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妈读经典0901

🍊橙子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格物班学习的第12周第78天,学习阳明先生的《与答魏师说书》的第1天。</p> <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在书信中说到魏师说已经觉察到问题所在,所云“任情任意,认作良知,及作意为之,不依本来良知,而自谓良知”。“意”和“良知”是不同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是我们面对事物时瞬间涌起的念头与想法。它如同多变的云朵,受外界的影响而飘忽不定,其中既有纯粹的善意,也夹杂着私欲的杂质。就像生活中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脑海中可能会闪过据为己有的念头,这便是被私欲蒙蔽的“意”;而看到他人陷入困境时,内心本能的同情与想要帮助的想法,则是善意的“意”。但无论是善是恶,“意”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容易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之相比,“良知”则是我们内心深处固有的天理,是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超越了世俗的纷扰与私欲的束缚,是一种纯粹而客观的存在。每当我们面临选择,良知总会轻声提醒我们是非对错,就像看到老人跌倒,良知会毫不犹豫地驱使我们上前搀扶,无需任何功利的考量。</p> <p class="ql-block">“意”与“良知”的区别,让我深刻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意”的纷繁复杂所迷惑,做出违背内心良知的选择。学习阳明心学,就是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每一个起心动念间,用良知去审视“意”的对错,去除私欲的干扰,让良知成为我们行为的主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先生所说:“依得良知,即无有不是矣。”当我们真正领悟并遵循良知的指引,我们的人生便会充满光明与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愿以良知为帆,以行动为桨,在人生的海洋中坚定地驶向至善的彼岸,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