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琅勃拉邦,这座老挝的古都,曾是澜沧王国的心脏,如今是佛教文化的圣地。它原名孟沙瓦,1353年法昂王在此建都,1563年迁都万象后,将这里作为佛都,因供奉高棉所赠的“勃拉邦”佛像,因此得名琅勃拉邦。1995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城市,成为时间与信仰交织的宁静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真正的琅勃拉邦之旅,应该是从凌晨的黑暗中开始的。为了看僧人化缘,孩子们不愿早起,我一个人摸黑出门,由于手机时差没调,竟早到了一个小时。奇怪的是,在陌生城市的深夜里游荡,竟没有一丝恐惧。天色渐亮,僧人们身披红色袈裟,赤足托钵,沿着街道缓缓而来,就仿佛从时光深处走来。</p> <p class="ql-block"> 他们身着红色僧袍排成一列,赤足托钵安静而庄严踏过街道,接受人们布施的糯米饭与点心。</p> <p class="ql-block"> 居民和游客早已在路边跪坐等候,手中捧着竹篮,等待那一刻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僧人来到眼前,人们将食物虔诚地放入僧人的钵中,那一刻,没有喧嚣,只有宁静与敬意。僧人们化缘结束后,便回到寺庙开始早课,仪式也随之结束。这一仪式传承千年,是信仰的延续,也是琅勃拉邦最动人的日常。体现了当地民众对佛教的虔诚和尊重,也成为外来游客感受老挝独特文化和宗教氛围的重要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不大,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但沿街最多的,便是那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市内有30多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 最著名的就是这香通寺,以构筑别致、雕刻精美著称。</p> <p class="ql-block"> 由塞塔提拉王兴建于1560年,是琅勃拉邦最宏伟的寺院,直到1975年之前都是王室私有资产。</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8根粗大支柱上刻有黄金图案</p> <p class="ql-block"> 王宫博物馆建于1904年,曾是国王的寝宫,1975年后改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宫殿内金碧辉煌,装饰古雅华,仿佛仍在诉说着王室的辉煌过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这些精美的寺庙,我并不懂佛教蕴含的深邃内涵,却仍被它们的艺术之美所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 那些雕刻、壁画、金饰,是艺术家与工匠智慧的结晶。同时,我也感慨,到再穷的地方,统治者的生活永远是你想象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只有一种模糊的敬畏之心,不敢乱说乱动。仿佛一不小心,就惊扰了佛祖们。</p> <p class="ql-block"> 外行看热闹,结束了寺院的走马观花,我们还是喜欢继续用脚步去看这个别人生活的地方。路边一辆车顶盖着红毯子,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是防晒?还是晒毯子?不得而知,但那红红的双喜是不是让人感到很亲切呢。</p> <p class="ql-block"> 这电线杆,妥妥是“电线大乱斗”现场!主打一个热闹又凌乱,真是现实版“剪不断,理还乱”~</p> <p class="ql-block"> 哇!这是篮筐们大派对吗,各种造型、大小不一的篮筐,密密麻麻地挂着、摆着,热闹得就像篮筐们在抢着说“快带我回家”!</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上,招牌也透着趣味。一面墙上挂着一辆复古自行车,车架上写着“REDBULL BAR”让人忍俊不禁。这城市,连广告都透着一股松弛感。</p> <p class="ql-block"> 你是不是想说:我是这城最漂亮的屋屋哦</p> <p class="ql-block"> 这家小屋楼上是商店,门半开半掩,仿佛在邀请我们进去看看。店是真的小,像个淘宝小屋,一块我看不懂的红布,儿子说那是裤子。果然没错,样子还挺好看,只是转念一想,这裤子上厕所咋办办呢。</p> <p class="ql-block"> 看到黄泥浆的河水,这是什么河?</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就是湄公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中小船是老挝特色长尾船,这简约的船常用于交通、捕鱼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 也是湄公河独特风景符号,承载着当地人文与日常生活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就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呈“L”形半岛,市区是沿湄公河左岸延伸。</p> <p class="ql-block"> 那我们就沿着湄公河一路向前</p> <p class="ql-block"> 袈裟红成了佛国一道道最显眼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途中,我们邂逅了一家小工坊,门面朴素得连店名都省了。</p> <p class="ql-block"> 毫无吸引顾客亮点的小作坊,不知是儿子早以做过功课还是无意间发现,直经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藏着“前店后厂”的匠心,老板娘是来之英国。而生产区里,全是一台台原始手工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 工人们专注地穿梭丝线,正在织出一条条色彩多样的丝绸。我也试着体验,用指尖轻轻触碰传统技艺。这里商品价高,却“少儿精贵”,因为它们凝结的是老挝纯手工的工艺,是机器难以复制的独特。儿子选了条丝巾想送重要的客户,价格真的不菲,没想到,极不起眼的店里竟藏着奢侈品,真是低调中藏着奢华。</p> <p class="ql-block"> 都已经热成这样了,也到了饭点了找吃的去。</p> <p class="ql-block"> 妈呀,吓人!大热天还有人吃这大肘子?好味口啊。</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家还是太荤</p> <p class="ql-block"> 又见一小店,门口招牌用中、英、韩、日、老挝五种文字写着,整的像个小联合国似的,别看它小,在老挝,这样的饭馆往往藏着惊喜。</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歇一歇,来个爆米花饼。</p> <p class="ql-block"> 上米线了,菜单上亲民价格,味道却出奇地好。我连粉带汤吃个精光,不喜欢喝汤的我,居然吃得碗底朝天。一碗米粉不到10元,性价比高得让人惊喜。</p> <p class="ql-block"> 比起儿子昨晚带我们去的那家“特色餐厅”,这里实在好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 就这家餐厅黑灯瞎火,气氛瘆人。</p> <p class="ql-block"> 而我们三人点了那么多菜,想想实在浪费。</p> <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邻座的八位外国学生,他们只点了像我们这样的一个火锅,一人一瓶啤酒,喝得开心,吃得简单。</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这下又来了精神,继续用脚去丈量。</p> <p class="ql-block"> 街头巷尾看上去有点破旧,但路面没见丁点的垃圾。</p> <p class="ql-block"> 种的花花草草的罐子都是废物利用,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花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开阔。一块纪念碑上,老挝与法国的国旗并列(老挝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不知是在纪念什么,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沿整洁的小路拐进,哇,这里风景独好,浓郁的热带风情,葱郁的棕榈树。</p> <p class="ql-block"> 还有舒适的户外休闲区域,看起来是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眼中的琅勃拉邦,一座浸在时光里的小城。若你想寻一处“不被打扰的舒服”,琅勃拉邦再合适不过。它没有旅游地常见的喧器,也少了过度商业化的浮躁。整座城都透着不紧不慢的惬意,走在街上只觉松弛,连风都带着让人安心的舒缓。</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是十三年前的琅勃拉邦。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至今对它怀有好感。那座小城,依旧安静地躺在时光里,等着下一位旅人,去发现它的松弛与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