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夏天第二集:青铜牛驮着时光 紫霞笑落在宁夏风里 小姐妹的时空穿越之旅

王子健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宁夏之旅,来到了第三天,也是正式游玩的第二天。今天,我从一大早起来,就显得非常的亢奋,为什么呢,因为今天要去打卡的地方是西北影视城,也叫做镇北堡西部影城,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作家张贤亮于1993年创办,以古朴、原始、荒凉的西北风情为特色,是《红高粱》《大话西游》等经典影视作品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没错,我的亢奋点就是在《大话西游》!</p> <p class="ql-block">一路驱车,很快,我们就抵达了镇北堡西部影城,之前看天气预报,一直担心会下雨,但此时此刻,天气却非常好,蓝天白云,有云,也稍微阻挡了一些强烈的阳光。但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不敢耽误,好在人不是非常多,进园一切顺利。</p> <p class="ql-block">西北影视城原为明清时期的边防城堡(明城建于弘治年间,清城建于乾隆五年),1993年由作家张贤亮改造为影视拍摄基地,兼具文化旅游功能。其核心特色在于保留古堡的荒凉感与原始风貌,成为展现中国西北历史与影视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明城‌,是以明代军事要塞为原型,保留了《红高粱》月亮门、《大话西游》城墙等经典场景,展现粗犷的边塞风格。‌‌还有清城‌,是以清代兵营遗址,内有“幸运之门”等景点,因《大话西游》至尊宝与紫霞的经典镜头而闻名。‌‌而老银川一条街‌,是2012年建成,复原民国时期银川老街风貌,集中展示商贸文化与怀旧场景。‌‌当然,最吸引我们的,当是《大话西游》的取景地无疑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大话西游》,大家也许都看过,这部周星驰的代表作品,有些跨越时间的魅力,在不同的年龄看,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提及《大话西游》,它从不是一部简单的“周星驰喜剧”,而是裹着无厘头笑料的成长寓言——三十年前看时,录像机里让人大笑到拍腿的“神剧”;三十年后再品,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里,都藏着我们与青春、遗憾、宿命的照面,这便是它能跨越时光的核心魅力。</p> <p class="ql-block">年少时看《大话西游》,眼里只有热闹。会为至尊宝用“月光宝盒”反复折腾的荒诞捧腹,会觉得二当家的蠢笨、春三十娘的泼辣都是纯粹的笑料,甚至会把“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当成一句浪漫的戏言,只沉迷于孙悟空的神通、紫霞的灵动,看不见镜头背后藏着的沉重。那时的我们,像没经历过挫折的至尊宝,以为“想要”和“得到”之间,只差一个“月光宝盒”的距离。</p><p class="ql-block">成年后再看,笑着笑着就会沉默。才懂至尊宝拔出紫青宝剑时的心动有多真,后来戴上紧箍咒时的挣扎就有多痛——他不是不想爱,是“要救紫霞,就必须变成孙悟空;可变成孙悟空,就再也不能爱紫霞”。这份“选择即遗憾”的无奈,像极了我们长大后的模样:想留住青春,却不得不走向成熟;想守住偏爱,却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就连“他好像一条狗啊”那句结尾的自嘲,也从当初的不解,变成了后来读懂“成年人的体面,藏着多少身不由己”的心酸。</p><p class="ql-block">如今,到了中年,再重温时多了份通透。会发现电影里的“宿命感”从不是消极的——至尊宝终究会成为孙悟空,紫霞终究会为爱人陨落,就像我们终究要学会与遗憾和解。曾经纠结的“爱而不得”,变成了“拥有过就够了”的释然;曾经看不懂的“大话”,成了看懂人生的“真话”。这时才明白,《大话西游》的魅力从不是固定的,它像一面镜子,年少照见热闹,中年照见自己,每一次重看,都是与不同阶段的自己对话。</p><p class="ql-block">它之所以能成为跨越时间的经典,从不是因为“周星驰”的标签,而是因为它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遗憾、和解,都藏进了那个光怪陆离的西游世界里——我们都是曾想大闹天宫的至尊宝,最终活成了戴上紧箍咒的孙悟空,却始终记得,曾经有个叫紫霞的姑娘,在我们心里,留下过一道永不褪色的光。