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一篇游记记录了巴尔干半岛的波黑和黑山两个国家。详见美篇《跟着巧姑去旅行之—巴尔干半岛波黑、黑山》<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qgyrew?first_share_uid=1860308&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https://www.meipian.cn/5fqgyrew?first_share_uid=1860308&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篇专门介绍“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对阿尔巴尼亚这几个字一定会心头一动,因为在五十多年前,这个远在欧洲的山鹰之国曾经是中国的朋友加兄弟,是亚德里亚海的明珠,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首批国家之一。毛主席形容中阿关系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使两国关系达到高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印象深的是70年代初 ,那时我父母是双军人家庭,家境较好,家里有一台上海出的红灯牌收音机,当时母亲花了180元买的,在那个年代太奢侈啦。它的任务是每天播放新闻和样板戏。国际新闻中我听到最多的阿尔巴尼亚这个名字,因为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他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父亲战友的姨夫刘振华(后任外交部副部长),是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有次刘大使夫妇回国,带了一些阿尔巴尼亚小饼干给他外甥女,也就是我父亲的战友肖阿姨,她分了不少给我们这些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吃外国饼干,感觉很甜好吃,从此对遥远的阿尔巴尼亚有了好奇和向往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是中阿蜜月期,各种阿尔巴尼亚电影看得我热血沸腾,《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经典歌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经典台词“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如今依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像是居住在欧洲的远亲,感觉即熟悉又陌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来到儿时如雷贯耳的地方,有种来还愿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感慨铺垫了这么多,还是言归正传,看看我亲历的阿尔巴尼亚是啥样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区域,历史上长期遭受外族入侵,通过复杂地形(多山、易守难攻)有效抵御了多次征服。这种历史经验促使阿尔巴尼亚形成“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思想,大量城堡成为天然屏障。我们此行去了三个古城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座克鲁亚城堡,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且著名的古城堡之一,位于阿尔巴尼亚中部城市克鲁亚,这里曾经是阿尔巴尼亚王国首都。距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约30公里。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堡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卓越的军事统帅斯坎德培十五世纪反抗奥匈帝国的中心,经受住了土耳其人的三次围攻,他为阿尔巴尼亚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独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使用黑色的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代表阿尔巴尼亚是“山鹰之国”。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自1912年起阿尔巴尼亚独立后至今的国旗及国徽标志。</p> <div>城堡始建于公元5 - 6世纪,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其城墙用坚硬的石块砌成,厚达几丈,可抗炮火轰击。</div> 距今500多年古老的清真寺遗址默默注视着时间的流淌。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老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印记。<br> <div>城堡内的历史博物馆,里面收藏着许多与这座城堡和当地历史有关的文物。</div> 博物馆外有个标识牌,记录每个国家首都到这里的距离,北京是7665公里。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克鲁亚城堡</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普雷泽城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坐落在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附近的一座高山上。</p> <p class="ql-block">根据记录,城堡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尽管现在仅剩下残垣断壁,但其王宫建筑遗址依然存在,让人能感受到它昔日的雄伟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斯坎德培的大本营,现在的城墙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他从1444年到1466年在这里保家卫国,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城堡建于14至15世纪,防御工事呈五角型结构,其中四个角上留着当年瞭望塔的遗迹。根据传说,在斯坎德培同奥斯曼人作战时,人们从这些瞭望塔上用巨型火炬向远方的人传递信息。</p> <p class="ql-block">斯库台是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也是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人口只有十一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座罗扎发城堡,位于斯库台的西南方一座山上,是守卫斯库台的军事要塞,该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这三个古城堡最大最漂亮的古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古伊利里亚人修建了罗扎发城堡,用于守卫斯库台。