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符确坚</p> <p class="ql-block"> 父亲符确坚,原名符敦秀,海南省文昌县人。1906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反动派白色恐怖围剿残杀共产党人时,父亲改名为符确坚,就确立了信仰和坚持革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符确坚历任,中共文昌县21区区委书记,琼东县苏维埃政府巡视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文书科科长,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中央政府直属队总支书记。1934年10月,符确坚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途中任没收委员会保管科长。到达陕北后,符确坚任中央政府财政部文书、科长兼印刷所长。1936年任财政部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中央政府直属队总支书记。</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符确坚历任,中央政府财政部秘书长。1937年底,符确坚到江西新四军军部参加组建工作,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统计科科长、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机要秘书。1938年5月,任新四军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统计科科长,干部科科长,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直属总兵站政治委员,新四军一师3旅政治部副主任,一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第3旅副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0师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第23军政治部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历任,第2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31军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留下的笔记本,他的亲笔。虽然年代已久远,纸张已泛黄,但每一滴退色的墨迹都蕴含着一位老共产党员对信仰和事业的坚定立场。那些密密麻麻的学习心得和工作计划,每一笔划都凝聚了一位老政治工作干部的经验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父亲长期在军队担任政治工作的主官。他坚信政治思想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军队政治工作的核心作用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巩固战斗力根基,维护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为军队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始终坚持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团结干部战士,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战胜敌人。父亲在各层面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和贡献,受到各方面的一致肯定。</p> <p class="ql-block">父亲深知革命理论学习的重要,在战争年代,他到处收集马列主义理论和各种进步书刊,有空就看书作笔记,他房间的油灯常常是营区最后熄灭的,部队行军时也不例外。在长征途中,深夜他的住处还会传出吱吱的镌刻钢板的声音,为宣传政策严明纪律、表彰优秀撰写文章,镌刻钢板油印简报。过去家中曾保存着,父亲在战争年代使用的长方形钢板和赛璐璐多功能规尺等工具,可惜这些宝贵物件,在特殊年代遗失。</p> <p class="ql-block">父亲深知没有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他自己的要求下,经组织安排,他先后到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和华中党校,系统学习马列理论和毛泽东著作。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队许多思想上的难题,他一出面就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有许多进步青年,找到新四军军部要求参军。当时因王明右倾投降主义,不准新四军扩编,所以部队无法留下那些热血青年。劝阻的工作十分难做,有部分小青年跟着部队,谁都劝不走,甚至惊动到军首长。那时父亲任军政治部干部科长,他主动出面去做工作,与这些青年一一谈心,既讲抗战形势,和部队纪律的严明规定,又讲理想与现实,告诉年轻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形式都在抗日,都需要战士。终于说服了他们愉快离开,为此,受到军首长的表扬。</p> <p class="ql-block">1940年4月,军直属总兵站因政治思想工作不力,管理不善,造成部队凝聚力不强,工作质量不高,影响了部队建设。父亲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军政治部便调他担任政治委员去改变部队面貌。他到任后,深入连队调查研究,对部队进行集体荣誉感和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的教育,整顿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总兵站的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军首长和机关的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战争中,父亲先后担任旅副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他根据作战需要开展政治工作,作深入浅出的报告,组织部队进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立功受奖运动,并根据不同战役,不同敌人,不同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战前动员,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以保证圆满完成各项战斗任务。</p> <p class="ql-block">父亲从入党那天起就把在任何条件下坚持党性原则,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用实际行动树立起良好的榜样。1944年8月,父亲任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区新建第二旅一位旅级领导,带一个团前往华丰接受日军投降。由于组织不严,连队一到受降地出现违纪现象。军区知道后立即将这位旅级干部当场扣押,并宣布撤职查办。父亲知道后,不赞成这种简单的处理。虽然这个干部不是他同一个单位的,但在军区党委会上父亲毫不含糊地提出,要严肃我军的纪律,但这件事的性质主要是工作方法有问题,就应该以思想教育和吸取教训为主,处理干部除了政策依据,更不能草率。后经上级党委研究采纳了他的意见,挽救了这个多年培养的干部。</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父亲历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他根据部队任务的转变,干部待遇条件的改善,以及和平环境的影响,人员成份的变化等因素,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父亲的笔记本中,有关记录干部战士思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笔记就有几大本。他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工作的有效性。父亲为部队永保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废寝忘食呕心沥血。</p> <p class="ql-block">1957年南京军区党委根据大多数干部都从战争年代过来,年龄渐大,身体不好的状况,需要扩大军区总医院。有一些同志认为这是浪费不理解,父亲亲自出面做教育解释工作,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由于集中使用医疗资源,尊重和信任医学专家,极大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后来南京军区总医院,成为华东地区医疗质量最好的部队医院。</p> <p class="ql-block">他处处事事关心同志,甚至连一些干部的婚事也时时挂在心上。在解放初期,部队中大龄干部的婚姻问题当时是个难题。当时父亲在23军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极力主张部队适当吸收一些女兵,负责宣传、打字、医务等工作。甚至自己生病住院前,还亲自为三位干部当主婚人,办完他们的婚事后才去住院治疗。他看到23军干部的幼儿渐渐多起来,有的干部因孩子无人照顾而分散工作精力。为了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他亲自与上海儿童福利会联系,争得一万元的捐款,并请求福利会帮助培养幼儿教师,很快便把23军幼儿园办起来了,解决了干部群众的后顾之忧,推动了部队工作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他始终坚持“任人唯贤”“重在表现”的干部政策,从不搞亲疏和关系网。凡干部提拔使用他都会亲自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情况再上报党委。军区有几个师级干部,按当时标准家庭出身不够好,有人反映不能重用,父亲并不认同,他坚持只要符合晋升标准就予以使用。对不符合干部使用原则的事他坚决不做。一次一位领导干部调南京军区工作,提出把在原单位几个亲近的人一同调入机关,父亲没有同意不予办理。</p> <p class="ql-block">我家一位亲戚在偏远地区任职,夫妻分居困难较大。有人认为只要父亲一句话就可以提拔至少可以调到条件较好的城市,但他坚持原则决不滥用手中权力。</p> <p class="ql-block">不知情者认为他是个不讲人情的领导,实际上他对干部群众满腔热情,凡是他知道了哪个干部战士有困难,只要力所能及就一定会去解决。父亲的司机陈福华,他母亲患严重白内障。父亲听说后,请她住在家中,亲自联系总院和医生,并从工资中拿出60元交给小陈带母亲去看病。哪个家庭不和睦他也会上门调解。一些家属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系安排。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干部群众都愿意与他接近,到家中串门谈心,遇事愿意与他商议,他在同志们的心中是一位可敬可亲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每当翻看爸爸的笔记本,都是那么亲切,那么受感动和激励。忘不掉,那最艰难困苦的年代,爸爸鼓励我相信组织,相信党! 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严格律己,还教我如何写入党申请书…这些情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符确坚将军手书原稿 </p><p class="ql-block">(为23军战斗英雄簿题词) </p> <p class="ql-block">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是共和国的脊梁,是共和国的英雄,是党的好战士,他们的高尚品格和执念,我责无旁贷永远学习和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