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8月24日到30日,我们一家三代六人,进行了一次暑假北京之旅。这不是一次简单观光,更是一次家庭友爱的凝聚,为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 北京,祖国的首都,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能到那里看一看,是我从小埋在心底的梦想。可惜当年总被各种琐事牵绊,这个心愿一拖就是几十年。直到如今我已步入古稀,在两个十来岁的小孙女天天念叨、软磨硬泡下,全家人终于决定趁暑假还没结束,圆了这趟北京之旅。</p><p class="ql-block"> 行程由儿子儿媳细心策划:8月24日下午7点,我们从松滋出发赶往荆州火车站,搭乘晚上9点33分开往北京的动车。虽然没买到卧铺票,只能坐着一路前行,但想到即将踏上圆梦之旅,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动车准点在21点33分从荆州站驶出,23点抵达武汉,25日凌晨3点半到达郑州。此刻是清晨5点50分,列车正朝着石家庄疾驰,按照行程,上午10点左右我们就能顺利抵达北京。</p> <p class="ql-block"><b> 第一日(8月25日)游览什刹海、南锣鼓巷</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4晚上7点,我们从湖北松滋新江口镇驱车前往荆州火车站,乘坐9.33的动车出发,于8月25日上午10点到达北京西火车站附近的全季酒店住宿,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北京之旅。</p><p class="ql-block"> 8月25日上午,我们安顿好住宿以后,就去游览“什刹海”。</p><p class="ql-block"> 什刹海元代称积水潭或海子,它的发展和兴衰记录了北京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印迹,对古都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是元大都城规划、营建的依托和标尺。</p><p class="ql-block"> 元朝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将通惠河与大运河相接,漕船经由通惠河而顺利驶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积水潭,成为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北终点码头。明代以后称什刹海,周边寺观楼台、府署别业等次第依湖而建,市井百业杂陈其间。经过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什刹海地区渐成古都自然与人文的集萃之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什刹海已成为集传统生活居住,特色商业服务和文化风景旅游于一体的人文生态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庭旅行团”,由祖孙三代六人组成,即:我和老伴、儿子儿媳、两孙女。</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什刹海,其实不能算海,我看不过是大概数百亩水面的样子,它的周围翠柳成荫,商铺成排;水质清澈透明,可见湖底水草鱼虾:水面荷叶翠绿,荷花惊艳,游船画舫如织,可谓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们游罢陆地,又想水上,于是我们租了个游船,大家轮流当舵手,在“海里”游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 。</p><p class="ql-block"> 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长787米,宽8米。南北走向,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又称蜈蚣街。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称罗锅巷,因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得名。清乾隆十五年改称南锣鼓巷。这里曾是达官显贵、文化名人聚居之地,如僧格林沁王府、齐白石故居、茅盾故居等都坐落于此。</p><p class="ql-block"> 1990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0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亚洲必去的25处风情体验地之一,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景区。2010年荣获市政项目全球金奖。2016年初,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后经整治改造,实现了商业业态的高端转型。</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走了一条直巷,品尝一些美食,就到了晚上十点多钟,回酒店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 旅行从什刹海和南锣鼓巷开始。漫步在什刹海畔,微风拂面,湖水波光粼粼,远处的古建筑与现代高楼相映成趣,展现出北京独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走进南锣鼓巷,这里充满了老北京的烟火气,一家家特色小店琳琅满目,各种小吃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品尝着地道的炸酱面、豆汁儿和焦圈,感受着北京的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b>什刹波摇柳色新,</b></p><p class="ql-block"><b>画舫轻移逐云鳞。</b></p><p class="ql-block"><b>锣鼓巷深藏旧韵,</b></p><p class="ql-block"><b>青砖黛瓦记前尘。</b></p><p class="ql-block"><b>寻常巷陌飘茶语,</b></p><p class="ql-block"><b>错落门庭映酒痕。</b></p><p class="ql-block"><b>最是京华烟火处,</b></p><p class="ql-block"><b>一砖一瓦总牵魂。</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日(8.26)参观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b></p> <p class="ql-block"> 8月26日早上7点半,我们起床后,到酒店二楼餐厅过早。早餐是自助餐,约有几十种花样,味道也不错,管饱。</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家庭旅游团,在儿子儿媳的带领下开启了旅游新征程——故宫、天坛公园。</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坐地铁前往故宫。出了地铁站口到故宫博物院午门约有两里多路,我们随着人群疾行,购票进入故宫。</p><p class="ql-block"> 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p><p class="ql-block"> 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处理政务的地方。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帝溥仪逊位,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房屋9371间。建筑布局严谨,中轴对称,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p><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套),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可分为绘画、书法、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镇馆之宝有《清明上河图》《平复帖》《五牛图》等。</p><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现在每个宫殿的门都是封闭的,所有游客只能外观,不能入内。我们只能看个宫殿。</p> <p class="ql-block"> 故宫的宏伟壮丽令人震撼。