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将军与抚顺

杜玉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抚顺市党史学会向杨靖宇将军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赠送杨靖宇将军煤精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30日下午,抚顺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俊、副院长闫其涛、历史研究所所长兼党史学会秘书长丁美艳和抚顺市党史学会负责人杜玉祥、彭壮飞及相关同志到辽宁电视大厦,向来辽参加抗战纪念活动的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及其夫人程新春赠送杨靖宇将军煤精塑像。这尊塑像高26厘米,底座前面刻写“杨靖宇将军”、后面刻写“抚顺市党史学会”,由抚顺市煤精雕刻非遗传承人杨擎宇雕刻制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继志先生收到塑像后,心情激动,当场表达了欣喜和感谢之情。他说,爷爷杨靖宇到东北工作的第一个职务就是担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领导武装抗战后,更是在抚顺山区留下了大量的战斗足迹,这段经历在爷爷的革命生涯中分量很重,今天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抚顺市党史学会赠送的煤精雕刻塑像,很有抚顺特色,体现了抚顺工业城市特质,凝结了抚顺人民对英雄的敬重、爱戴和缅怀,感谢抚顺人民送来这份特别的礼物。此次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表示,抚顺市是杨靖宇将军工作和战斗的重要地区,在西露天矿、龙岗山、小四平村、黑石头村等地,留有杨靖宇将军革命战斗的丰富红色印记,市社会科学院和市党史学会长期研究关于杨靖宇将军及其领导的抗联一军革命斗争历史,特别是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的特殊时间节点更是集中推出相关成果,加大力度宣传英雄事迹及其革命精神,今天敬赠塑像亦是表达对这段历史的重视与纪念,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研究,创新宣传,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传承好、弘扬好东北抗联精神持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抚顺市社会科学院丁美艳撰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马尚德到张贯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尚德是河南当时唯一一位向中央推荐的后备干部。1928年冬,他参加了由周恩来亲自筹划并授课的中央军政干部培训。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马尚德听取了周恩来的政治、军事工作报告等课程,还阅读了大量党内文件和专题资料,自身认识得到显著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习结束后,周恩来找他谈话,询问他是去全国总工会还是去苏联学习军事知识,他表示听从组织安排。周恩来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组织上安排他去苏联。到达奉天后,由于办理出境手续出现问题,耽误了行程。党中央为加强对东北革命斗争的领导,经谢觉哉推荐,已于6月7日决定派刘少奇(化名赵之启)出任满洲省委书记。7月14日正式到任,刘少奇到任后,立即对东北的工作作出重新部署,最受关注的抚顺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煤矿,千金寨矿因煤量多质好,又有“日进斗金”的“吉兆”,已成为抚顺煤矿的代表。当时抚顺有产业工人9万余人,其中矿工6万人,满铁工厂、铁路、电厂各1万人。马尚德受党组织派遣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深入抚顺煤矿矿区,与矿工同吃同住,带领工人开展了对敌斗争,主要有组织罢工:当时抚顺矿区矿工面临高死亡率、被裁减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等问题。杨靖宇号召矿工团结起来罢工,从经济上卡住日本人。在日本矿主提出谈判后,他带领矿工代表提出立刻召回被裁矿工、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加班加点须额外付钱等复工条件,最终迫使矿主答应,罢工取得胜利 ;发展组织:杨靖宇深入矿工群体,与他们同寝同食,通过帮助老矿工等行为获得信任,逐渐成为核心人物。他还采用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紧密团结矿工,并积极发展党员,使抚顺支部的党员从原有的8名增加到了24名,为日后的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 ;宣传教育:杨靖宇向矿工宣传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和抗日意识,让矿工们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斗争热情,为开展大规模的反日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9年8月30日,马尚德因领导工人斗争而被捕入狱,但他坚贞不屈。他在狱中接触到《田中奏折》的内容后,有感而发写下感怀诗《田中奏折》,诗句“世上岁月短,囹圄日夜长。