此后,罗马人、威尼斯人、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人等都对其进行过修建和扩建。在去城堡的路上,就看见古老的城墙蜿蜒在山丘之上,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最南边的塔楼地基现在是观景台。罗扎发古城堡建在130米高的山上,是个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斯库台全貌。突出的箭楼和环绕的护城河,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罗扎发城堡设计精巧,占地有9英亩,城墙绵延880米。阿尔巴尼亚的红色双头鹰国旗在城堡的各个角落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城堡保留了威尼斯统治时期的建筑风格,内部的中世纪皇宫、清真寺和水井等遗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面上呈圆形烟筒状的结构是十五世纪修建的水井。</p> 据说这里的地道四通八达,通向各个地堡。 <p class="ql-block">最惹人注目的是清真寺的遗址。十三世纪时是教堂,被奥斯曼攻占后,就改建成了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栋三层楼的威尼斯风格博物馆,是城堡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展示了城堡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城墻接近一公里,无论在哪段城墙,四下环顾,都是360度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向外望去,风景好像从历史频道切换到了风光片频道。一边是远古的沧桑,一边是山青水秀的鲜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三面被布纳河、德林河与基里河环绕,青山如黛,绿水环绕。登顶可见斯库台湖。</p> <p class="ql-block">斯库台湖是巴尔干半岛最大最美的淡水喀斯特湖泊,逆光中群山的剪影如同黑白水墨画。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像屏障一样守卫着它。</p> 湖水被国境线一分为二,北面为黑山所有,南面为阿尔巴尼亚所有,能感受到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普雷泽城堡、罗扎发城堡、斯库台湖</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年少时耳熟能详的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一个凝聚了老一辈几代人回忆的城市。地拉那,这座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城市,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也是这个国家的心脏与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以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命名的广场不仅是地理中心,更是阿尔巴尼亚挣脱枷锁、重写命运的史诗舞台。斯坎德培的雕像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风凛凛。整个广场就像是阿尔巴尼亚的“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以斯坎德培头像为原型建造的大楼引人瞩目。广场南侧是地拉那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苏中联合援建的国家博物馆,主题镶嵌壁画《阿尔巴尼亚人》,浓缩千年史诗。</p> <p class="ql-block">广场是地拉那的永恒剧场,充满活力与自由,从历史伤痕到生活舞台,每天都上演着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上学生们身披双头鹰国旗,欢快地与游人互动。</p> <p class="ql-block">基督复活大教堂位于地拉那市中心,2012年为庆祝阿尔巴尼亚东正教复兴20周年而建,目前是欧洲第三大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基督复活大教堂外部装饰华丽,内部精美简洁,大厅为圆形,面积约1660平方米,穹顶高32余米,钟楼高46米,在周边建筑中显得高耸挺拔,也因此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午餐我们在广场对面一个繁华街道旁的饭店,享用传统风味的阿尔巴尼亚猪蹄餐。</p> <p class="ql-block">可惜不喜猪蹄的俺无福消受,烤饼口感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被称为“碉堡之国”,源于冷战时期领导人推行的极端防御政策。全国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修建约17万座混凝土碉堡,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5.7座。成为该国独特的历史印记,国家独特的旅游名片。</p> 地堡博物馆位于广场南部,隐蔽入口通向深达5层的地下掩体,原为领导人防核避难所。我们称之为防空洞,有种深挖洞、广积粮的感觉。<div><br><div>洞口这些照片是铁幕时期持不同政见者。</div></div> 地堡博物馆所珍藏的老照片和实物,堪称阿尔巴尼亚历史的宝贵见证与真实记录。 这些照片为我们揭示了该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风貌、战争痕迹、社会变迁以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阿尔巴尼亚2009年正式加入北约,2014年成为欧盟候选国。街上的汽车牌照上都有欧盟标识。<div><br></div><div>这是一个处在转型中的国家。它既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印记,又有地中海国家的生活方式,既渴望融入欧洲,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div> 走在街头,如今的阿尔巴尼亚,已经清楚地让我们感觉到,再也不是曾经的阿尔巴尼亚了。它正在经历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时期。<div><br></div><div>阿巴尼亚是个盛产美女的国家,满大街的美女即时尚又养眼。</div> 从冷战地堡到阳光广场,地拉那用色彩与微笑重写巴尔干传奇。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地拉那斯坎德培广场及地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结语:阿尔巴尼亚,这个被遗忘的小国,曾经的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如今却早已熄灭,让人不禁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此行意义非凡,少年时的愿望得以实现,了却我对这个神秘小国的一睹真容、想看庐山真面目的心愿,从感性到理性,这就足矣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篇介绍塞尔维亚,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