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甘南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然而,不要忘记甘南更拥有厚重的红色记忆。当你徜徉在若尔盖花湖栈道上欣赏湿地风光时,你可知道脚下可能正是当年红军艰难跋涉的草地沼泽;当你惊叹石匣子扎尕那的山峰奇峻时,你可想到当年红军曾在这里夺取更为险峻的腊子口。 可以说,甘南是一个既能满足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又能进行一场深刻历史教育和精神洗礼的独特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撰写本篇红色游记时,正值腊子口战役胜利90周年和抗战胜利80周年,这是时间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正是当年红军的不屈不饶、浴血奋战,给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希望;正是红军在哈达铺“到陕北去”的历史抉择,打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选取66张旅途照片,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文本模版,在一首磅礴激昂的乐曲声中,重温红军力克天险腊子口的壮举和红军在甘南的伟大历程。</p>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4日下午,我们结束扎尕那的游览,驱车前往腊子口景区。腊子口与扎尕那同属甘南迭部县,位于扎尕那前往陇南宕昌县的必经之地,也是甘南环线游中必到的景点,无论是团队,还是自驾游。</p> 腊子口距离扎尕那约120公里,经过近2个小时的行驶,我们进入到腊子口景区。此时,红色的元素开始多了起来,路边的围墙上也篆刻着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文字。 我们首先来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腊子口位于甘南迭部县的腊子口乡,1935年9月16日,红军在这里攻克了天险腊子口,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将红军困死在雪山草地的计划,打开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通道。为了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腊子口建立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和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纪念馆正门口的草地里,矗立着二位红军战士的塑像,生动、可爱。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为一栋三层建筑,2005年开馆。 <p class="ql-block">今年,恰逢腊子口战役胜利90周年,偶遇武警甘南支队在这里搞“重温光辉历史、铸牢政治忠诚”活动。</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侧面的小广场上,一堵长城状的墙上,有一幅描写军民鱼水情和腊子口战役的大型浮雕,旁边是毛泽东的诗词《满江红》。</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间,是一尊“胜利的号角”雕塑。</p> 走进纪念馆,进入眼帘的是一组以毛泽东为中心的腊子口战役决策者、指挥者的大型人物组雕。 从左到右: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林彪。 <p class="ql-block">前言中写道,“腊子口,中国革命的红色地标“,“巍峨腊子口,铸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并简要介绍了腊子口战役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9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甘南,9月12日在甘南达拉乡俄界村召开著名的“俄界会议”,确定了北上方针。9月16日攻克天险腊子口,1936年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进入甘南,挺进陕北。纪念馆大厅柱子上的红一、红四和红二方面军,蕴含着红军在迭部的这段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主要通过人物组雕、历史图片、蜡像沙盘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红军在甘南(特别是迭部)的宏伟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红军攻克腊子口等重要战役和事件。</p> 还摆设了一些长征时的文物,包括草鞋。 纪念馆中的“俄界会议”人物组雕。1935年9月12日,召开的”俄界会议“是红一方面军抵达甘南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纠正了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保证党中央北上方针贯彻实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p class="ql-block">旁边铭牌上介绍到,“俄界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李维汉、杨尚昆、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清等,周恩来因病未能到场。</p> <p class="ql-block">在“突破天险 神兵天降”部分,纪念馆利用腊子口历史照片和红军战士攻克腊子口的画作,生动地再现了激战腊子口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不仅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后,红军顺利进入甘南,并于9月20日进驻哈达铺,最终走向陕北。聂荣臻后来评价:“腊子口一开,全盘旗都走活了”。</p> 腊子口战役旧址 <p class="ql-block">结束纪念馆的参观,我们继续前往腊子口战役遗址参观。遗址距离纪念馆约3公里,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矗立在209省道南侧路边。</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底座旁的铭牌上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腊子口战役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2006年5月25日”。</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甘肃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坐落于腊子河畔。 <p class="ql-block">腊子河的大理石栏杆上,装饰有“激战腊子口”、“过草地”等系列浮雕。</p> <p class="ql-block">当天,举行“重温光辉历史、铸牢政治忠诚”活动的甘南武警支队官兵为纪念碑敬献了花篮。</p> <p class="ql-block">道路北侧的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大型人物组雕。表现的是红军战士英勇冲锋、夺取腊子口的场景。很多游客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209省道路边还矗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腊子口战役旧址”的牌子。</p> 腊子河旁,架设了一条木质栈道,通向腊子口战役旧址。 <p class="ql-block">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流湍急的腊子河。</p> 历史上,腊子河上架设了一座小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c8e22186=""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br></div></div> 如今被石桥所替代。<br> <p class="ql-block">当年,国民党军在桥头修筑了碉堡,并配置了重机枪活力网,构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行”的局面。1035年9月16日,凌晨红军采用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侧翼迂回(由一名绰号“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率先攀上悬崖峭壁,后用绑腿拧成的绳子接应其他战士登上崖顶,迂回至守军侧背)相结合的战术,于清晨6时全面占领天险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今天,碉堡上方的岩壁上,还刻着“天险腊子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紧跟毛主席”的标语。