</p><p class="ql-block">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尤其是七零后与八零后的记忆里,总有一块不可替代的领地,专属于周星驰这位喜剧大师。一部《大话西游》,不仅将无厘头电影艺术推向了巅峰,更是在无数影迷心中种下了永恒的经典,同时也铸就了镇北堡西部影城这一电影传奇之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尽管有云层的遮挡,但日头烈得很,沙土裹着燥热在空气里打转,之一妹妹和小米粒两个小家伙,裹着看似轻飘飘的紫霞头纱,手里攥着真材实料紫青宝剑,活脱脱成了两个“迷你版紫霞仙子”。只是这仙子当得,倒有几分“身不由己”——她们哪里懂什么至尊宝的遗憾、紧箍咒的无奈,在她们眼里,《大话西游》不过是“那个会变戏法的叔叔(至尊宝)和拿宝剑的姐姐(紫霞)”的热闹故事,连我们反复念叨的“一万年”,也只当是句好玩的绕口令。</p><p class="ql-block">拍照片时,她们的小模样格外鲜活。日头把地面晒得发晃,没一会儿,俩孩子的额头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额前的碎发黏在皮肤上,鼻尖也红红的。我们蹲在一旁,一会儿指挥“像紫霞那样抬手托着腮,要笑盈盈的哦”,一会儿提醒“宝剑要举高一点,就像要拔出光的样子”,她们听得半懂不懂,却还是乖乖照做——小米粒举着宝剑时,胳膊晃了晃,差点把剑穗甩到脸上,自己先咯咯笑了;之一妹妹被晒得有点蔫,小声问“爸爸,还要拍多久呀?”,可瞥见我们举着相机的期待眼神,又立刻把小嘴抿成笑的形状,重新摆好姿势。</p> <p class="ql-block">看着她们笨拙又认真的样子,心里忽然软得发颤。我们这群“大人”,总爱把自己的青春遗憾、未圆的梦,悄悄寄托在这两个小家伙身上——我们想让她们复刻紫霞的灵动,其实是想再看一眼当年那个为“爱而不得”揪心的自己;我们执着于每一个镜头的细节,其实是想抓住点什么,来对抗时光里的遗憾。可孩子们不懂这些,她们只是觉得“配合大人拍照,就能得到一根冰棒”,却偏偏用最纯粹的配合,圆了我们藏在心里好多年的“西游梦”。</p> <p class="ql-block">等终于拍完,俩孩子立刻扯下头纱,把宝剑往旁边一放,拉着手就往小卖部跑,叽叽喳喳讨论着要吃德克士和蜜雪冰城,刚才的“紫霞仙子”仿佛只是一场短暂的游戏。我们捧着相机,看着照片里她们带着汗珠的笑脸,忽然觉得特别庆幸:还好她们现在只懂电影里的搞笑,不用懂那些沉重的遗憾;还好是她们,用这样天真的方式,给我们的“情怀”添了一笔最温暖的底色——不是她们“难为”,是我们该谢谢这两个小天使,让我们的青春,又鲜活了一次。</p><p class="ql-block">此次宁夏之行,两个最大的心愿,其中之一达成了。</p> <p class="ql-block">在德克士用完午餐,我们驱车赶往宁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宁夏博物馆坐落于银川市人民广场东侧,其建筑以“回”字形布局与烽火台造型呼应,外墙装饰着力士志文支座、迦陵频伽等文物元素,庄重中透着历史的厚重感。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塞上江南的文明脉络,自2008年新馆开放以来,已成为解读宁夏历史的文化密码库。馆内5万余件藏品中,尤以西夏文物、北方草原青铜器和岩画最为瞩目,其中鎏金铜牛、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胡旋舞石刻墓门等六件国宝级文物,堪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见证。</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时空画卷,建筑里的文明密码。</p><p class="ql-block">新馆设计融合了党项族“逐水而居”的智慧与中原礼制精神。从空中俯瞰,建筑平面呈“回”字,象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特色;纵向看去,层叠的轮廓恰似古代烽火台,暗合宁夏作为边塞要地的历史定位。外墙采用赭红色砂岩,雕刻着力士志文支座的浮雕,这些西夏时期的建筑构件,原本用于承托石碑,如今成为博物馆的文化符号。