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家

Sun

<p class="ql-block">  人生行旅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如暗夜中的灯火,照亮前路,亦如寒冬里的暖阳,温润心灵。这份温暖,于我而言,源自一个特殊的“家”——山东金融文学创作中心。它并非由血缘维系的传统家庭,却以其独特的凝聚力与感染力,为我们这些金融文学爱好者构筑了一个精神上的归宿,一个充满了理解、支持与共同追求的“温暖的家”。</p> <p class="ql-block">  回溯至2017年5月20日,一个寻常又特殊的日子。我怀着几分忐忑,陪同妻子前往济南章丘的香草园,参加山东省金融文学创作中心举办的《银海帆歌》新书发布暨文学采风活动。内心的不安,源于自己几乎是个“文学盲”,如今骤然踏入文学圈,周围皆是金融文学领域里的作家,不禁自问:这样的环境我能适应吗?然而,这份忐忑很快便被接踵而至的温情所驱散。我们一路辗转,抵达时已迟到一个多小时,内心满是歉意。意想不到的是,贾善耕主任并未因此流露丝毫不快,反而体贴地安排其他文友先行用餐,自己则与几位会务人员静静等候。及至香草园度假村,创作中心秘书长林毅早已如一位亲切的邻家小弟守在门口,热情地迎上前,不由分说接过我们手中略显沉重的行李箱。步入那硕大而别致的蒙古包宴会厅,李会启简洁高效地为我们办理登记,递上材料,并暖心地嘱咐我们先洗手吃饭。贾主任则如一位宽厚的长兄,关切地询问我们途中的情况。环顾四周,其他餐桌的用餐已近尾声,唯独主桌筵席未动,贾主任、柴行长、裴老师等人仍围坐闲谈,分明是在等待我们的到来。那一刻,一股暖流自心底油然而生,初次踏入这个集体的陌生与局促,瞬间消融在无言的尊重与守候之中。这并非刻意的客套,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贴与包容,宛如家人久别重逢般的自然与真挚。</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初次见面的礼遇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家”的温暖,那么随后的深入接触则让我彻底融入了其血脉相连的肌理之中。下午的活动,新书发布、文学交流、征文颁奖,井然有序又充满热忱。贾主任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尤令我动容。他谈及我们这一代金融人历经的艰辛与拥有的丰富阅历,强调以文字记录时代、留给后人的紧迫性与使命感。“若不就来不及了”,这质朴却力有千钧的话语,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一种“时不我待”的创作冲动被悄然点燃。次日香草园的采风,贾主任不忘细心叮嘱大家多拍照、多录像,留存纪念并发至群中共享。也就是在那时,我被引荐加入了“山东金融文学创作中心”的交流群,正式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自此,我的生活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每个清晨醒来,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群聊,与文友们互致问候,潜心阅读公众号推送的每一篇作品,积极参与讨论,写下真诚的点评。在这个群里,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等开放的交流;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只有相互激赏与砥砺。贾主任、林毅秘书长不断鼓励我尝试创作,从零开始。我这个曾经的“小白”,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一次次打磨文稿。他们总是不厌其烦,从构思到遣词造句,给予中肯的修改意见。当我的稚嫩文字首次变成公众号上的铅字时,那份喜悦与成就感难以言表。正是在这种无私的扶掖与浓厚的创作氛围中,我的写作水平得以逐步提升。更令我感恩的是,贾主任还主动推荐我加入了山东省散文学会,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这个大家庭,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纯净的创作环境和成员间毫无保留的支持与成就,真正做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它满足了我对精神家园的所有想象:这里有共同的爱好与语言,能产生深刻的共鸣;这里有关怀与提携,能让每一个成员找到归属与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这个“家”的温暖,绝非仅仅源于其乐融融的氛围,更根植于一种崇高而可贵的“家”风精神——一种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集体人格。这种精神,在贾主任、柴行长等领路人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他们十年如一日,为山东金融文学的萌芽、发展与壮大殚精竭虑,默默耕耘,全然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同好的责任感。而林毅、刘素萍等编辑,更是将奉献化为日常。他们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奉献出至少三小时的个人时间,精心编排公众号文章,细致修改来自各方文友的稿件。寒来暑往,春秋更迭,几年下来竟无一日间断。这需要何等的毅力与热忱!</p> <p class="ql-block">  在他们的率先垂范下,一种强大的精神气场在这个大家庭中自然形成:这里弘扬着全心全意为“家人”服务的精神;体现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文学事业精益求精的态度;闪耀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锐气;更积淀着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永葆初心的纯粹。在这个被商业气息重重包裹的时代,这个团队却奇迹般地涤尽了“铜臭气”与“商品味”。大家因缘而聚,为爱而行,只为心中的文学梦,只为向社会传递真挚而温暖的正能量。也正因如此,这条路才越走越宽广,吸引着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加入,让这个“家”的力量日益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p> <p class="ql-block">  山东金融文学创刊十五年了,回首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八年多的点点滴滴,万千感慨萦绕心头。从最初的偶然闯入,到如今的深深依恋;从一名忐忑的旁观者,到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与传播者,我的生命因这个“家”而变得更加丰盈、更有温度。千言万语,最终凝成一句最质朴却也最真挚的感恩:感谢山东金融文学,为我们构筑了这片精神的乐土;感谢各位文友,一路相伴,风雨同行;更要感谢这个“家”所传承的赤诚与奉献,它如明灯,照亮了我,也必将照亮更多后来者的路。</p><p class="ql-block"> 这个由文字与真情编织而成的“温暖的家”,已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心灵港湾。它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温暖,源于志同道合的相遇,成于无私纯粹的奉献,永恒于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