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每一处建筑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代,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生活。孙女们对故宫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不停地问着问题。</p><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庄严肃穆,让人对古人的智慧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站在天坛的中央,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帝王祭天的盛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玩了故宫、天坛公园,觉得故宫天坛公园的历史文化厚重,那里的宫殿、景观无以伦比,数百年的参天大树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荣辱,历史虽已远去,但它们却依然巍然挺立,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我们如今,要尊重历史,力争为祖国的辉煌增增砖添瓦。</p><p class="ql-block">以七律一首表达此情</p><p class="ql-block">祖孙游故宫天坛感怀</p><p class="ql-block"><b>三代同游帝苑间,</b></p><p class="ql-block"><b>故宫殿宇势巍然。</b></p><p class="ql-block"><b>天坛穹顶承千载,</b></p><p class="ql-block"><b>古木虬枝记百年。</b></p><p class="ql-block"><b>荣辱已随尘迹远,</b></p><p class="ql-block"><b>沧桑犹刻石痕残。</b></p><p class="ql-block"><b>今朝共秉初心在,</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愿为山河续锦篇。</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日(8.27)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b></p> <p class="ql-block"> 8月27日,北京整天大雨,气温20——22度。我们由于前一天,大家走路太多,过于劳累(小孙女抱怨说“北京不好玩,我的脚都走废了”),所以大家多睡了会,八九点才起床,在酒店吃罢自助早餐后,准备去颐和园、圆明园看看。我们为了减轻走路的劳累,改乘坐地铁为租网约车,儿子叫了个六座的车,只几分钟时间等待,车就到了,我们上车后,走了一段路,儿子突然在手机上发现:今天颐和园、圆明园因雨闭园,不能前往,他问司机在那附近还有没有可以室内游览的地方,司机告诉我们:可以去看看“中国科学技术馆”,于是我们到科学技术馆下车,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 。 </p><p class="ql-block"> 其筹建始于1958年,时称“中央科学馆”,后因多种原因停建。1978年,茅以升、钱学森等科学家联名建议恢复建设,同年获邓小平、方毅等国家领导人批复同意。1984年11月21日,一期工程奠基,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1998年2月24日,二期工程奠基,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2006年5月9日,新馆奠基,2009年9月16日正式开放,老馆则改建为北京科学中心。</p><p class="ql-block"> 场馆位置与建筑特色:新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地处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以传统益智玩具为灵感,利用组件单元块体相互穿插、咬合,呈现出巨大的“鲁班锁”形象,旁边还有一个直径约30米的球体建筑。</p><p class="ql-block"> 场馆功能与展厅设置:是集展览、培训、研究、实验、科技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公益性设施。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还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多功能厅及短期展厅。</p><p class="ql-block"> 荣誉称号:2008年5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7年3月28日,被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2022年3月30日,被公布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技馆四层每层的主题如下 :</p><p class="ql-block"> 一层:“科学乐园”和“华夏之光”。“科学乐园”针对3-8岁儿童,有“人体探秘”“健康成长”等8个主题展区和1个科学秀场;“华夏之光”通过序厅、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等5个展区,展示华夏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技术馆,不仅是中高科技展示的胜地,更是儿童启发智慧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科学技术博物馆里,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让两孙女大开眼界,激发了她们对科学的兴趣。她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充满了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逐层参观了一遍。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进步发展是无数勤劳的先驱者努力奋斗的成果,无穷无尽的未知,更需要后人努力学习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b> 第四日(8.28)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参观军事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8月28日上午七点半,我们一家六人起床后,依然在所住宿的全季酒店吃自助早餐,八点在酒店门口乘上七座的网约车,走在长安大街道上。</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司机副驾驶座上,一路和司机聊天,我问他是北京人吗?他说他不是北京人,是吉林人,他告诉我们,这条街是长安街,有十里路长,他小时候学过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的是数十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的佩戴黑袖章、胸口别着百花,站十里长街街的两旁,哭喊着与周恩来的灵车告别的情景,表达了人民热爱总理深厚情感。我说我那时,刚进去师范学习,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也是泪满衣襟。</p><p class="ql-block"> 聊着聊着就到了天安门城楼前,我们连忙拿出手机,拍照、录像,因为,天安门还在为9.3阅兵做筹备工作,游客不能靠近。经过天安门来到了“铁道博物馆”,我们下车后加入了长达几个小时的排队、安检的队伍。天安门本来就在铁道博物馆的对面,但参观的游客,要从长安街的北面的铁道博物馆,向西走约一公里多后, 在越过红绿灯,到对面往回走又是两公里多路程,才能到达毛主席纪念堂,这段路程,虽然不长,但走走停停,要几个小时走,大约上午十一左右我们才到达毛主席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六人,每人买了一束鲜花,来到纪念堂,向毛主席敬献鲜花、鞠躬行礼。毛主席的四周有侍卫站岗保护,来瞻仰毛主席遗容游客,没有高声喧哗,没有录像拍照,安静得可以听到人们敬仰毛主席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纪念堂是党和国家最高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 。</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1977年5月24日主体建筑完工,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开放瞻仰。