</p>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p class="ql-block">离开腊子口战役遗址,我们沿着209省道继续行驶。209省道又称南腊线,是连接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的重要通道,当年红军取得腊子口战役的胜利后,从这里走向哈达铺。穿越腊子口隧道,上面的“畅行三色南腊,相约七彩陇南"十分吸睛。这里的“三色南腊”指的是南腊线上,红色的精神底蕴、绿色的生态根基和橘色的公路文化品牌。</p>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正门。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1985年10月正式建馆并免费开放,其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 <p class="ql-block">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1935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9月18日到达这里。随后,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8月也来到这里。图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景区全景图,包括纪念馆和当年红军居住的街道-红军街。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且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眼前是一宽敞的广场,广场中间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有一座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上方是三面代表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的旗帜,上面写有“到陕北去”四个大字。哈达铺不仅被誉为“加油站”,它更重要的地位是,党中央在这里作出“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侧矗立着以毛泽东为中心的人物组雕,毛泽东挥手向前,似乎是在高声大喊:“到陕北去”。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为长征指明了最终目的地,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 当时,正好有一群学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走进纪念馆,大厅中间是一组以毛泽东为中心的人物塑像。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的前言中,是这样介绍的:“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干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在这里,红军得到了困顿至极后的物资兵源补充;在这里,红军建立了以哈达铺为中心的地方苏维埃政权;尤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得悉陕甘还有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重大喜讯,从此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展板上,详细记录了红军抵达哈达铺后,当地民众为红军提供给养住房等数据资料,包括毛泽东居所-义和昌药铺的照片。1935年时,哈达铺是商贸重镇,物产相对丰富,因此,哈达铺有红军“加油站”的美誉。</p> 哈达铺为回民地区,纪念馆墙上,挂着红军进入后制定的《回民地区守则》,左侧墙上悬挂的油画展现了红军进入哈达铺,红军与当地民众融洽、和睦的场景。 <p class="ql-block">展厅墙上,还有大量那个年代国民党关于“剿匪”的电文,以及1935年9月18日哈达铺会议后,彭德怀、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发给张国焘、徐向前的电文,题目是“继续北上,争取群众,创造陕甘宁边区”。</p> 墙壁上,悬挂有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回忆在哈达铺时的经历与感想。此外,馆内还珍藏有大量革命文物,特别是还收藏有胡耀邦、张震、萧克、杨成武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的题词、手迹、墨迹共116幅,这些也被称为“百将墨迹”。 除图文资料外,纪念馆还以利用幻影成像、人物组雕、景观模型等多种形式,立体地展现红军在哈达铺的那段历史。 哈达铺红军街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东南侧,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写有三个大字“红军门”,透过牌楼可以看到,里面街道两旁悬挂着一面面红军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另一核心景区-红军街,红军街长约1200多米。</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包括毛泽东等领导及军总指挥部等都设在这条街上。因此,它被誉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是红军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去时,整条街道空空荡荡,显得有点冷清,只有少数商铺在对外经营。</p> 这里的商铺,主要经营当地的土特产,包括宕州府著名的四宝:党参、当归、红芪和黄芪。宕昌是个千年古城,古时叫宕州府,这里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气候,赋予了宕昌丰富的生物,其中,中药材种类达692种,其中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大黄等名贵药材种植面积达40万亩,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 还有宕昌的美食小吃,这家店铺柜台上摆满当地的宕昌糖饼和洋芋饼。 正感觉有点冷清之时,偶遇一群学生在此参观游览,街道顿时热闹起来。 原来 ,这是兰州34中学在这里开展教育活动。哈达铺距离兰州约300公里,兰州火车站到哈达铺站只要2个小时,还是非常方便的。 <p class="ql-block">这家庭院正在开展有关红军内容的情景剧拍摄,倒是给冷清的街道带来些许生气。</p> <p class="ql-block">房屋山墙上的巨幅壁画展现了当年当地民众欢迎红军的场景。</p> 这里是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宅子。 这里以前是哈达铺的“义和昌”药铺。 “义和昌”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 <p class="ql-block">现今"义和昌药铺"临街的铺面是按原貌修建的,里面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陈列室,分别以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景式地向人们展示当年红军长征过陇南的相关史料。</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这幢建筑为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居所,为历史老宅。</p> 中间正厅是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室。 左间是毛泽东住室。 右间是张闻天住室。 <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结束了哈达铺的参观,驱车前往宕昌县城,入住这家“宕昌官鹅沟豪生温泉酒店”,一家条件相当不错、但没有挂星的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腊子河岸边,祝愿我的祖国日益强大,祈愿我的同胞幸福安康!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下篇游记《<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yba4i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陇上江南·官鹅沟 — 甘南环线自驾游记(十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