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了,只好另起一篇) 老街虽然是新建,仍不泛人流涌动。七十年代时能看到的老建筑没多少,绝大多数都是土房子,现在的老街即有老建筑的风格,又让这风格蔓延开来,形成了一片老式建筑群。<br>看看时间还早,而这里有发往昭君墓的公交车。于是便上了公交。<br>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和亲”纪念性建筑之一,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历史上被文人墨客誉之为“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br>四十年多年前曾来过,那时只有“青冢”一座,别无它物。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通往墓前的大道上,有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还有一块石碑,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石碑原来就有,是不是换了就不知道了。<br>如今这里被称为“昭君博物院”,包含昭君纪念馆、5D影院、匈奴历史博物馆等。据说每年夏季还会举办“昭君文化节”,不过我来这里时游客不多。可能天热,可能时间不对。<br>年龄不饶人,这一天转的好累,回去澡都没洗倒头便睡了。 大召广场旁边就是老街 昭君博物馆 董必武的题诗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br>周一这天树祥安排了几个同学小聚。因年龄关系,有的同学不是身体不适就是家里有事未能前来,而且有很多同学都不在内蒙而是跟着孩子去了外地。来一次少一次,见一次也会少一次,五十名同学前前后后已经走了八位了。留下的都互相勉励,好好活着,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br>聚后我跟连祥去察素齐。之间中福来电话再一次的让过去。连祥说他知道怎么走。车到高速路口停下我们下车,中福已经带人开车在路口等着了。<br>中福当年是班里最小的,但可能是最早结婚的。他比我小四岁,如今孙女已经上班了。我比他大,大的外孙女在上幼儿园,小的的还不会走呢。<br>中福家在呼铁佳园,但他现在村里住。当年读书时我去过他村,在山边上。从毕克齐车站下车后得走好几里路才到,那次跟他回,没进村先进苞米地去撅了几个玉米,他管这叫“玉茭茭”,说回去尝尝鲜。<br>这次到他家他又煮了不少“玉茭茭”,吃完剩下的还让连祥都带上了,还从院里的果树上摘了好些果子带上。他院里有葡萄、苹果,前边院里还种了些瓜果李桃,什么都有,挺丰盛的,我要有这么一块地,我也不在城里住,这里空气比呼市要好多了。因这几天雨水多,也有点热,中福上衣没系扣子,我说拍张照片留个影吧,他匆匆的系了扣子拍了几张照片,当时都没注意,回来才发现照片上的他,扣子没对齐。<br>他让晚上留在村里住下,连祥说回去,于是中福又把他侄子叫来开车送我们。路不远,本来想从下面走还近。结果不顺,开出好几公里了才发现前面路堵了,只好又掉头绕道走高速把我们送到察素齐的连祥家。 左起:老郑、力军、宪平、小谢、我、梁子、树祥、连祥 中福村里的宅子 前边的园子 园子里合个影 院子里合个影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九日<br>不在呼市的同学连祥家我是来的最多的,在班里时我俩关系也好。当年只有我和永华还有就是连祥离开了铁路,但他不太幸运。当年我们几个到集宁都去了台车组,他和宪平属于文弱书生,干台车起码得像我这样楞楞的结实点的,我是运气好,才干了几个月就离开了台车组去了机关,而他后来受不了,跟人对换,回到了察素齐,后来企业还改制了。好在他爱人有手艺,退休后俩人一直经营着一个小店铺,也算老有所乐。我问他村里呢,他说村里没了,他没像中福似的在村里留块宅子。他家在陶思浩那边,离哈素海不远。当然,离哈素海最近的是王耀先家,去他那里还带我撑船到湖里转呢。他去了北京,后来基本没跟同学们联系,我还是跟孩子在北京住时去过他家,这一晃也很多年了。<br>其实养老的话察素齐比呼市好。空气好,清静,交通也很方便,不像三四十年前出远门全靠火车。现在毕克齐车站都没了,火车路过这样的地方都不停了。但察素齐是土左旗政府所在地,不光绿皮停,高铁都有一站。<br>我离开内蒙后一直说想去去连祥那里走走,这次也算是如愿了。 