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言苏中 118 聊聊正谊校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二)

丁云衍

<p class="ql-block">听,你不一定听到过的苏中故事; </p><p class="ql-block">看,你不一定看到过的苏中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断断续续办学四十五年,在国家处于灾祸频繁、困难重重之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建设人才。我们在回望这段可歌可泣办学史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代精英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业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工专的十八英雄谱:</p> <p class="ql-block">1913年3月,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土木科甲班生赴木渎实习野外测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首任校长:刘勋麟</p> <p class="ql-block">刘勋麟(1879-1941),字百荷,常州市人。民国教育家。1904年留学日本,1909年擢江苏提学司学务公所实业科科长、苏州官立工业学堂机织科主任等职。1912年,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成立,任校长。1923年学校改为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任校长。主持校政13年。 1925年调江苏省教育经费管理处科长。获颁五等嘉禾奖章。1939受上海诚孚公司委托,筹建职员养成所,以培训纺织人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邓邦逖 </p> <p class="ql-block">邓邦逖(1886-1962)江苏江宁人,民族英雄邓廷桢的后裔。 1905年官费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纺织系就读。毕业后转入英国里兹大学研究班深造。1912年学成归国,立志“实业救国”。 1913年应刘勋麟的聘请,任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主任,1925年接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带领师生,西走东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各种形式的办学,抗战胜利后邓邦逖续任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校长,使苏工专获得新生。1956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撤销。邓邦逖任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副厅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创办我国最早的建筑专业:柳士英</p> <p class="ql-block">柳士英 (1893-1973),吴县人, 中国建筑学家、湖南省建筑学会首届理事长,柳伯英烈士之弟。生于上海。辛亥革命时随兄伯英在苏州参加光复活动,并参加会攻南京之役,任先锋队营长。1912入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1923年至苏州工业学校主持创办我国最早的建筑专业。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所述,它是 “近代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开端”,并首次在建筑学科中开设城市规划课程。1928市工务局长,主持城市规划,整理旧街道,修复城内三横四直河道,辟金门、平门。1934前往湖南大学,创设建筑系。解放后,历任湖南大学土木系主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湖南工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副校长、高教部教材编审委员等职。1962年起,任建筑学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建筑学会首届理事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近代“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 </p> <p class="ql-block">姚承祖(1866-1938),字汉亭,号补云,吴县人。清末营造专家,,近代“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是“香山帮”第一个走上高校讲台的工匠。曾任鲁班会会长,后于苏州工业学校工程系任教,苏州许多住宅寺庙园林均出自他的手笔。晚年的姚承祖在祖父《梓业遗书》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的实例,绘制《补云小筑图》,著有《营造法原》初稿,为研究江南民民居建筑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创建梓义小学,在家乡创办墅峰小学,免费招收建筑工匠子弟。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现代建筑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敦桢</p> <p class="ql-block">刘敦桢(1897-1968),湖南新宁人,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刘敦桢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3年,任教于苏州工业学校建筑科;1925年任教于湖南大学土木系;1927年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32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1945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年8月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52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数学教育家:钱宝琮 </p> <p class="ql-block">钱宝琮(1892-1974)字琢如。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率先为大学师生和中学教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1907年春考入苏州江苏省铁路学堂土木科,学习成绩优异,参加月考,屡屡获奖。10月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二年级学习,1911年6月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随后又就读于曼彻斯特工学院建筑系。回国后至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任教,讲授土木工程兼代土木工科主任,1928年起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中国合金钢与铁合金生产的奠基人之一:周志宏 </p> <p class="ql-block">周志宏(1897-1991),江苏丹徒人,冶金与金属材料专家。中国金属学与金属热处理的带头人之一,中国合金钢与铁合金生产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先后任职上海炼钢厂、汉阳铁厂、交通部技术研究所并担任领导职务,任教苏南工专、交通大学等。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 新中国首批水利专家: 刘衷炜</p> <p class="ql-block">刘衷炜(1900-1968)字宗怀,吴县人,1920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解放前历任苏州太湖水利委员会副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等职。1949年8月至1956年8月在苏州苏南工业专科学校任教,担任水力学、水文学、治河工程、砖石结构、地基和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56年9月随院系调整由苏南工专合并至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曾任给排水教研组主任、教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 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 刘靖基</p> <p class="ql-block">刘靖基(1902-1997),江苏常州人。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后在江苏苏纶纱厂、宝成纱厂任职员、经营部主任和上海裕靖棉织厂任经理。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顾问,中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 秦邦宪</p> <p class="ql-block">秦邦宪(1907~1946),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自1921-1925年求学于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预科及专科。在校期间关心时局与社会,接受进步书籍和讲演的熏陶。加入政党“国民党”和“共青团”。任苏工专学联主席和苏州市学联主席。