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隆重日 致敬抗战人

柏在田

<p class="ql-block">当举国上下激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刻,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在国民党军队里同中国人民一同抗日的抗日川军老兵</p> <p class="ql-block">国家和人民给予国民革命军抗战老兵的荣誉和关爱</p> <p class="ql-block">值此中国九.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并大型阅兵庆祝之际,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敬礼在国民革命军里走向抗日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达州抗战老兵(全市现存活着的只有5位了)。</p> <p class="ql-block"> 1.曹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川渠县人,今年109岁,现随儿子定居于渠县城。</p><p class="ql-block"> 他于1941年编入国民革命军第57军,辗转豫中会战与桂柳会战的烽火硝烟里。战斗中,他英勇杀敌,不惧战死,为抗日战争的全国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年抗战,他大难不死,活到了今日中国盛世,他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祖国强大和繁荣昌盛、感恩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的后辈孝顺,孙辈健康成长,全家家庭温馨,生活的日子幸福。</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他随54军198师撤至台湾,直至大陆与台湾两岸“三通”后才重返四川渠县的家乡。 曹老感慨:“战场上的生死一瞬间,但回家的路却走了半辈子”。</p><p class="ql-block"> 当当地党政部门去慰问看望他时,他总要举起褶皱的右手,以挺拔的身姿,抬臂敬以军礼,仿佛将人们瞬间拉回硝烟弥漫的战场。这一军礼,不仅是老兵对过往岁月的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永恒诠释。</p> <p class="ql-block">曹榆老兵在他温馨的家中,他手里拿着的是抗战胜利的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讲述抗战经历,回忆战斗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深沉的述说</p> <p class="ql-block">感恩共产党,感恩祖国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大赞中国新时代好时代</p> <p class="ql-block">感谢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忘记国民革命军的抗战老兵</p> <p class="ql-block">在曹榆家里的慰问</p> <p class="ql-block"> 2. 李祥 </p> <p class="ql-block">抗战老兵李祥</p> <p class="ql-block">  李祥,今年102岁,四川渠县人,现随儿子定居于渠县新市乡飞燕村五组。</p><p class="ql-block"> 1942年10月,19岁的李祥在营山靖德中学读书。当他回家拿伙食费时,在路上被顺营师管区抓壮丁入伍。当天晚上就让他换上新兵衣服,第二天步行到南充,交给运输18团。没过多久,部队几十辆辎重车开到泸州城里,住了一个星期,出发到赤水河、贵州梓县、毕节县、云南宣威、曲靖、沾益、楚雄、镇康,李祥被分到71军87师,部队驻防大理、下关和鹤庆。</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1943年,日本军队逼近云南保山,飞机狂轰滥炸,山上粗大的松树全部被炸光,那些野兽、蟒蛇都活不下去。他们部队防守怒江东岸,还有53军、54军。</p> <p class="ql-block">他们部队和日军双方在防御线上互相炮击,地上的泥土都被炮轰掀翻了很多遍,浮土过膝。越过怒江后,进攻龙陵日军,在松山要塞,我们部队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恶战,死的人不少,尤其是四川人。沿滇缅公路正面主攻龙陵,城墙太厚,一般的炮弹硬打不动,日军的武器配备非常好,也很顽固,师部就组织敢死队,轮番攻击,我们上去的士兵伤亡很大,后来我们部队由美国飞机帮忙轰炸,使日军疲于应战,经过8天的进攻,才打到龙陵城里,日军大部被歼,百余人被俘。然后,我部继续向滇西缅北反击,攻克畹町附近的回龙山。打通了中印公路后,大家把迫击炮用来朝天鸣放,以示庆祝。</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李祥复员回到了老家,务农生产,生活平静而稳定。</p> <p class="ql-block">市抗战研究会和市民俗摄影家协会代表市委市政府,慰问李祥老兵</p> <p class="ql-block">为李祥老兵戴上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慰问时的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李祥老兵家的新房</p> <p class="ql-block"> 3.杨荣华</p> <p class="ql-block">杨荣华,今年97岁,现定居于渠县三汇镇菜场村一组。</p><p class="ql-block"> 杨荣华1943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44军第150师。他参与了抗日战争的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在常德会战中,他目睹了师长许国璋负伤自杀的悲壮场景。杨老哽咽道:“战友们倒下时,连名字都来不及记下……如今能活着讲述这些故事,就是对他们的告慰。”老人指着腿上斑驳的伤疤,声音低沉却坚定!