走到老城区那一片拍了个照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日<br>第二天早上从察素齐上车去了包头。之间包头的玉刚问我啥时我过来,我说大概十一点多吧?好像没有告诉他具体时间及车次,但一出站就看到了郭玉选等在出站口。<br>我因为有点累,便没往远走,在车站旁边找了个小旅馆住下。不一会,玉刚也过来了,问我有什么安排。我说没什么,这次过来跟二个同学见个面,还有就是当年兵团我前任班长利子,微信里一直联系,但人却五十年没见了。而且当年在连队时他对我挺照顾的,加上他是青岛的,山东人,我总觉得格外亲,这次来说什么也得见上一面。<br>这趟出来可能就是没看黄历的过,在呼市时先是丢身份证等,这到了包头发现手机的充电线没了,不知是落谁家了。于是匆匆的出去买了根线,回来发现建刚的短信,说在车站找了我一圈没见到我,因血糖低不舒服,赶紧回去了。<br>玉刚和玉选在这边坐了会,中午吃了点就回去了,我回去赶紧洗洗睡觉。这几天在外面玩的有点累,我喜欢走,可能走多了,腿也有点疼。睡完起来看到建刚又发来微信,让我过去,并给发了个定位。包头是老年人乘车的天堂,这里老年人乘车刷身份证即可。我因是临时身份证,没有芯片,跟司机打个招呼或者亮一亮身份证也过去了。<br>包头这边有二个同学,其实还有一位,但一直不与大家联系,我也没时间顾及,小闫那里没回信,后来他儿子告诉我,他一般不看手机,每天有时间就鼓捣他那些鸽子。让我可以跟他妈联系。跟他们打了招呼今天不过去了,便乘车去了建刚那里。<br>建刚是家宴,他是回族,我们去的包头的九曲饭店。据说这里的美味是九曲烤鸭,比北京的正宗烤鸭都好,那入口即化的鸭皮,薄到透明的小饼,一上来就让我吃了好几个。当然,来内蒙,不管是同事还是同学,都会让我大朵快颐的干羊肉。平常晚上吃很少的我,只能让嘴过瘾肚子难受了。 头顶上蓝天白云 右为建刚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一日<br>第二天一早玉选和玉刚就来了,说包头有个黄河博物馆比较新颖,可以过去看看。门前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前一溜公交车牌,等了一会上了70路公交车。我上车没刷身份证,被叫住看了一眼。我这临时身份证照片给拍得像逃犯,好在司机没拿我当逃犯看,确认我确实是老年人便让我过去了。难道我不像七十岁的老年人?我偷偷暗笑。我四十岁回上海时跟父亲走在一起人家以为是我父亲的弟弟,如今真七十多了,到不像七十了?唉,岁月真要能倒流就好了。<br>我们来早了,这个黄河文化瑰宝包头黄河博物馆还没开门。于是在外面徜徉一会,看看这座设计独特、高低错落有致,即大气又沉稳的博物馆也挺好。<br>开门后进到馆内,通过里面丰富的文物、生动的图片以及影像,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了黄河文化、包头区域的历史文化。<br>从博物馆出来是小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导航上标着是昭君湖,也弄不清到底是什么地方。但在这里登高可望水天一色,可惜旁边的高楼没有认识人,不然上去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br>玉刚让孩子来接的我们。他原来打算让孩子带我们沿黄河边上兜兜,结果黄河因疏浚暂时封闭。这让我想起没去成的老牛湾,也是因为疏浚,看来今年的雨水对黄河影响不小。我们当年在黄河边上呆了好几年,黄河的脾性还是知道点的,即使这些年治理肯定比那时强了,但雨水多上游有压力,放水是必然的。<br>下午饭后去了包头兵器公园。前几次来包头战友聚会都去过这里,我因爱人身体原因都没去成。公园位于北重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南侧,是一座以“绿色生态”为原则,以“传播军工文化、体现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特色公园,也是中国华北地区第一家以军事为特色的旅游景区,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展出的都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自主生产及引进的装甲车、火炮、战斗机和导弹等退役武器。