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武威文庙,这里充满了书香气息。文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圣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漫步在文庙内,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b></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威文庙大成殿前有两株古槐树,树龄分别为670年和580年,枝叶繁茂,见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变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块刻有书法的石碑静静地伫立着,碑文为“余长安时寄仲醇书”,作者为左宗棠,碑文内容为行书,旁边有左宗棠的签名和印章。石碑下方有一个黑色的铭牌,上面写着碑文的详细信息,让人不禁驻足细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刻有白色的书法文字,石碑下方有一个木制的底座,石碑旁边有一块小牌匾,上面写着关于书法的介绍,作者为曾国藩,让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块黑色背景的石碑上刻有白色的书法文字,内容为“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右下角有落款“梦终坎”。石碑下方有一个黑色的标牌,上面写着“林则徐行书对联”,让人感受到文人墨客的才情。</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书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几位身穿传统服饰的人陪着女壮元沿着红色地毯行走,手持黄色布幔,背景中有几块写有“肃静”、“回避”等字样的红色横幅,周围是高大的树木和红色的墙壁,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位穿着红色传统服饰的女壮元站在一个装饰精美的神龛前,神龛内供奉着身穿黄色长袍的孔子。旁边有两位身穿传统服饰的人物,左侧有人用手机拍摄,背景中可以看到其他参观者和装饰华丽的墙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威文庙作为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核心建筑大成殿的祭祀格局严格遵循儒家礼制,正中供奉孔子像,两侧配置“四配像”与“十二哲”像,形成等级分明的祭祀体系。这一布局不仅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更通过雕塑群像完整呈现了儒家思想传承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孔子像旁塑“四配像”,即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四位儒家代表人物,象征孔子思想的直接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状元桥位于大成殿前,是武威学子祈福的圣地,桥上挂满了祈愿金榜题名的红色布条,每一根布条都承载着学子们的梦想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座檽星门建筑前,悬挂着“檽星门”的牌匾,武威文庙檽星门是明正统年间(1437-1439年)建造的一座四柱三间木质牌楼,位于文庙中轴线上,为祭孔礼仪的象征性建筑,兼具河西地方特色与儒家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檽星门采用四柱三间的木结构,斗拱层叠,檐角飞翘,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其形制遵循明代文庙规制,与泮池、状元桥共同构成文庙前导空间。立柱朱红,顶部贯穿牌楼,象征“尊孔如尊天”的礼制思想。门两侧装饰华丽,红色的柱子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榜题名的女壮元走在前面,后面跟随几位同样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他们手持写有“肃静”、“回避”等字样的红色旗帜,背景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环境显得庄重而肃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