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中的菩提</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时光仿佛变成了一杯静水。我时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水影中,翻看那些依稀的旧梦,回溯那些缓缓流过的岁月,端详那些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p><p class="ql-block"> 身在水中时, 总感觉水或不净或寡味或泛杂或失温,而今天从杯外看这杯水,是那么可爱、那么斑斓、那么蓬勃、那么和谐。虽是静水却依然深刻,依然湍流,正所谓心静则万物静,心动则万象动。</p><p class="ql-block"> 想想也是件有趣的事。在平静的生活中,有时凭空就能想起个人,有时触景才能想起个人,有时根本就不是你朋友圈中的人却能在你的梦里翻江倒海。他们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姹紫嫣红固然赏心悦目,却也抵不过四季的流转,开幕的总会驱赶谢幕的尽快散场,总让人在伤感中迎新。好在数十载的人生使得我们各自的心灵深处有着一棵四季常青的菩提。这可谓是种幸福,奢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是幸福的,很感激这种幸福,由于她的存在。我不曾凭空想起她,也不曾被翻江倒海,但总能让我脱口而出。她非我的至亲,没有砸骨连筋之血缘,但她的理念在我的血液里流淌;也非我挚友,没有互诉衷肠之友情,但她的品格告诉着我真与美;更不是圣贤,没有顶礼膜拜之心力,但她确实支撑了我内心的格局。她犹如一杯淡雅的清茶,素净、芬芳,沁人心脾、历久弥香。她就是郭诚锡老师。</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菊开的季节,我们如约去看望老师。北京的前三门,一如既往的喧闹。那一排排尽显苍老的公寓楼,依然飘散着往日身份的气息。行人匆匆走过,似乎已把昨日美丽与温柔的记忆遗落在了时光里。而老师的美丽与温柔却不曾在我记忆中停止。见到年逾鲐背的老师居然与三十多年前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声音依然轻绵,双眸依然慈善,语速依然舒缓,头脑依然清晰,谈吐依然典雅,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散发出极好家庭教养、东西方文化共同滋养超乎寻常的气质与聪慧。令人欣慰的,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令人欣喜的是老师身板硬朗,耳聪目明,腿脚灵活,精神矍铄。</p><p class="ql-block"> 从老师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精髓与真谛已不是鲜事,而每每见到老师都能有所收获确是件幸事,这些收获看起来极其平凡,却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力。我视其为珍宝。</p><p class="ql-block"> 知道我们要来,老师特意买了点心招待我们,但老师却不吃,作为晚辈怎好如此享用,况且我们知道生长于上海的老师很爱吃点心,便执意请老师同吃,老师的一番解释令我感叹、佩服:“我晚上计划吃半个花卷,花卷是有糖分的,我如果吃了这个就不能再吃花卷了,糖分会超标的”。这就是郭老师,永远会在不知不觉中传达出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无论是对待个人生活还是对待工作。你能体会不到这种美吗?一种充满活力的美。</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这种活力美总是在平静中完成,这种平静不是有意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这种平静表达出的是心胸的宽广与豁达。记得老师退休前的某个冬天的一天,天降大雪,老师因迟到而受到批评,第二天批评老师的也因为大雪迟到了,大家窃窃私语为老师不平。下午,老师请大家吃午茶,平静地、语重心长地说: 我受到批评是应该的,无论如何迟到不对,自己有错要认真改正,不能说他人有错就迁怒于他人借此原谅自己。这事对于当时20几岁的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教育,也成为了我之后做事的准则。</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就像是一本书,写满了人生哲理;郭老师就像是一杯茶,芬芳满园;郭老师就像是棵菩提树,四季常青。</p> <p class="ql-block">图片由AI生成。感谢豆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