2010年,这座建筑斩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其细节处的匠心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四幕常设展览的史诗</p><p class="ql-block">《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p><p class="ql-block">从旧石器时代水洞沟的原始牛头化石,到明清时期的回族民俗器物,展览以六幕史诗串联起宁夏3万年文明史。战国时期的青铜透雕牌饰上,匈奴骑士跃马弯弓的英姿凝固千年;汉代错金银铜羊回首卧姿优雅,金银错工艺在青铜器上流淌出星河般的光泽。</p><p class="ql-block">《石刻史书——宁夏岩画陈列》</p><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的拓片与实物在此交相辉映。人面像岩画中,先民以抽象线条勾勒出对神灵的敬畏;狩猎岩画里,鹿群惊逃、猎手张弓的瞬间被永久定格。展厅中央的沙盘模型,清晰标注着贺兰山34处岩画分布点,仿佛展开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山海经”。</p><p class="ql-block">《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p><p class="ql-block">黄河水车的吱呀声、回族砖雕的繁复纹样、纳鞋底的传统工具……这里还原了塞上江南的烟火气。一件清代满营驻防图,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银川新城的街巷布局,八旗兵营与汉民市集比邻而居,见证着多民族交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红旗漫卷——宁夏革命史陈列》</p><p class="ql-block">红军西征时期的马灯、回民骑兵团的战刀、解放宁夏的作战地图,这些文物诉说着红色基因的传承。1936年,彭德怀在同心县清真大寺召开军民大会,促成“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展厅中的文献档案完整记录了这段里程碑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流动的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每年推出3-4个临时展览,如2025年5月的《匠心复华——宁夏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通过显微摄影和修复工具展示,让观众目睹了西夏瓷器“起死回生”的过程。暑期举办的非遗联展,则将黄河泥塑、贺兰砚雕刻等传统技艺搬进展厅,观众可亲手体验拓印岩画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是文明切片,第一名就是鎏金铜牛,它是青铜铸就的文明转型。这头长1.3米、重188公斤的跪卧铜牛,采用外范内模浇铸法,以雕塑、鎏金、焊接等十余道工序制成。牛背的脊椎骨从颈部延伸至尾部,肌肉线条随呼吸起伏般逼真,连牛眼虹膜的凸起都纤毫毕现。令人称奇的是,其内部空心却未塌陷,专家推测工匠在腹腔填充了铁砂内模,这一工艺比欧洲早了近千年。1977年,考古队员在西夏陵177号陪葬墓甬道发现它时,铜牛与石马并置,马头朝外、牛头朝内,暗合党项人“乘马征战,牵牛耕作”的生存智慧。这件文物颠覆了“西夏是纯粹游牧政权”的认知——牛耕的普及,标志着党项族从逐水草而居转向农牧兼营,而鎏金工艺的精湛,则印证了西夏与中原的技术交流。</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镇馆之宝,是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它改写世界印刷史的墨香。1991年,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废墟中,九册西夏文佛经重见天日。经专家考证,这部藏传佛教经典是迄今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将木活字发明时间从元代提前至西夏,比王祯《农书》记载早了100余年。每页经文边框整齐,字体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均,这些“活字印刷”的典型特征,推翻了“中国活字印刷术未大规模应用”的西方论断。卷首“羌译”“馨译”的译者署名,揭示了西夏“蕃汉合璧”的文化政策。这件文物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名录,其研究成果被写入初中历史教材,成为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实证。