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国粹〔散文〕

欧阳华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有幸走进戏院,观看传统京剧《白蛇传》,正逢台上两位旦角对舞。一位身着白袍绣蓝花,红腰带束出纤纤楚腰,她手臂高举如白鹤展翅,发间珠翠在灯光下流转着细碎的光。另一位则立在浅色幕布前,绿腰带衬得她愈发端庄,双手垂落如古画中走出的仕女。她们一动一静,恰似春水与秋山,各自成景,又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后台的更衣镜前,我见过不少旦角梳妆。有位姑娘穿着淡蓝古装,手里攥着一截白绸,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眼神流转。另一位系着彩带的女子倚窗而立,阳光透过窗格落在她发间,映得那繁复的珠钗泛着柔和的光。最难忘的是角落里那位白素贞,她披着素袍,仿佛从古卷中走出,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仙气。</p> <p class="ql-block">红妆最衬喜庆,也最显威仪。那日见一位花旦头戴赤金凤冠,身上朱红绣袍层层叠叠,站在渐变的金幕前宛如朝阳初升。她不言不语,只将水袖轻轻一扬,便让人想起"朱楼映日"的诗句。这抹红色,是戏台上的点睛之笔,也是国粹里最浓烈的一抹色彩。</p><p class="ql-block"> 戏台上的故事,总在水袖轻扬间流转千年。我常想,那些绣在衣袂上的花纹,是不是也藏着前朝某位画师的心事?那些头上的珠翠,是不是也听过无数个寒夜里的练功脚步?国粹之美,不在博物馆的玻璃罩里,而在这些活生生的呼吸与律动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