赫尔辛基,不可能去体验设计之于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只能从城市外观和所到景点感受芬兰人无处不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教堂</font></b></h1><div><br></div>我们首先来到<font color="#167efb"><b>岩石教堂。</b></font><div>岩石教堂是赫尔辛基市区的标志性建筑,因是从一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建筑,故称为“岩石教堂”。这里的景观自然质朴,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br>岩石教堂建于1969年,由芬兰建筑师Timo Suomalainen 和 Tuomo Suomalainen设计。<br>教堂采用 “由上而下”的开凿方式,将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内部掏空,形成独特的圆形空间,而非传统教堂的尖顶结构。其直径24米,高13米,顶部由100条放射状铜梁支撑的玻璃穹顶,让自然光线洒入教堂内部,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br>教堂内壁保留了原始花岗岩的纹理,未经修饰,水滴从岩缝渗出,增强了音响效果。内部设有 3001根音管的大型管风琴,结合岩石的天然回音,使这里成为音乐会的理想场所。江泽民主席1995年访问芬兰时曾来此处参观,并用此管风琴演奏了《黄河谣》。<br>座椅采用芬兰白桦木,与冰冷的岩石形成温暖对比,体现芬兰人崇尚自然的审美。<br></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岩石教堂外观。</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金属的“十字架”告诉你这里是教堂。</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阳光从玻璃穹顶洒入教堂内部,宛若竖琴的琴弦。</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江泽民主席曾用此管风琴演奏了《黄河谣》。</h5> <div><br></div><div>赫尔辛基<font color="#167efb"><b>南码头</b></font>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最具活力的海滨区域之一,集交通枢纽、文化地标与市井生活于一体。南码头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毗邻赫尔辛基大教堂和总统府,是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主要停泊往返瑞典、德国、俄罗斯及爱沙尼亚的国际豪华游轮,也是小型渡轮的出发地‌。</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邮轮启航了。</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总统府没升国旗,表示总统目前不在总统府。</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芬兰总统府。</h5>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南码头广场的圆形喷泉中央矗立着</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波罗的海的女儿”铜像(即“阿曼达铜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少女托腮凝望芬兰湾,象征赫尔辛基的浪漫与自由‌。<br></div></h5>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方尖碑“女王之石”‌,</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1833年为纪念俄皇尼古拉一世而建,</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现为市场内的隐秘历史符号‌。<br></div></div></h5> 赫尔辛基南码头的摩天轮名为<font color="#167efb"><b>“赫尔辛基摩天轮”</b></font>,又称“芬兰之眼”。摩天轮高 40 米,有 30 个带空调的轿厢,其中 29 个蓝白相间的普通轿厢可容纳 6 人,黑色的VIP 轿厢可容纳 4 人,配有玻璃地板和皮革座椅。还有一个独特的 “天空桑拿” 轿厢,由松木搭建,最多可容纳 5 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摩天轮上的桑拿房。<div>发明了桑拿浴的芬兰人异想天开地把桑拿房搬到了摩天轮上,也是一绝。</div> <div><br></div><div>赫尔辛基的<font color="#167efb"><b>有轨电车</b></font>是该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始于 1891 年,是世界上较早发展有轨电车的城市之一,1900 年完成了从马车铁道到电车的电气化转变。截至 2023 年,共有 11 条常规有轨电车线路和 1 条轻轨线路,线路总长度为 110.5 公里,拥有 137 辆有轨电车,平日日均客流量约为 20 万人次,2019 年全年客流量达 5680 万人次。</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各种颜色的有轨电车行驶在赫尔辛基的大街上。</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赫尔辛基火车站。</h5> <font color="#167efb"><b>赫尔辛基大教堂</b></font>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教堂建于 1852 年,由德国建筑师恩格尔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主体为乳白色(也被称为“白教堂”),配以淡绿色的圆顶,希腊廊柱支撑的结构使其显得宏伟精美,是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 赫尔辛基大教堂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教堂前的议会广场中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8月5日</b></p> <b><font color="#167efb">西贝柳斯纪念碑</font></b>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的西贝柳斯公园中,是为纪念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而建。