</p><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长宽各105.5米,高度为33.6米,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造的明柱,通体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p><p class="ql-block"> 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北大厅是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大厅正中是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是巨幅绒绣壁毯《祖国大地》。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毛泽东同志身着灰色中山装,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南大厅北侧汉白玉墙面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p><p class="ql-block"> 二层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及宣教厅、藏品陈列室组成,各纪念室以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献、文物展现了6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我们不能靠近天安门城楼,只能看看侧面以及周围的“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是中国国家象征之一 </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明英宗时被烧毁,明宪宗时重建为九开间城门楼式建筑。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后,天安门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大规模重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天安门进行修缮,1970年重建后天安门通高34.7米。</p><p class="ql-block"> 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是中国传统重檐歇山顶建筑,屋顶有正脊一条,正脊两端有龙吻,垂脊8条,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大殿飞檐下有斗拱和梁枋,城楼下层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旧时仅皇帝可出入。</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形象成为中国国家的象征,被设计入国徽,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走进纪念堂,里面庄严肃穆,人们都静静地排队,表达着对毛主席的敬意。俩孙女也感受到了这种氛围,变得格外安静,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为了举行9月3日大阅兵,天安门广场正在做场景布置工作,我们不能靠近观赏。</p><p class="ql-block"> 军事博物馆里,各种武器装备和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军事的发展历程,增强了我们的国防意识。孙女们对那些武器装备充满了好奇,不停地问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我和老伴和孙女的父母,则在一旁给孩子们讲解着军事知识,让她们更加了解祖国的斗争历史。</p> <p class="ql-block">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努力学习,为强国、强军、强民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b> 第五日(8.29)游览慕田峪长城、颐和园</b></p> <p class="ql-block"> 慕田峪长城的雄伟壮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当我们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长城,俯瞰着周围的山峦和美景,心中充满了自豪。孙女们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依然坚持自己爬上去,登上了顶峰,展现出了她们坚韧的毅力。老人们则在一旁鼓励着孩子们,我们一家人相互扶持攀登,共同领略着长城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景点让我们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b> 第六日(8.30日)游览恭王府</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8月30日是</span>北京一周游的最后一天,晚上六点,要乘坐动车回松滋,上午还有半天时间可以在北京转转,大家决定去“恭王府”看看。7点多钟早餐毕,为了节省时间,还是乘坐了网约车,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恭亲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把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额驸,随后将李侍尧,入官中的一所房屋赏给和珅作为十公主府第。</p><p class="ql-block">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抄家,宅子归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由此得来。</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中间被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隔开。府邸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有银安殿、嘉乐堂等,东路有多福轩、乐道堂等,西路有葆光室、锡晋斋等。花园又名萃锦园,占地2.8万平方米,园内有西洋门、大戏楼、福字碑等著名景点,其中大戏楼、西洋门和后罩楼堪称恭王府建筑“三绝”。</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它是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典型代表,也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木结构传统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多钟,我们入府参观。</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的精美建筑和丰富历史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王府的奢华。我们参观了恭王府的各个院落,了解了恭王府的历史和文化。孙女们对恭王府里的花园特别感兴趣,欣赏着各种花草树木,尤其是那些参天大树。感叹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次北京之旅,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北京的美景,了解了北京一些地方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旅行中,我们相互照顾、相互陪伴,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程。孙女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大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将成为我们一家人心中一段最珍贵的回忆,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彼此,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的家庭,为以后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