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勤读会第110期,秉林主分享《褚时健传》(周桦著)。又是一期我不能参加现场分享的读书会。用美篇分享给大家关于这本书自己读到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百度上搜索到的褚时健简历:</p><p class="ql-block">褚时健(1928年1月23日—2019年3月5日),男,汉族,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讨论,褚橙创始人,先后经历两次成功的创业人生,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p><p class="ql-block">1979年—1994年,褚时健成功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p><p class="ql-block">1994年,褚时健当选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褚时健成为“中国烟草大王”。</p><p class="ql-block">1999年1月9日,71岁的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p><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15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p><p class="ql-block">2002年,保外就医后,74岁的褚时健与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p><p class="ql-block">2004年获假释,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p><p class="ql-block">2008年,减刑至有期徒刑12年。</p><p class="ql-block">2011年刑满释放。</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85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褚橙品质优良,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成为“中国橙王”。</p><p class="ql-block">2012年,褚时健当选云南省民族商会名誉理事长。</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18日,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5日,褚时健在云南玉溪去世,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褚时健传》读后笔记</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卢爱萍</p><p class="ql-block"> 《褚时健传》(周桦著)讲述了“烟王”、“橙王”、最有争议的企业家——褚时健的传奇人生。他为本书写的序是《我自己的一点总结》。他69岁入狱,74岁再创业成亿万富翁。从烟王到橙王,他是没有被挫折击垮的人。曾一家企业养活大半云南,他是烟草大王,被判无期徒刑,全家入狱,女儿自尽,出狱后,他用 2400 亩荒山改写命运,84岁成为橙王。“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褚时健,一生三起三落,从“烟王”到“橙王”的蜕变,每次都创造了商业奇迹!“红塔山”我没抽过,但非常熟悉;“褚橙”是吃过的,想想也是被“励志橙”的名头吸引购买的。</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我不喜欢读人物传记,觉得枯燥乏味。但读着《褚时健传》舍不得放下,睡下去了又起来打开台灯接着读,几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充满激情和韧性的人生故事。读完有好多感悟,分享感触最深的5点。</p><p class="ql-block">1.褚时健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从少年时烤酒控温到糖厂里不断技改,烟厂的管理,橙园的控梢剪枝,他一刻也没停下学习。75岁自学农业知识并改良橙树株距、灌溉系统,验证‘专业深耕无年龄界限’。褚时健始终强调‘找到规律才能解决问题’,晚年仍钻研农业书籍优化种植技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哪一行都是一样,你要做管理工作,首先生产业务要熟悉,不然话说出来都不对路。”(394页)</p><p class="ql-block">2.褚时健用了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来经营农业,把工业的制度引进农业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成效显著。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标准化管理不仅在工业、农业,乃至在家里的厨房里都特别好用。我以前在奶粉厂的化验室工作,工作中学到了许多标准化管理方法。我想用管理实验室的方式来管理厨房效果一定很好。于是我就在家里的厨房里开始了“6S”管理,“整理,整顿……”一步一步来,把各种调料罐贴上标签,瓶盖上一个,瓶身上一个。从此再无老公做饭时给我打电话来问什么调料放在哪里了……</p><p class="ql-block">3.做事有舍才有得。在橙树产量低时,78岁的褚时健再次拿出学习的能力和勇气,看书学习,请专家到果园,开会、现场研究。最后还是褚时健拍板决定砍树。(褚时健判断应该是果树过密导致结果状况不佳。)几年连续砍树后,果园基本保证了每亩地只有80棵左右果树的规模。这样果树的结果量大幅度增加,更保证了果子的质量。“舍弃是褚时健经常在果园做的工作”,不断的舍弃,果园效益不断提升。今年我人生第一次种玉米,种密了,收成不太好,就是反面教材。门口一小块地上我把小姐姐给我的玉米种子全都种了,费心费力的浇水,密密麻麻的长出了好多玉米小苗苗,我看得满心欢喜,无限期待。走过路过的领居大妈、姐姐都告诉我:“你种密了,要把它拔丢了一部分,不然你的玉米不会结果。”。刚开始我不以为然,看着绿油油的小玉米苗,舍不得拔。后来只要是从我家门前经过的熟人都告诉我这玉米必须要拔丢一些才能有收成时,我才下手拔了,虽然下手晚了,还有些舍不得,但还好,我下手了。自己看看,拔得狠的那几排,玉米的个头也大,舍不得拔的那些,结了玉米也小小的,有的甚至没结果。要是5月份我种玉米时看到这本书该多好,那样我就不纠结拔小玉米苗了,可能现在收到的玉米大个的会多一点,7月份我才看这本书,晚了。</p><p class="ql-block">4.他在做企业管理时的利益共生思维:无论是糖厂‘以酒换蔗’还是烟厂扶持烟农,其成功源于‘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利’的平衡智慧。这样的观点在看李嘉诚的故事里也看到过。</p><p class="ql-block">5.他做事停不下来的坚韧,成就了他的企业家精神:认真、踏实、人本、心无旁骛。在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时仍然是“他种的菜、看管的甘蔗,都比别人要像样些。”。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但他在序言里说:“一切经历,都是财富。”。他在自述里说:“人当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走得两步,停下来想一想,以后的路才不会走错。”(395页)</p><p class="ql-block"> 看完《褚时健传》,我有些喜欢看传记类的书籍了。第一是这本书穿插很多故事,可读性较强;第二是可以学习到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书中提到的一些做事方法,非常质朴、实用,很值得我们学习。就像褚时健种橙子时,向专家请教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名人故事中学习,并从中获得启发。可能会进步一点点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