</p> <p class="ql-block">当达州市抗战研究会张纪唐会长将抗战纪念牌匾送到他手上时,他高兴的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慰问杨老兵</p> <p class="ql-block">慰问杨老兵</p> <p class="ql-block">一同观看抗战纪念牌匾</p> <p class="ql-block">深沉地回忆着抗战经历</p> <p class="ql-block">敬礼杨老兵</p> <p class="ql-block">军礼!</p> <p class="ql-block">家中的杨老兵</p> <p class="ql-block">后辈的孝敬</p> <p class="ql-block">吃饭时的杨老兵</p> <p class="ql-block">杨老兵家的独栋小楼</p> <p class="ql-block">杨老兵家养的鸭子,回圈</p> <p class="ql-block">抢救性的为抗战杨老兵存世留影</p> <p class="ql-block">精典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4.黎淦昌</p> <p class="ql-block">黎淦昌,今年99岁,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原五四乡张家村人,现随子女定居于石梯镇张家乡。</p><p class="ql-block"> “达县城的老车坝被日军炮弹炸得只剩断墙了”。1938年,12岁的黎淦昌在达县城初级中学读书。亲眼见到了日军在达城老车坝、帝主宫一片的轰炸惨烈景象时,报国复仇之心便油然而生,心里便埋下了从军打日本鬼子的种子。1944年,他和同乡的一个高中生一起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青年远征军202师,駐守在重庆市綦江县,保卫重庆,阻止日军从贵州方向向重庆进攻。</p><p class="ql-block"> 1949年,黎淦昌被再分到国民革命军第16兵团第41军122师,駐防万州、巫山。同年12月,他所在的部队在绵阳起义,投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1950年,随大部队被调防到华东第九兵团,1951年转业地方工作,参加新中国建设事业,参工当上了教师,干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工作了38年,直至退休。如今,黎淦昌身体硬朗,后人孝顺,晚年幸福!生活在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他很感谢党和祖国。</p> <p class="ql-block">黎淦昌老兵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慰问黎老兵</p> <p class="ql-block">见到给他送来的慰问品,黎淦昌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在家门前,神清气爽的黎老兵</p> <p class="ql-block">黎淦昌的宝贝箱里装着他的抗战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军人证明书、翻印的日本投降书等宝贝</p> <p class="ql-block">谈笑风生的黎淦昌</p> <p class="ql-block">回忆抗战经历</p> <p class="ql-block">黎老兵保存的日本投降书(翻印)</p> <p class="ql-block">黎老兵阅看日本投降书</p> <p class="ql-block">边读边讲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书</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书</p> <p class="ql-block">黎老兵成功编写出了原达川区石梯镇五四乡乡志</p> <p class="ql-block">黎老兵向抗战研究会的同志介绍他编写的五四乡志</p> <p class="ql-block">黎淦昌现定居的乡下小院</p> <p class="ql-block">黎老兵的寝室</p> <p class="ql-block">向黎老兵告别</p> <p class="ql-block"> 5.柏令和</p> <p class="ql-block">柏令和,今年99岁,现定居在达州市东部经开区福善镇圣学村4组。</p><p class="ql-block"> 1941年,他被伪保长抓至乡公所,辗转重庆、泸州受训,后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军,随李弥部奔赴缅甸战场。他亲历松山、芒市、白沙水等战役,负伤于云南龙林。抗战胜利前夕,部队奉命调往山东与八路军对峙,途中听闻日本投降。解放战争期间,他在济南负伤并患病,最终选择逃离归乡。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又投身朝鲜战场。“一生打过两场‘内战’,两场‘外战’,枪炮声里能活到今天,不容易啊。” 柏令和抚摸着身上那泛黄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军礼!</p> <p class="ql-block">军功章、纪念章缀满胸前</p> <p class="ql-block">一生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四川巴晓白茶叶公司赠送给柏老兵的上等茶叶</p> <p class="ql-block">晚辈们的看望和慰问</p> <p class="ql-block">由衷的敬意,大大的点赞</p> <p class="ql-block">少先队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少先队员的队礼</p> <p class="ql-block">柏老兵现在定居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篇的最后,让我们向抗战老兵致以崇高的敬礼!致以最真诚的慰问:祝你们身体健康!安享祖国的盛世繁荣!</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最后用镜头不偏不歪、不胖不瘦的刻写下老兵的音容笑貌。</p><p class="ql-block"> 此稿于2025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大阅兵之际,</p><p class="ql-block"> 图片摄影,2025年6月,编辑,2025年9月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