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闲聊三皇五帝》</p><p class="ql-block"> 第八十三节 炎帝神农氏政权(三)</p><p class="ql-block"> 炎帝神农氏诞生传说的另一种说法:有一次,女登带着几名伴侣到华阳(今河南新市北)去游玩,忽然天降大雨。也许是老天有意撮合,女登走着走着,竟与伴侣们走散了,就在她独自行走的时候,意外地遇见了一条神龙。那神龙见女登美貌,心生羡慕,便变成了一位美少年,靠近了女登,并与她调情。也不知怎么了,女登竟被他迷住了,只觉得春心萌动,便与他在野外交合。一番巫山云雨之后,女登在沉醉中浑然睡去。</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云开雾散,雨停了,又是万里晴空。女登醒来,重温梦境,无比甜蜜,这时,她遍寻各地,想再见那少年一面,却怎么也找不见那少年的身影。这时候,女登却意外看到山沟的石壁上有一巨型石龙,此龙高约三丈,长约二十丈,身西头东,龙尾藏于山中,宛若真龙一般。女登心里想,莫非在梦中交合的竟是它?</p> <p class="ql-block"> 只见那巨型石龙,威武雄壮,英气勃勃,龙头长方如鳄,利齿上下排列,长舌居于口中,吻前双须前伸;上颌平眉目青紫,前额宽顶生双角;一角斜上冲天,一角斜下半断;龙头平展仰起,龙胫向后下曲;颈腹平连,龙背生巨翅,越胸出翼,龙爪落于地;龙身连贯三波九折入山中,状若腾云展翅翱翔于九天。</p><p class="ql-block"> 女登看得呆了,想起刚才之举,不由脸热心跳,恰好伴侣来寻,便急忙和同游伴侣回家。自此以后,女登竟身怀有孕,并于帝祝融三十二年(前4795,一说前4783)孟春生下一子。女登因是烈山氏的姑娘,此子便以姜为姓,女登给孩子起名为农,并从母为烈山氏。</p><p class="ql-block"> 姜农出生的地方名字叫作潬渚[tān zhǔ],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境内。如今伊川县大莘店西仍有九道沟称作九龙沟。</p><p class="ql-block"> 传说远古时九龙沟上游各有一泉,泉水涌出形成九条溪,汇于潬渚。《水经注·漻水注》记载:“神农即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白话文:“神农出生时,九口井自然形成,从其中一口井打水,其他井的水也会随之波动)。“井”,古时亦指泉;“九井”,指九龙沟之泉。</p><p class="ql-block"> 九龙沟状如九条火舌,自潬渚上腾,如烈焰之势。中央一沟名叫龙头沟,又名常山,北有常川乡。沟中有巨形天然石龙。有一条河流发源于龙头沟,取名常水。龙头北边的村子叫龙王屯,西有九龙洞,南有神龙庙,东有九龙朝凤。大莘店村东有小龙庙。龙头沟全长九华里,皆为黄土,唯独神龙为巨石形成。</p> <p class="ql-block"> 姜农少年时,母亲又为他起名叫羭纥[yú gē]。“羭”在古代是黑毛羊的意思,而“紇”(上节注音[hé]错,意为“小球或块状”时音应是[gē])在古代则是表达小球或块状的东西,两个字意思合起来,就是黑羊毛绣成的编织物,也许那个时候,人们特别珍贵这种织物的缘故罢,女登才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以示珍爱吧。姜羭纥小时候,也和其他孩子一样,特别依恋母亲,经常跟随母亲女登到常羊山上去游玩。山上的风景极好,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千姿百态的鲜花,馨香醉人的芳草,叮咚如歌的泉水,以及各种活波可爱的动物和小鸟。母子俩每次都玩得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姜羭纥除了游玩以外,还跟随母亲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母亲倾囊相授,尽心尽力地教导他,让他懂得了很多很多。他知道了天地日月星宿,知道了山川溪流湖泊,知道了鸟兽鱼虫类别,也知道了花木的种属。母亲告诉他,山上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无毒。无毒的植物可以供人充饥,有毒的植物会把人毒死。母亲细心地传授他如何区别那些有毒和无毒的植物,把平生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后来姜羭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了医药研究上,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医药学说。</p> <p class="ql-block"> 姜羭纥十七岁时,母亲见他热心于医药事业,便把他送回到烈山氏祖先的发祥地秦岭,让他去那里专门研究医药。当时姜羭纥居住在秦岭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每日虚心向长辈们学习,不辞辛苦翻山越岭采集各种植物进行研究。古时候秦岭动植物丰盛,有各类动植物数千种,是一处天然的生物园。姜羭纥在那里先后考查了上千种各类动植物,多次爬上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p> <p class="ql-block"> 太白山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和西安市周至三县交汇处,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是秦岭的主峰,也是关中群山的最高峰。太白山南北两坡气候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这种自然环境,使得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这样条件,为姜羭纥研究医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太白山动植物丰富,而山势也极其险峻,还时常有虎豹豺狼等猛兽出没,在山上采集十分危险。姜羭纥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三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现了数百种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后来,他用这些动植物的药用部分为人、畜治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姜羭纥是位有心的人,他把每次治病的经验用刀笔刻写在特制的陶片上(陶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知识,这便是中国远古最早的医药书。</p><p class="ql-block"> 当时姜羭纥所写的“陶书”使用的是远古符号文字,这种符号文字到了黄帝时期便明令废除了。黄帝为了推广和使用仓颉氏总结民间经验发明和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禁止使用符号文字,符号文字因此便逐渐失传了。大约是后来神农氏的后人曾用象形文字译出了一部分,但还有大部分没被译出来,可能是突然间发生了什么变故,译书就中断了。那些没有译完的陶书有的被毁坏,有的伴随着书的主人深埋于地下,成了永远的密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