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

国华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景音乐:阳关三叠(古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h1></h1><h3>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境内,始建于唐,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扩建,是中国北方现存古城中历史悠久、地位重要的城池,为明长城“九镇之首”。</h3><h3><br>明朝的宣府城,是洪武年间在旧土城的基础上扩展而建的。城周约12千米,环设7座城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h3><h3><br>1992年,宣化古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誉为“京西第一府”。2006年5月25日,宣化城墙与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远楼合并为宣化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div><div><br></div></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新门</b></h1> <div><br></div> 大新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西,是宣化古城七座城门之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随宣化府设立沿用至今。城门下部为墩台结构,上部建有重檐歇山顶城楼,东西两侧嵌有"大新门"石匾。作为明代"九边"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该城门在明正统五年(1440年)增筑瓮城及月城,形成完备防御工事。2005年当地政府投资800余万元实施原址重修工程,恢复墩台、城门楼及部分城墙,复建后的城楼通高25米,采用九脊歇山顶楼阁式木结构 。<br><div><br></div> <div><br></div> <h1>宣化古城中轴线上有三座明代城楼,由南到北依次为拱极楼、镇朔楼、清远楼。</h1><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拱极楼</b></h1> <div><br></div> 拱极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南城墙昌平门旧址,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初名“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为现名,取“拱卫神京、戍卫边境”之意。<div><br><div>该楼原与古城墙连为一体,与清远楼(钟楼)、镇朔楼(鼓楼)共同构成宣化古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遗构,通高24米(含9米墩台),采用双层重檐歇山顶结构。作为宣化现存唯一的古代城门楼,其防御体系包含瓮城、月城、护城河及关城,体现了明代城防建筑精华。</div><div><br></div><div>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br></div></div></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拱极楼,又名南门楼,建于宣化南城墙昌平门之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连城墙共高24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公园位于拱极楼的西南端</h1>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拱极楼上,拍了一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市容</h1>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朔楼<span style="font-size: 17px;">(鼓楼)</span></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京屏翰”为乾隆皇帝亲笔御书</h1><br> 镇朔楼又称鼓楼,坐落在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两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带回廊,建筑面积1052平方米。楼高17米,台高8米,楼上设有漏刻、鼓角、钟鼓,有报时之用。楼室内有漏刻,室外东墙下有一面直径1.5米的大鼓。<div> <br></div> <div>遗憾的是11:30中午休息,没有能够登楼,没有拍到大鼓。</div><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远楼(钟楼)</b></h1> <div><br></div> 清远楼室内顶檐下有四幅清代时期书写的匾额,东面是“耸峙岩疆”,西面是“震靖边氛”,南面有气势恢宏的“清远楼”立于顶檐之下,北面则是“声通天籁”与钟相呼应。 <br><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声通天籁”(北)</h1>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远楼”(南)</h1>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耸峙岩疆”(东)</h1>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宣化标志性古建筑,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远楼玲珑俊美,工艺精湛,它建在一座8米高的墩台之上,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木结构楼阁,墩台下的十字券洞分别与南昌平、北广灵、东定安、西大新四门通衢。券洞内深达30多厘米的古代车辙痕至今清晰可见,见证着曾有的繁华。<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声通天籁”(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震靖边氛”(西)</div></h1> <div><br></div> <h1>从清远楼到拱极楼北侧为步行街,由电动观光车负责交通。男女老少,一律一次一元,随叫随停,非常方便。</h1>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宣化的文物古迹还真不少,沿着清远楼的周围,有详细介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柏林寺石塔</b></h1> 柏林寺石塔,又叫多宝佛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8年),是柏林寺主要建筑之一。<div><br>多宝佛塔所在的柏林寺,又称石佛寺,位于宣化城南偏西35公里的柏林寺村西1公里处,小环山北坡下。该寺立于山坳之中,树林葱郁,风景优美,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寺院,由于建筑保存完整,常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新门</b></h1> 宣化古城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十大著名古城墙之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谷王朱穗将宣德府城扩展为周边24里有余的城垣,沿城设“一关七门”。一关即南关,关城面积1平方里。七门即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两门,东有定安,西有大新各一门。<div><br>然而宣化古城在岁月的更替中,不断的变迁和消失,原有的七座城门如今只剩下南门,唯有那断断续续的古城墙,仿佛一道时光隧道,引领我们追溯宣化城曾经的峥嵘岁月。<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桑干河大峡谷</b></h1> 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区位于华夏民族发祥地桑干河流域——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最南部王家湾乡与阳原、涿鹿两县交界处,东起王家湾村西部,西至王家背、郭家山一带,南抵殷家沟,北达草沟一带。<div><br>距北京约150公里,距张家口市80公里,距宣化区政府所在地50公里,交通便利,往来便捷。<br><div><br></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时恩寺</b></h1> 在宣化巍峨的鼓楼脚下,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古刹,它就是古城众多佛寺中的一座,名叫时恩寺。<div><br>该寺大殿为单檐九檩庑殿顶式建筑,多为我国早期建筑所采用,因此文物价值较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清真寺</b></h1> 南清真寺位于古城宣化回民聚集的庙底街,是燕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为北方三大清真寺,也是全国100座清真寺之一。