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在时光里酿一壶温柔的诗

乐爷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奥地利</p> <p class="ql-block">若说有些城市是奔涌的江河,维也纳便是静置的陈年佳酿——它从不用尖锐的棱角吸引人,也不借繁华的喧嚣彰显地位,只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让每个靠近它的人都不自觉放慢脚步。</p><p class="ql-block">走在老城区的碎石路上,很容易被这种“松弛感”包裹。巴洛克建筑的墙面爬着浅绿的藤蔓,窗台上总摆着几盆盛放的天竺葵,仿佛连石头都被阳光晒得柔软。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尖顶刺破云层,却没有拒人千里的威严,反而因百年风雨留下的斑驳纹路,多了几分“见过世面后的温和”。路过街角的咖啡馆,木门推开时的“叮铃”声里,总混着人们低声交谈的笑语,没有人催促侍者,也没有人看表赶时间——在这里,“慢”从不是懈怠,而是对生活应有的尊重。</p><p class="ql-block">音乐是维也纳刻在骨子里的温柔。不必执着于金色大厅的盛装演出,地铁站口的小提琴手、公园长椅旁的手风琴师,随手拉出的《蓝色多瑙河》或《小夜曲》,比任何刻意的表演都更动人。他们不追着路人讨要掌声,只是沉浸在旋律里,而路过的人也默契地放轻脚步,偶尔投去一个微笑,便是最得体的回应。这座城市懂音乐,更懂“不打扰的欣赏”,就像它懂每个疲惫的人,需要一段没有催促的旋律来安放情绪。</p><p class="ql-block">就连美食都带着维也纳的“高情商”。萨赫蛋糕的甜不过分张扬,配着微苦的黑咖啡正好中和;苹果卷外酥里软,裹着的肉桂香温柔得恰到好处。在传统餐厅里,侍者不会过分热情地推销菜品,只会在你需要时及时出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每道菜的故事——他们明白,好的服务从不是“过度打扰”,而是“恰如其分的陪伴”。</p><p class="ql-block">维也纳从不说自己有多美好,它只是把尊重藏在街巷的转角,把温柔融进音乐的旋律,把包容写进日常的细节。它像一位阅历深厚却谦和的长者,不炫耀过往,不苛责当下,只用自己的节奏告诉人们:真正的优雅,从来不是锋芒毕露,而是懂得以温柔待世界,也以温柔待自己。</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巴洛克式宫殿之一,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至17世纪,初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猎宫,后经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下令扩建,形成如今占地约2.6万平方米、含1441间房间的宏伟规模。宫殿建筑遵循严格的对称美学,华丽的穹顶、精致的浮雕与鎏金装饰尽显皇家气派,内部陈设的油画、雕塑、丝绸挂毯等珍贵文物,见证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辉煌过往。</p><p class="ql-block">宫外的皇家花园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以中轴线为核心展开的几何式园林,搭配喷泉、雕塑与迷宫,融合了法式园林的规整与自然之美。美泉宫不仅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奥地利历史文化的缩影,每年吸引着全球数百万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美景宫由两座巴洛克宫殿(上美景宫、下美景宫) 、橘园和皇宫马厩组成,是奥地利重要的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中世纪和巴洛克艺术品,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名作《吻》也收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喷泉</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的雨,将石板路浇得水光发亮,一辆马车静静泊在街角,宛如从十九世纪油画中走出来的静物。深棕车厢泛着温润木光,银灰饰边在雨雾里闪着细弱光泽;两匹白马披着深绿色雨披,鬃毛沾了些雨珠,却依旧透着优雅神气。</p><p class="ql-block">它并非普通交通工具,更像维也纳的“时光机”。数百年前,哈布斯堡王朝的贵族们乘着相似的马车,穿梭于环形大道的宫殿与剧院之间;如今,游客坐上马车,听车轮碾过石板的“咯噔”声,两侧巴洛克建筑、哥特式教堂便成了流动的画框——国家歌剧院的金顶在雨云下若隐若现,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尖塔刺破天际,中世纪的风似仍在街巷间回旋。</p><p class="ql-block">雨丝渐密,马车夫抖了抖缰绳,白马缓步向前,水花在轮侧溅起细碎银花。维也纳的古老与诗意,就藏在马车的每一道木纹、每一声蹄响里,任岁月流逝,始终未改模样。</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国家歌剧院(Vienna State Opera),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以其华丽的建筑风格和顶级的歌剧、芭蕾舞演出著称 。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老城 Ringstraße 大道旁,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著名的金色大厅就位于此建筑内。建筑外观呈现出新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以砖石结构为主,色彩搭配上,主体墙面采用红色与米色相间,底部为灰色石材 。屋顶和建筑边缘装饰有许多雕塑,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和庄重感,彰显着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议会大厦,大厦前的雕塑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雕像, 雅典娜手持长矛,头戴金盔,威严矗立在立柱之上。下方基座周围还有其他精美的雕塑,展现出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历史底蕴。