</p> <p class="ql-block">还有胡旋舞石刻墓门,它是丝绸之路上的永恒旋舞。1985年盐池县唐墓出土的两扇石门上,两名深目高鼻的粟特舞者在圆形毯上腾跃。左舞者侧身回首,右腿后屈如飞燕;右舞者单腿立毯,飘带绕臂似流云。浅浮雕的卷云纹环绕四周,仿佛舞者带动气流形成漩涡。胡旋舞源自中亚康国,经丝绸之路传入长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回雪飘摇转蓬舞”描绘其灵动。这是国内唯一以胡旋舞为主题的唐代石刻,与敦煌壁画、西安碑林残碑上的乐舞形象相互印证,实证了宁夏作为丝路枢纽的地位。墓主人何氏家族是“昭武九姓”后裔,其墓葬融合了粟特葬俗与中原礼制,堪称文化交融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是重点,黑板已敲,必考!</p> <p class="ql-block">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沉默的工匠史诗。1974年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的这件白砂石支座,呈屈膝托举状的力士形象,獠牙外露、肚兜紧束,肌肉虬结的双臂仿佛仍在承受石碑的重量。其独特之处在于座顶阴刻15字西夏文,背部刻有汉文“砌垒匠高世昌”——这是西夏陵区14件同类支座中唯一留下工匠姓名的文物。力士面部浑圆、衣纹简练,融合了唐宋雕刻技法;而獠牙、赤足等细节,又保留着党项族的粗犷风格。这件支座不仅是研究西夏美术史的关键实物,更以“汉夏工匠协作”的实证,打破了“西夏文化封闭”的偏见。</p> <p class="ql-block">琉璃鸱吻,飞檐上的镇宅之灵。1972年西夏陵6号陵出土的这件绿釉琉璃鸱吻,高1.52米,龙头鱼尾造型占整体高度一半,双目圆睁、獠牙外露,背鳍与尾鳍刻满鳞片。其分模拼接工艺与釉色配方,显示出西夏对唐宋建筑技术的继承与创新。作为屋顶正脊装饰物,鸱吻兼具防火避雷的实用功能与镇宅辟邪的精神寄托。龙首鱼身的造型,既延续了中原“鱼化龙”的吉祥寓意,又融入党项族对水神的崇拜,堪称多元文化共生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石马,雕塑艺术的盛唐余韵。1977年与鎏金铜牛同墓出土的石马,以整块白砂石圆雕而成,四肢跪卧、脖颈弯曲,马鬃如瀑布垂落。尽管彩绘脱落,但肌肉线条的起伏、鼻孔微张的细节,仍传递出战马蓄势待发的张力。石马与铜牛并置,印证了西夏“马为兵用,牛为农用”的经济结构。这种“战马-耕牛”的墓葬组合,在西夏贵族墓中常见,反映了党项族从游牧向农耕转型中的军事与民生平衡。而对现代的我们而言,这是“牛马精神”具象化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从鎏金铜牛的金属光泽,到胡旋舞石刻的飞动韵律,宁夏博物馆的每件文物都是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当观众驻足于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结晶前,不仅能触摸到党项族的兴衰、丝绸之路的驼铃,更能感受到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正如博物馆序厅那句“朔色长天”的题记,宁夏这片土地的历史,始终在多元文明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壮美诗篇。</p> <p class="ql-block">运用现代的AI技术,孩子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当然,给最爱的爷爷买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一路驱车,一头扎进了腾格里沙漠的腹地,今晚入住沙漠营地。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我们入住的是档次最高的营地房间,270°的宽阔视野,配合着沙漠日落的美景,让人无比沉醉。</p> <p class="ql-block">简单的用过晚餐,孩子们还在户外尽情的享受滑沙的乐趣,我已经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疲惫的身体,半睡半醒间,进入了梦乡。梦境中,我身披金甲,脚踏五彩祥云,带着夫人和孩子,去看一看这个多彩多样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