<div><br>南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div><div><br>作为古代建筑的典范,其优美的造型,巧妙的结构,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柳公园</b></h1> 在宣化区城区西城墙西侧,柳川河河岸东侧,曾是一片以柳树居多的林地,2009年,对其改造后的张家口首座自然公园——万柳公园正式对外开放。<div><br>公园用地40公顷,总体规划为“一湖十景”,十景有:花港观鱼、海棠春坞、柳川夕照、枫峦叠嶂、曲池风荷、古道还悠等景观带。</div><div><br>万柳公园的改造落成很好地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是打造宜居城市的最有利基础。<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儿村佛塔</h1> 塔儿村西河滩有一座辽代天庆七年(1117年)建的佛塔。<br>塔全称舍利迤逻尼塔,塔基为六角形石台墩,台墩高1.9米,周长33米,塔身为六层棱角实体青砖筑成,高20<br>米。<br>1997年,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化五龙壁</h1> <br>五龙壁砖雕。在古城宣化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中,有一座以五条巨龙为主题图案的砖雕影壁,俗称五龙壁。<br>它位于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校园内。1982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2003年,学校对五龙壁砖雕进行了维修,使这座古人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重现风姿,再展神韵。<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隶省第十六中学礼堂</h1> 位于宣化一中校园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是乾隆年间建立的宣化“柳川书院”。礼堂坐北朝南,硬山顶,砖筑檐廊结构,面阔九间,极富时代建筑风格。<div><br>今天的宣化一中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学校每年都会为全国各类大专院校输送大量人才,成为莘莘学子们心中的神圣殿堂,成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基地,令宣化人民自豪和骄傲。<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天主教堂</h1> 宣化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9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总体布局为十字架形,双钟尖塔楼高插云霄,雄伟宏大。<div><br>内部为大石柱和飞扶壁桁架木石架构,彩绘装饰简洁明快,极富浓厚的宗教色彩,庄重而华丽,粗犷而宏厚。<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化博物馆</h1> 在宣化众多文物古迹中,有一处近现代文物以其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br>这里2009年改建为宣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共由7个展厅组成,展览文物230余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20余件。展览采用历史沿革顺序,从远古-商周-两汉-唐-辽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宣化的历史发展,它不仅是古城宣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更是古城宣化人民引以为荣的革命胜迹。<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化牛奶葡萄</h1>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是中国传统庭院式农业的典型代表,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科研等多方面的价值。然而,这种珍贵的庭院式传统葡萄园和独特的栽培方式逐年减少,目前已经濒危,急需受到重视,进行重点保护。<div><br>宣化牛奶葡萄是宣化的特色产品,因其果粒形似奶牛乳头而得名,其果实粒大、皮薄、肉厚、味甜品质好、酸甜比适中,堪称果中之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传统方式栽培的宣化牛奶葡萄也是宣化旅游观光的独特景观。<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拱极楼</h1> 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宣化城门中唯一带有关城的城楼,是规制最高,防御能力最强的一个城楼。<div><br>现如今,伫立在阳光下的拱极楼不再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而是红灯高挂、彩旗飘扬的现代景观了,但是它仍然屹立在那里,诉说着古老的历史。<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镇朔楼</h1> 镇朔楼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建于墩台之上的重檐九脊歇翰屏京神山顶式建筑,整座建筑气势雄浑、庄严。<div><br>二楼原设有报时的漏刻、鼓角,与钟楼形成晨钟暮鼓,如今是一面复制的大鼓放置在那里。至今在镇朔楼的北檐上仍挂着当年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的“神京屏翰”大匾。<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远楼(钟楼)</h1> 在古城宣化正中,有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高大古楼,它就是被人们誉为“第二黄鹤楼”的宣化清远楼。<div><br>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全楼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木结构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7.5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定安,西与大新四门通衢。楼内有明嘉靖十八年铸八卦铜钟一口,钟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安定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镇城钟钟声悠扬洪亮,可远传40余里,故清远楼又俗称钟楼。清远楼建筑风格独特,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张家口市宣化区烈士陵园</font></b></h1> 张家口市宣化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钟楼大街26号,始建于1949年3月,占地约6.5万平方米。<div><br></div> <div><br></div> 陵园的正北方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高15.31米,碑体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的底座刻有四幅大理石雕像,刻画描述着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光辉形象。<div><br></div><div>纪念碑广场由大理石铺成,面积2736平方米。 纪念碑四周松柏常青,四季鲜花不断。以纪念碑广场为中心线规划了休闲区、活动区、对弈区、四角亭、绿色通廊等景点。<br><div><br></div></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b></h1><div><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原来宣化叫“宣化府”,张家口叫张家口堡,宣化管着张家口。现在,宣化是张家口市宣化区。</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愿我的作品</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去过的朋友,带来美好回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想去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没去的朋友,随我旅游一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谢谢观看</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国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8月 摄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8月 制作</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