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表现了一位革命者在民族危机之际身陷囹圄的焦急心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靖宇的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林省档案馆2月21日首次公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一封信件档案。这份形成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珍贵档案,为研究东北抗联配合全国抗战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新实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次公布的档案系七七事变后,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杨靖宇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一封信件。这封信在1937年10月的一次战斗中被日伪劫掠,并译为日文进行存档,现存于吉林省档案馆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全宗。据抗联老战士的回忆与相关资料核对,这封信应该发现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收信人是三师副司令李秀廷,他曾报号"金山好"活动区域在今抚顺清原。李秀廷(1905——1939),乳名李四,兴京县大苏河南天门村(今清原县大苏河乡)人,祖籍山东省莒县南关内。从少年起就给大户人家当"半拉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奔兴京县(王紫宸)王彤轩,参加了他组织的抗日大刀会。后编入辽宁民众自卫军李春润领导的第6路军,参加抗日活动。1932年9月15日奉命随梁希夫率大刀队从抚顺南花园、平顶山向市区发起进攻。战斗中杀死杨柏堡采炭所所长日本人渡边宽一。9月16日晨3时许撤出抚顺时梁希夫、金山好带领大刀队捣毁了日寇的大烟馆,缴获大烟土数百斤。民众自卫军打死日寇10余人,致使抚顺矿全部停电停产,抚顺日军迁怒无辜的平民百姓,在守备队中队长川上岸、宪兵分遣队队长小川一郎等指挥下,日本军队血洗平顶山。酿成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三千多手无寸铁的百姓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金山好的山林队以大苏河、沙河子、三十道河子为根据地,並经常活动于清原、兴京、西丰、开原等山区,不断打击日寇、反动军警,他们的队伍逐步扩大到300多人。当时,伪清原县公署编的《清原县一般状况》中曾写道:“金山好共产匪等二百余名,凶残肆虐,窜扰七、八各区。”清原沙河子、三十道河子等沟沟岔岔是金山好的活动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2月整体加入抗联3师编制,他的100多人改编为4个中队,每个中队30多人,金山好带领自己的山林队虽然仍然以单独行动为主,但也经常配合三师作战。在金山好的协助下,抗联三师打了不少漂亮仗。1938年11月,东北抗联的战斗环境越来越艰苦,三师奉杨靖宇之命东撤,金山好带领二十多人,也跟随柳万熙进入到长白山腹地。在日伪军大举进攻中,金山好与部队失去联系,他只得带着剩下的十几个人回兴京县老根据地。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不久金山好只身辗转乘船回到老家山东省莒县。他在老家组织起一支队伍,准备带领队伍返回东北继续抗日,不料被自己的姐夫吴惠廷告密,金山好被逮捕。敌人残忍地把金山好钉在门板上,然后用刺刀一刀一刀地挑、刺,金山好面对日寇残暴酷刑,义正言辞地控诉敌人的罪行,号召群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三师战士王有回忆:三十道河子狍子圈有二个,三十道河子西岗、玉花园、杨家店都各一处有密营。当时这种密营地叫子“牄子”,一个牄子大的装五、六十人,小的二、三十人,牄子里铺上蒿子叶。当大雪封山时,就在里“猫冬”,吃的粮食在上冻前,拎来备足,吃的是小米高粮米,咸菜、芥菜,芥菜疙瘩比肉都难找□。我记得狍子圈密营地“牄子”,在一九三七年冬底被日伪军抠了,拉走六大马爬犁越冬过年的吃会,未伤着人。在“牄子”里越冬都抱着枪坐着睡。不能脱衣服,不能躺下睡。只能一个挨一个坐着。一直坐到春天,化冻后才能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2月,包括杨靖宇本人在内的17支抗日武装的首领,云集临江县城墙砬子街召开会议,一致同意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名义首先讲话,他分析了东北的形势,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告诫各路抗日首领:“斗争将是长期的,今日联合,万不可遇难而退。”各路抗日军首领纷纷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不分信仰,枪口一致对外打击侵略者!联合起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会上,一致通过《南满抗日联合军斗争纲领》,还郑重投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李红光为总参谋长,宋铁岩为政治部主任。会议还一致同意取消山头,统一编成南满抗日联合军序列,共8个支队。这是一个完全由共产党领导、在广泛统一战线基础上建立的抗日领导机构。至此,以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为骨干,南满地区的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基本上联合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消息一传开,东边道已沉寂一年多的抗日局面也活跃了起来,许多潜伏在长白山地区的自卫军、义勇军、国民救国军等,从蛰伏的森林山寨里涌出来,纷纷表示愿意与“扛鼎扬旗”的杨司令共同抗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