<div><br></div><div>西贝柳斯纪念碑由芬兰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设计,于 1967 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建成。纪念碑由 600 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象征着西贝柳斯的音乐,也象征着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金属头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岩石上,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以及创作时的神态。<br><br></div><div>设计师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将钢管高低粗细设计不同,远远望去如同一首交响曲。管外布满浮雕般的刻蚀印痕,连绵婉转,或稀或密,有的地方还特意挖割出锯齿状的印记。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会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西贝柳斯的音乐。</div> <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b>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b></font>(Helsinki Central Library Oodi),又名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是一座极具创新与包容精神的新时代图书馆。</div>2015年,赫尔辛基市政府决定建造该图书馆,作为2018年12月6日芬兰独立101周年献给民众的礼物。ALA建筑事务所在赢得招标设计比赛后,花费5年时间收集社会建议,最终根据2300多条市民建议打造了这座图书馆,旨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自由空间。<br>从远处看,图书馆主体形似一艘船,又宛如一片婀娜铺开的绵云 ,整体以玻璃、钢铁为骨架,表面大面积覆盖芬兰云杉木材,简约又不失温暖。<br>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透过图书馆的玻璃幕墙能眺望美丽的赫尔辛基风光。</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图书馆的 “公民阳台”,正对着议会大厦。</h5> <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b>乌斯别斯基东正教堂</b></font>位于卡亚尼卡半岛的山坡上,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东正教堂,芬兰人也称其为 “俄罗斯教堂”。教堂建于 1862 至 1868 年间,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教堂主体由深红色外墙砖砌成(又被称为“红教堂”),有 13 个耀眼的金顶,象征着耶稣和十二使徒,外观十分醒目。</div> <div><br></div><div>位于市中心的<font color="#167efb"><b>Amos Rex艺术博物馆</b></font>,是一座现代艺术场馆,于2018年8月29日正式开放。场馆通过掏空岩石拓展了地下展厅,其地面标志性景观是由13个钢架混凝土天窗形成的波浪穹顶, 这些穹顶与圆形天窗能将自然光引入地下6米深处的展厅。</div><div>时间关系,没能入内参观。</div> <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b>赫尔辛基静默教堂</b></font>是一座独特的木制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纳瑞卡广场南侧。</div><div><br></div><div>它是 2012 年赫尔辛基作为世界设计之都的项目之一,于 2015 年竣工,由艺术家 Kimmo Lintula、Niko Sirola 和 Mikko Summanen 设计。2013 年,该教堂被美国 “今日新闻网” 评为 “十个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也是芬兰创新木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品。</div><div><br>教堂外观呈圆形,像一个巨大的木桶,由一根根弯曲的木条搭建而成,是芬兰创新木质结构建筑的创举。教堂高 11.5 米。内部空间高大空旷,呈桶形小礼堂模样,可容纳约 70 人。设计简约,以中性色调为主,营造出静谧、庄重的氛围,主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在繁华市中心静思、冥想、放松的场所。</div><div><br></div><div>进入教堂参观需要5欧元,里面禁止拍照。我们没能入内,也找不到相关的照片。</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赫尔辛基街拍</font></b></h1> <div><br></div><div>下午3:15,乘游轮离开赫尔辛基,前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br><br>游轮有100多米长,最下层是汽车舱,楼上有游戏房,有各种休息区和酒吧等。七楼船头位置,有个舞台,但是没有表演。我们围圆桌而坐,休息。九楼的甲板上有一个酒吧,外国人喜欢吹风、晒太阳。</div><div>出海以后风很大很大,帽子都会吹掉。<br></div><div><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游轮上的剧场。</h5> <p class="ql-block">下午5:30,游轮停靠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码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20px;">敬请期待:</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一生一世一塔林</b></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ngsqfx" target="_blank">极地幻境:冰岛 ,北欧四国冰岛爱沙尼亚纪行(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