维也纳议会大厦建成于1883 年,采用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是奥地利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宫,它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霍夫堡宫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3世纪开始建造,经过多个世纪的扩建和修缮,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 。宫殿内不仅有皇室的起居场所,还设有诸多博物馆,如珍宝馆、茜茜公主博物馆等,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皇家收藏。</p> <p class="ql-block">霍夫堡宫</p> <p class="ql-block">圣伊丽莎白教堂(Kirche St. Elisabeth),位于内城区阿尔贝蒂娜广场(Albertinaplatz)附近,紧邻“反战与反法西斯纪念碑(Denkmal gegen Krieg und Faschismus)”。教堂钟楼为米色外墙,顶部金色尖塔带有哥特式装饰,是维也纳内城区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帕拉斯雅典娜喷泉,由丹麦 - 奥地利建筑师西奥菲尔·汉森设计,1902年完工。中央是5.5米高的希腊智慧女神帕拉斯·雅典娜雕像,她左手握矛、右手持胜利女神像,柱顶饰有四只象征智慧的猫头鹰;周围环绕着代表立法、执行权力的寓言人物,以及象征奥匈帝国四大河流(多瑙河、因河、易北河、沃尔塔瓦河)的雕像。喷泉采用拉瑟大理石与花岗岩建造,与希腊复兴风格的国会大厦相呼应,象征着智慧、正义与立法精神,是维也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塔纪念柱(Donauwelle Column ),位于利奥波德城(Leopoldstadt)。纪念柱上有丰富的雕塑装饰,顶部矗立着一尊雕像 。它是为纪念与多瑙河治理和城市发展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而建, 是当地的一个标志性景观,体现了维也纳在水利工程以及城市建设方面的历史与成就。</p> <p class="ql-block">英雄广场的欧根亲王骑马雕像。欧根亲王是奥地利历史上的军事天才和著名将领,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对外战争中,尤其是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里立下赫赫战功。这座雕像展现了欧根亲王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形象,是维也纳的重要地标之一,彰显着城市辉煌的历史和军事荣耀 。</p> <p class="ql-block">卡尔·伦纳(Dr. Karl Renner)的雕像。卡尔·伦纳是奥地利政治家, 曾担任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在奥地利的政治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卡尔大公骑马雕像(Archduke Charles Monument)。卡尔大公是奥地利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将领,这座雕像纪念他在军事等方面的功绩,雕像所在区域周边建筑也具有浓厚的历史与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圣米迦勒教堂。它是维也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与巴洛克式等元素,塔楼造型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是维也纳城市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市政厅(Wiener Rathaus),1883年完工,建筑风格为新哥特式,由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冯·施密特设计。中央尖塔高98米,顶部饰有“市政厅铁人”雕像;立面以白色石材为主,搭配精致的拱形窗棱与雕刻,是维也纳内城环城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现为维也纳市长与市议会的办公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议会大厦(Parlament) ,是奥地利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所在地。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以宏伟的柱廊和精美的雕塑著称,彰显了奥地利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维也纳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Museum),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附近,紧邻圣斯蒂芬大教堂。建筑为浅色新古典主义风格,底层可见连续圆窗,下方大台阶连接博物馆与周边街道;远处尖顶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南塔,周边属于维也纳博物馆区(MuseumsQuartier)的核心地段。</p> <p class="ql-block">反战与反法西斯纪念碑,核心雕塑为“俄耳甫斯入冥府,由奥地利艺术家阿尔弗雷德·赫德里奇卡创作;该纪念碑建成于1988年,旨在悼念战争与法西斯的受害者,紧邻阿尔贝蒂娜博物馆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维也纳内城区重要的历史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邻的另外一座纪念碑。</span>纪念碑由两座灰色花岗岩柱构成:左侧柱体雕刻防毒面具、战争暴力场景,象征法西斯迫害;右侧柱体雕刻瘦骨嶙峋的受害者形象,纪念战争与集中营遇难者。</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最负盛名的长排骨餐厅Ribs of Vienna,这家由防空洞改建的餐厅位于市中心内城区(Inner City),以长达1米的精肋排为招牌菜肋排通常被切成三段端上桌,肉质紧实多汁,表面烤至焦香酥脆,搭配柠檬汁啤酒或黑啤食用,解腻效果极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