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5年,我踏入初中校门。那是个特殊到近乎凝重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的阴云尚未散尽,大队部的墙壁上,“破四旧,立四新”的标语像一道道冰冷的枷锁,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即便在我们那偏远的屯子,风暴中心看似遥远,可那股紧张的氛围,却如无形的触手,悄然渗透进生活的每一处缝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同屯伙伴汉哥,是我童年最亲密的玩伴。两家仅隔着一道矮矮的土墙,每日清晨,他的呼喊声“上学啦!”总会准时在墙那边响起,这声呼唤,如同一根无形的线,从小学一直串到初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文化生活极度匮乏,八个样板戏和寥寥几部革命小说,便是人们仅有的精神食粮。正因如此,每一本从被抄家知识分子家中流散出来的“禁书”,都成了稀世珍宝,散发着致命的诱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哥个子比我高半头,走路时步伐迈得极大,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踏在脚下。每日上下学的五里土路,在朝阳或夕阳的拉扯下,我们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而让我们走得如此近的,是对书本同样痴迷的那颗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晚上看到哪了?”这是汉哥常挂在嘴边的话。那时,书籍来源少得可怜,每一次借到新书,都像是开启了一场神秘的冒险。他读书速度极快,一本厚厚的《林海雪原》,三天便能读完,而我却总要拖上五六天。“你倒是快点啊,”他常常焦急地催促,“后面还有人等着呢。”</p> <p class="ql-block">那年春天,汉哥神秘兮兮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书。“猜猜是啥?”他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是《青春之歌》!我差点惊呼出声,这可是被明令禁止的“毒草”小说。我们小心翼翼地约定,他先看上半部,我看下半部,之后再交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读着读着,我终究没能抵挡住诱惑,偷偷翻到了后面。“你怎么不按顺序来?”第二天,汉哥发现后,气得直跺脚。我只好赔着笑脸:“实在忍不住嘛。”最后,我们重新约定,谁也不许偷看对方的部分,每日放学路上才能交流感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本《青春之歌》,就这样成了我们之间最大的秘密。平日里,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挤出时间来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那个物理课堂上,意外降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理老师是个不苟言笑的中年人,讲课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一台老旧的留声机。课堂上,大家都强打着精神,机械地记录着笔记。我表面上正襟危坐,手中的笔在纸上胡乱地画着,可心思早已飘到了那本藏在桌洞里的《青春之歌》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悄悄地将书从桌洞里抽出一小截,用课本挡着,眼睛时不时地瞟上几眼。书中的情节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林道静的勇敢与坚韧让我完全忘却了周围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时,物理老师突然停止了讲课,教室里瞬间安静得可怕。我心中一紧,还没来得及将书藏好,就感觉有一道锐利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在干什么?”物理老师的声音冰冷而严厉,像一把利刃划破了寂静的空气。我猛地抬起头,只见他正大步朝我走来,脸上的表情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慌乱地将书往桌洞里塞,可已经来不及了。物理老师一把将书夺了过去,他看着书封面上《青春之歌》几个字,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p> <p class="ql-block">“上课看这种书,你还有没有规矩了?”物理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般敲击在我的心上。我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数根针同时刺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乎在同一时刻,我听到前排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原来汉哥也在偷看他的那本《林海雪原》,被老师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我们俩面面相觑,脸色瞬间变得煞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办公室里,两本“禁书”静静地摆在桌上,宛如两个沉重的罪证。教导主任痛心疾首地斥责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这两个孩子,居然敢看这种毒草作品!”我们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窗外,墙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标语红得刺眼,仿佛在无声地宣判着我们的“罪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晨会,全校师生齐聚操场。校长神色严肃地宣布:“初二年级两名同学,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今天,竟然上课偷看禁书,严重违反校纪……”当我们的名字被念出来时,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数根针同时刺痛。台下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看过来,我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会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露出嘲笑的神情,有人满脸不解,也有人偷偷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竟然有好几个同学悄悄来找我们:“那本书……能借我看看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放学路上,我和汉哥第一次沉默地走了很久。大队部的广播正在播放激昂的革命歌曲,歌声在黄昏的田野上肆意飘荡。终于,他打破了沉默:“你还敢看吗?”我踢着路上的石子,坚定地说:“看!为什么不看?”我们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依旧如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回首,那场通报批评不仅没有让“禁书”的魅力消散,反而像一颗火星,点燃了更多同学对“禁书”的好奇。而我和汉哥,虽然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却在书中找到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回乡,我遇见了已经白发苍苍的李老师。他拉着我的手,感慨地说:“那时候批评你们,是形势所迫。现在想想,爱读书的孩子,能错到哪里去呢?”汉哥如今在省城当编辑,每次聚会,我们都会谈起1975年那个特殊的年代,谈起一起偷看禁书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泛黄的书页,那条承载着我们无数回忆的上下学土路,那次刻骨铭心的通报批评,都成了青春里最珍贵的印记。而我和汉哥,从同屯的玩伴到一生的挚友,那些共同偷读禁书的日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和财富,更是那个时代一个特殊的注脚,诉说着在压抑与禁锢中,人们对知识与自由的执着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