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沿黄观光路,穿越毛乌素沙漠、六盘山

老瓦

<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儒、墨、道、法思想流派的发源地,是华夏农耕文化的起源地。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发展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夏末初秋,我们一行四人沿着沿黄观光路,一路北上,领略河套地区的丰饶,感受华夏文明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Day1: 陕西沿黄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市华山莲花座,串联陕西4市12个区县50余景点,全长800余公里,是陕西的高颜值公路。我们一行四人早上从华阴市集合,沿着沿黄观光路一路北上,路上随处可见结满枣子的枣树,被繁茂的果实压弯了枝条。今天的目的地是壶口瀑布。有着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果然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咆哮着奔涌向前,永不停歇。让人不禁想起古人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 class="ql-block">今晚,我们安营扎寨在壶口瀑布向北不远处的一家饭店的门前小广场,在这里地势较高,可以远远的望见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Day2:</p><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沿着沿黄公路一路北上,在经过清涧县段的时候,有个小插曲,有些路段会有岔口,不小心错过了沿黄观光路,等发现的时候,已经离开沿黄观光路一段路程了。这时老瓦果断决定,掉头,从最近的岔口横穿过去,一定要接着沿黄公路继续前行。由于耽误了一些时间,我们没能如期到达预定目的地府谷,却意外的收获了榆林佳县的木头峪古镇。这个小村落是文曲星偏爱的"学霸村",竟出过4进士+6举人!漫步石板路,连风都带着书卷气。民国戏班、晋剧团的故事还在老人口中流传,艺术DNA刻在骨子里!今天古镇水利维修,没有营业,因此没有别的游客,今晚我们包场了。吃着用辘轳打上来的井水,品味着古镇人文气息,想象着这里的书卷气息和从这里走出来的仁人志士…</p> <p class="ql-block">Day3: 吃过早饭,继续北上,也许是佳县段至府谷段的沿黄观光路整修的原因,从佳县开始导航引导我们过了黄河大桥,走上了山西省这一侧的沿黄观光路。山西侧的这条观光路非常漂亮,不愧于“观光路”三个字,一路车辆稀少,道路平坦,沿河岸景色怡人。接近山西省保德县时,黄河在这里变窄,和陕西省的府谷县,最近的距离仅有300米。到达府谷县,也就到了沿黄观光路的北段起始部。这里有鸡鸣闻三省的登高之处,是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北上,穿梭在毛乌素沙漠的腹地,感叹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治理得遍地是绿洲,除了偶尔路边冒出的小沙丘上星星点点的黄色沙堆,几乎看不出原本沙漠的模样。一口气开到了具有万水归托的内蒙古托克托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黄河流经县域37.5公里,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黑河、什拉乌素河、美岱沟等6条季节性河流注入黄河,素有“万水归托”之称。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著名黄河古渡“君子津”颇负盛名,即今托克托县河口古镇,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右上角,河口曾经是东通幽燕旷原、西接河套甘宁、南连晋陕腹地、北系大漠草原的水陆交通要冲,人流物流密集,社会信息灵通,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融,东西文化在此相汇,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托县中心的酒店住宿休整,夜晚在商业广场上野炊,竟然在毛乌素沙漠腹地吃到了生蚝,吹着北国凉爽的晚风,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Day4: 清晨,离开托县,我们向西南方向出发,目的地---鄂托克前旗。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曾经的沙漠,现在的绿洲,让老瓦不禁感叹,大约40年前,因为工作原因曾经来此出差,那时的鄂托克前旗以及周边是荒芜的沙漠,石砺坑洼的道路,现在无论是交通还是环境,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浓缩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露营在国道旁一个小海子附近的高地上。虽然是露营野炊,但是吃饭一点也不将就。昨晚有生蚝,今天必须来点红烧扒皮鱼。夜幕下,夕阳西下,天空出现晚霞,倒映着远处的海子,非常美丽。</p><p class="ql-block"> 当地的村民,热心的提醒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开始下雨,并且可能是大到暴雨。近期内蒙有汛期,一路上,我们也看到了被水淹过的道路处处都有。我们打算第二天赶在雨来临之前出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Day5: 清晨8点,雨开始逐渐低落,我们赶快收拾行李,向着今天的目的盐池出发。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地处四省交界,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县(8522.2平方公里)。盐池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初年,当时名为昫衍县。历经多次改名和行政区划调整,1913年正式设立盐池县。这里曾是边塞要地。盐池县是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既有秦汉时期的长城墩堠,又有近代革命的历史遗迹。长城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 </p><p class="ql-block"> 如今盐池的滩羊闻名全国,据说是喝着矿物质水,吃着中草药甘草长大的,肉质鲜美肥甘。</p><p class="ql-block"> 晚上,如期抵达盐池,老瓦的朋友听闻我们来到盐池,热情的招待了我们。盐池的特色美食让我们吃到扶墙。</p> <p class="ql-block">Day6:清晨,离开著名的盐池,我们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进,目的地--甘肃省庆城县。庆城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万年前,是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夏属雍州,商属彭国,西周属义渠戎国,秦统一后设郡县。隋置庆州,唐宋元明清为州府县所在地。周先祖不窋在此开创农耕文明,是华夏农耕文化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与黄帝论医著《黄帝内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梁峁地貌。从盐池一路走来,可以清晰的看到从沙漠草原逐渐过渡到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抵达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并在此安营扎寨。这个小镇是一位民营企业家投资所建,规模宏大,只可惜因为很多地方维修,几乎没有游客。我们借用小镇中的一方庭院,开始了露营野炊的惬意时光。</p> <p class="ql-block">Day7: 吃过早餐,我们离开庆城县,途径正宁县,进入六盘山子午岭,探寻“秦直道”遗迹。</p><p class="ql-block">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07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通道,号称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在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因其路线大体南北相直,故称为“直道”或“秦直道”。</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就竭尽全国人力、物力,从事两项规模巨大的国防工程建设,一是修长城,二是治直道和驰道。驰道是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国道,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打击匈奴,令大将蒙恬率十万人工突击修筑的国防道路。据考证,秦直道南起咸阳的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穿越14个县,全长800千米。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在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 </p><p class="ql-block"> 秦直道也被称为古时的高速公路。因为天气一直有雨,我们只能沿着国道探寻“秦直道”遗迹。从正宁县到旬邑县这段秦直道,在天气好的时候是可以越野穿越的。</p><p class="ql-block"> 走过“秦直道”遗迹,沿着国道,一路路过旬邑县马栏镇和石门山景区,这里黄土高原沟壑森林,植被茂盛,景色怡人。</p><p class="ql-block"> 夜晚,我们露营在石门高速收费站旁的一个小村落村委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至此,由沿黄观光路探秘河套地区的这趟旅行接近尾声。一路上,从渭南合阳黄河湿地、关中平原逐渐北上,黄土高坡的沟壑,晋陕大峡谷中奔腾的黄河,毛乌素沙漠的绿洲,随处可见的蒙古包、牛羊成群在吃草,穿梭在长庆油田气田小道中,再从沙漠草原逐渐回到黄土沟壑,感受华夏农耕文化发祥地,以及“秦直道”古代智慧遗迹,仿佛像电影般历历在目。这七天历经短袖短裤到羽绒服,虽然后半程有雨水相伴,但是这种沉浸式的民风民俗民貌的感受体验,实在深刻。这一路,不走高速,专走乡间小道,除了休整,都在野外露营野炊,能够更加感受到自由与深刻。这就是越野的意义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