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玉米

江苏邵世新

<p class="ql-block"> 粘玉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邵世新/文/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秋前后,菜市场上就会有很多周边农村的百姓推着小车,车上码满了没有剥皮的玉米,每个摊前都会围满了很多人。每天早上逛菜市,见到我后会买上几根,毕竟这个农作物,季节性比较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真的是错过了,要等一年。</p><p class="ql-block">买回的玉米放在水里直接煮,吃到嘴里老香了。还有一种做法,用刀把玉米粒切下来,然后和大米一起蒸做米饭或熬粥吃,那滋味也是悠长的。</p><p class="ql-block">粘玉米好像是近几年才有的,真正的粘玉米,吃在嘴里粘牙,的确好味道。还有一种彩色玉米,有酱紫色,黑色,红色,有一次我专门数了数,一根玉米上7种颜色只多不少。都说是转基因的,虽然好看,但口感差了些。</p><p class="ql-block">粘玉米刚上市的时候,要卖到5块钱一斤。可能要接近尾声了吧,市场上也便宜,早上逛菜市一问,才两元一斤。</p><p class="ql-block">卖粘玉米的老妇告诉我,今年干旱天热,也没时间浇水,保证绝对是绿色食品,你看看还有虫子。看到她剥玉米那粗糙的双手,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她的摊前有一把刀,专门用来削那些被虫子咬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买了4根,刚好4元钱。我和农妇打趣道:一元一根。提前批棒子,要比秋后要赚得多。老妇立马应道:那当然,但是也累。</p><p class="ql-block">有人告诉我说,趁着这个季节还有,多买一些粘玉米。煮熟了放在冷冻里,吃到春节也不会坏。可我总觉得,冻过的玉米没了时令的鲜活气,吃不吃、买多少,随缘就好。</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刷到几段和玉米有关的短视频。有一段是几个打扮鲜亮的姑娘,开着车去农村郊游,路过玉米地就跑进去“偷”玉米,夸张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看她们的样子,也不缺买玉米的钱,大抵是图个新鲜劲儿,还有就是想体味一下儿时的味道吧?</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拍段子。同样的场景,我看到好几个版本。有一个让我一时忘不掉。</p><p class="ql-block">那应该是一家三口回农村看奶奶,返程时路过苞米地,孩子吵着要摘。父母拗不过,便停下车摘了几根,最后妈妈把二十块钱装进纸包,用布条仔细系在玉米杆上。不管这场景是真实还是摆拍,也不管农户能不能看到,这份“不白拿”的心意,一下子显得格外温馨——给孩子的三观教育,从来都藏在这样的小事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