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入学季(续)

墨水

<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写了一篇《又是一年入学季》发给好友,好友看后提出几个建议∶ 其一,“教育是要充满阳光的”,文中只是提到教育要充满阳光,但没有稍加说明如何做才是充满阳光的;其二,文中提到“教育需要懂得定位”,针对不同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但没有具体阐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学段的定位到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写美篇,总有一种“不宜过长”,以小而精的篇幅为上,以便于读者阅读为佳,以着眼于“圈内”人为目标进行写作的,故没有详述。因好友是站在“新”教师的角度审视该文,所以便产生写一篇“又是一年入学季(续)”来完善一下文章。</p> <p class="ql-block">  <b>第一,教育是要充满阳光的</b></p><p class="ql-block"> 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恰恰揭示了教育应有的阳光特质。死气沉沉的班级缺乏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竞争力;而要求学生全天正襟危坐、机械听课,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忽略了学生作为鲜活个体的天性。只聚焦学习成绩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缺失了全面发展的根基,必然缺乏后劲。</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阳光,体现在对教育本质的尊崇上。教育不是将知识生硬地灌输进学生的头脑,而是营造适宜的环境,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田自然萌发。它应是一种温暖的陪伴,是一种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探索世界、认知自我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成长的喜悦。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需打破传统的刻板模式,引入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在知识的实践运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就像阳光穿透云层,照亮求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阳光教育也蕴含着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包容。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教育不应试图将学生塑造成千篇一律的模样,而是要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还是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都应得到理解与支持。就像阳光平等地洒在每一片土地,让不同的种子都能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校园活动同样是阳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园活动中,学生能学会团队协作、感受拼搏的力量、体悟责任的重量。春季运动会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艺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志愿服务活动则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助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社会公民。</p><p class="ql-block"> <b>第二,教育需要懂得定位</b></p><p class="ql-block"> 教育如同一场接力赛,小学、中学、大学各自承担着独特且关键的使命,每个阶段都有着明确的定位与重心。</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 “养正”,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此阶段如同为一座大厦奠定基石,基础打得越牢固,未来的发展就越坚实。小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知识的大门,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与好奇。</p><p class="ql-block">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关键时期。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中学教育的关键在于 “育志”,助力学生探索自我与世界的联系,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这一时期,学生开始对未来职业、人生方向有所思考,学校和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与优势,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通过开展职业体验、学科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志向,为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p><p class="ql-block"> 大学教育则肩负着更为深远的使命。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提到:“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社会栋梁的摇篮。其使命在于 “树人”,既要传授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立足社会的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大学应打破学科界限,推动跨学科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理工科学生需提升人文素养,以增强对社会和人类的关怀;文科生也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如此,大学培养出的人才方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各学段的教育定位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连。小学为中学筑牢基础,中学为大学储备力量,大学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塑造与提升。同时,无论处于哪个学段,都不能忘却教育的本质 —— 育人。只有坚守各学段的本分,铭记育人的初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成长需求,实施恰当的教育,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合适的阶段获得应有的成长与进步,收获教育的累累硕果,真正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