后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到莫斯科大学留学,逐步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央委员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934年10月,参加并组织了长征。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后因飞机失事,是著名的“四·八烈士”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毛泽东、秦邦宪 </p> <p class="ql-block">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图为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秦邦宪、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p> <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等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包括叶挺将军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曾为第五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的 周学熙</p> <p class="ql-block">周学熙(1907-2001)字 安国,又名周演行,苏州人。就读于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高中部(后并入苏州中学),与秦邦宪同学。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介绍秦邦宪入共青团。1926年初任共青团苏州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4月中共江浙区委指定共青团苏州特别支部书记周学熙担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第五任)。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积极开展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2、 中央美院院长 吴作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作人(1908-1997),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出版有《吴作人画集》《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的艺术》等著作。1914年,入读省立第一师范附小;1921年,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附属中学。1924年,入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高中部(后并入苏中)。1927年入读于上海艺术大学绘画系;;1930年5月,赴法国进修素描。回中国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 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油画系教授;195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79年3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代主席;199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参事委员会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的“吴作人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 被毛泽东誉为“工农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王诤 </p> <p class="ql-block">王诤(1909-1978),江苏省武进县人。就读于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高中部(后并入苏州中学)。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台大队长,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兼通信主任,军委通信联络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三局局长,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学研究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四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中国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之一:张大煜</p> <p class="ql-block">张大煜 (1906-1989)字任宇,出生于江苏江阴,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1925毕业于苏工专高中部。中国催化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任所长。1954年至1967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58年至1978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 [4];1977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任顾问兼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年设立的中国催化奖之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张大煜学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程民德</p> <p class="ql-block">程民德 (1917-1998),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1935年毕业于苏州工专纺织科,考入浙江大学。1949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50年1月回到中国,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52年转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并担任数学分析与函数论教研室主任;1955年至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副主任;1978年至1988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至1986年担任北京数学会理事长;1985年创办英文杂志《逼近论及其应用》并担任主编;1986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在军事通信和指挥自动化方面作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的: 陈太一</p> <p class="ql-block">陈太一(1921-2004),江苏省宜兴人,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1938年,考入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 。1944年从广西大学毕业;1946年获得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硕士学位 ;1947年2月担任广州第六区电信管理局工程师;1952年担任张家口军委工校副教授;1958年担任西安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无线工程系副主任;196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1978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总工程师;198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7、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资本论》研究中国第一人:张薰华 </p> <p class="ql-block">张薰华(1921-2021),江西省九江人。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就读了苏州工业学校土木科专业,并参加了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学生抗日救亡协会。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复旦大学教授、经济学系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上海经济学会副会长。他专于经济学基础理论,特别是《资本论》研究。著有《〈资本论〉提要》(三册)、《〈资本论〉中的再生产理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曾任新中国商业部部长的:胡平</p> <p class="ql-block">胡平(1930-2020),浙江嘉兴人,中共党员。1946年至1948年,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纺织专业学习。1948年12月参加革命 。曾任商业部部长、福建省省长。著作有《胡平商业文化论集》、《论商业文化》、《改革开放亲历记: 胡平访谈录》、《魅力·活力·动力——再论商业文化》、《经济市场化与流通新秩序》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学校、校友和网络,如有异议请告知) (1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