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因下午他们联系了利子过来,便想着赶紧到小闫那里去一趟,不然没时间了,明天要回呼市了。<br>其实小闫家就在车站不远,来过几次还是走错了。导航给领到另一个小区去了,好在不远,他夫妻俩出来迎了过来。<br>小闫跟中福一样,基本跟原来的同学都没有来往,我俩原来关系就挺好,后来他儿子在上海一直来往,所以去包头他那里一定要去看看的。结果屁股还没坐热,电话过来了,一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下去后路边打了个车过去。乘坐公交车太慢了,这过去,他仨已经在门口等着了。<br>利子带了茅台来。酒倒好了,玉刚、玉选都不怎么喝酒了。倒出来的酒又倒不回去,于是就我和利子喝上了。利子还说,你当年一瓶酒拿过来瓶盖一开,咕咚咕咚的一会就能把一瓶酒喝没。那时虽然能喝,但当不住这几十年不怎么喝了,因此,那么好的酒,虽然不上头,但回来的路上还是差点睡过头,睁开眼看时,车进库了。好在这趟公交车是到包头站的,终点站没下车,拉到库里也不远,出了车库走向旅馆时路过包头站,看着变化这么大的包头站,便按着手机自拍了张照片。 包头黄河博物馆我和玉选 我和玉刚 兵器公园在北重集团对面 部分退役武器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br>早早的中福来电话,说他下山了,回呼市了,就等我回去呢。<br>他光知道我今天回呼市,但不知道是哪趟车,我包头上车不一会就收到他短信,说他已经等在车站出站口了。<br>在内蒙,人就是实诚,我这位蒙古族同学更实诚。我也奇怪了,看他不哼不哈的一直在西列检干到退休,前几年还中风行动不便了。但他两个儿子都去了铁路而且都还混得不错。接站,就是他小儿子开车过来的。<br>我出站时一看就看到中福跟他爱人蹲在出站口前的阴凉处,五十年前在我眼里的娃娃如今也是快七十的人了。他爱人惠敏比他大,他一直跟我说,大媳妇好,会疼人。嗯,到也是,我媳妇也是大媳妇,比我大二岁,可惜走早了。<br>因我说要住到体育场那里,明天早晨走时方便。他儿子直接开车把我拉到安排好的酒店,放下东西就说去吃饭。<br>开车到对面土羊城找了个小包间,过了一会,大儿子也来了。那天建刚以家宴招待的,今天中福也是家宴,并且俩孩子都来了。<br>他俩孩子其实跟我们也算是有点因缘。一开始不知道,08年那次跟爱人到呼市,从马老师家出来正好中福也在旁边住就把我俩叫了过去。俩孩子认识我爱人,我爱人教过他们。而且这帮同学里的孩子一个是小闫的孩子跟我这里挺熟络,“宋大爷长宋大爷短的”,还有就是中福这俩孩子,中福也是一口一个“他宋大爷”的叫着。我已经这么老了?想想也是,就是这么老了,七十多岁在过去已是古稀之年了。<br>饭后睡了一觉,起来后去了离开呼市前住过的地方。原来气象局这边铁路的几幢楼现在叫客运段小区,离酒店只有几百米远,但变化实在是大。那时我们住的那橦楼往东是麻花板,往北不远就是赛马场,再往外便是荒凉一片,如今却全被高楼遮挡了。<br>晚上宪平和小谢过来。宪平给留下了一副他说保存很久的纪念品,小谢怕我早晨没处吃饭,带了几个丰镇月饼和奶。他们走了想早点睡呢,小魏过来了。他就住在酒店对面,去年他在对面体育场请我吃的饭,今晚过来还叫我出去吃一顿。我中午吃的还没消化呢,饭肯定不吃了。好在宪平给留了点茶叶,我的茶叶筒丢在了包头,中午吃的太多,正愁怎么消化呢,宪平包里有茶叶,沏好后才算解决了油腻问题。<br>我跟小魏之间关系一晃也快五十年了,他在二连时我们就认识,后来他来呼和整备所我还在他班组里干过几天。我俩聊了很久他才离去,下次再见不知哪年哪月了。 中福的家宴 不一会大儿子也回来了。 三十多年前我在这里住过 在酒店里就能看到那片小区 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br>早晨六点前大巴开出,这一路又有几次堵车,等到银滩海洋明珠小区门口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好在路上还算顺利,只是下午停车间隔时间太长了,有几个老头老太急得直叫“受不了了”车才到海阳服务区进去停留了一下。<br>这次从银滩乘坐大巴去呼和浩特,了了一些心愿,还有许多遗憾,看来年还有没有机会再去了。<div>此次出行走前没看黄历没烧香,结果丢三落四,路上腿还疼上了。原本受保定战友相邀准备去的,票都买好了因腿疼在回来后又把票退了。</div><div>下次再出门一定要选好黄道吉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