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寻幽陵川崇安寺

风中之林

<p class="ql-block">盛夏时节,我来到太行山褶皱陵川县消夏避暑,当地的民宿老板向我介绍:当地有一座千年古刹崇安寺,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值得一看,于是和朋友相约同游崇安寺。驾车来到陵川县城中心,一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骤然闯入视野,红墙黛瓦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这便是被誉为“太行第一古刹”的崇安寺。驻车驻足,尚未入内,已被其雄伟气势震撼,仿佛时光在此处折转,将千年的沧桑与庄严凝于一隅。</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而上,推开厚重的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院的天王殿。这座单檐歇山顶建筑通高近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檐下斗拱密集如蜂房,每一组斗拱都由数十个构件精巧咬合,不见一钉一铆,却能承载屋顶的千钧重量。仰头望去,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正脊两端的鸱吻昂首翘尾,张口吞脊,相传能镇火辟邪,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完好无损。殿内四大天王塑像高约3米,身披铠甲,手持法器,神情威严,虽经后世修缮,仍保留着金元时期的雕塑风格,衣纹线条流畅有力,仿佛下一秒便会踏云而出,护佑一方安宁。</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王殿,绕过庭院中的千年古柏,便来到崇安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这座殿宇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采用重檐歇山顶构造,通高15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宇四周环绕着24根粗大的楠木立柱,每根立柱直径近1米,需两人合抱才能围住。立柱底部的石础雕刻着缠枝莲纹,纹路清晰细腻,历经千年磨损仍栩栩如生。站在殿外远眺,双层飞檐层层叠叠,如雄鹰展翅欲飞,檐角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清脆的铃声穿透时空,仿佛在诉说着古刹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雄宝殿,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正中供奉着三尊泥塑金身佛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与阿弥陀佛,佛像通高8米,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悲安详,衣褶纹理自然下垂,尽显盛唐雕塑的雍容大气。据殿内碑文记载,这三尊佛像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在宋、元、明三代多次修缮,佛像背后的背光雕刻着繁复的火焰纹与飞天图案,金箔装饰虽已部分剥落,却仍能想见当年的金碧辉煌。殿内四壁还留存着明代的壁画,题材为“佛本生故事”,画面色彩以朱红、石绿、金黄为主,人物形象生动,线条遒劲有力,虽因岁月侵蚀有些许斑驳,却更添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崇安寺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据碑载,唐初名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赐名“崇安寺”。此后历经宋、辽、金、元、明、清六朝,先后进行过十余次大规模修缮,才形成如今的建筑格局。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遗物,尚有部分宋、金时代的原作,更有一件镇寺之宝——唐代石刻佛像。该寺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崇安寺。站在山门前的广场回望这座千年古刹,飞檐翘角在暮色中勾勒出优美的轮廓,檐角的铜铃仍在微风中轻响,仿佛在与我道别。此次崇安寺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从斗拱的精巧到立柱的粗壮,从屋顶的恢弘到壁画的细腻,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悠久厚重——从唐代的佛像到明代的壁画,每一件遗存都是时光的见证,承载着千年的故事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感觉崇安寺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太行山上,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它不仅是一座建筑瑰宝,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书,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去翻阅、去聆听、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古刹寻幽:陵川崇安寺》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