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儿女《经典语》之十二2025.9.1

泾河

<p class="ql-block">父母和儿女《经典语》之十二</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歌曲/音乐/父亲的恩情</p> <p class="ql-block">秋风起,粮归仓,往事历历,酸甜全偿。</p><p class="ql-block">黄羊镇,三年奋,此地四七,七十翁虹。</p><p class="ql-block">篮篮天,甘青域,河湟龙城,忆往故事。</p><p class="ql-block">忆父母,儿女情,尺高三千,云水激浪。</p> <p class="ql-block">  《父母和子女终将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不是故弄悬虚,而是涛涛黄河之水东流去的现实。细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己不是什么秘密,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其实,谁都心里明白,当儿女们长大了,从步入大学开始,这个家就己经散了,既便逢年过节回来,那也只能叫聚会,说的好听点团圆已不切实际了,因为,一切一切的细节元素,己经沒有《团圆》的滋味了。</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父母与子女,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年轻時读不懂这句话的深意,直到孩子拖着行李箱,走出家门,才恍然惊觉,"所谓亲情,不过是借你而来,却非为你而生。"多少人活到中年,才敢承认,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是一场盛大的错过。</p><p class="ql-block">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陷入一场温柔的幻觉,以为血脉能浇筑出永恒的亲密,可当孩子考上大学的那张车票起,分明是一张温柔又锋利的刀片,把家字画成两半。一半是父母,守着的故地老房子,一半是孩子奔赴的新江湖。</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总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如今却是儿行千里母难求。微信里,永远只有转帐记录,通话记录永远停留在每月某日,孩子用表情包敷衍你的牵挂,用在忙搪塞你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龙应台说的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的关只能一个人过。父母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孩子人生剧本里的配角,连台词都被压缩成转帐時的备注。你以为春节团圆饭是家的延续,只不过是留给亲情最后的体面。</p><p class="ql-block"> 孩子带着新观念回家,你端上桌的拿手菜,成了不健康,你传授的人生体验,成了老思想。两代人之间横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你在沟这边,喊着多穿秋裤,他在沟那边,刷着短视频,边笑边迂腐。</p><p class="ql-block"> 毕淑敏曾犀利的说道:父母和子女,终将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晚熟的人里写出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聪明的父母,早该在送孩子进幼儿园時,就学会了目送。孩子不是风筝,不需要你死死攥着线头不放,他是候鸟,注定要飞向你看不见的山川湖海。与其在电话里追问,什么時候回家,不如把叮嘱换成累了随時回家。真正的亲情从来不在掌控里,而在成全中。</p><p class="ql-block"> 林清玄说:爱的开始,是一个眼神,爱的最后,是无限的苍穹。父母子女一场,本就是相互借一段光阴,当他转身走向自己的人生,你该做的不是哭泣着修补破碎的家,而是笑着把破碎瓷片嵌成星空。毕竟,孩子活成他自己的模样,才是父母最大的功德和宽慰。</p><p class="ql-block">字104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