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2076939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4日,游览完丛台公园,我们便从迫不及待地走进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了解邯郸古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陵西大街东侧,南起和平路,北至学步桥,纵贯人民路与丛台路两条主干道,南北长约2.1千米,规划面积约36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由邯郸产投集团打造、盈石企业管理咨询(武汉)有限公司管理运营,以“以文为魂、以旅为轴、以商为底”为精准定位,是邯郸市重点打造的文旅新地标工程,拥有回车巷、邯郸行宫、邯山书院等十景,以及夜生活休闲区和一座大型跨街观光天桥。</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5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一场以“漫步邯郸道、阅尽三千年”为主题的春节活动也同步开启。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204万人次。</p><p class="ql-block">其特色亮点:</p><p class="ql-block">历史积淀:以战国赵文化、汉代商业文化为基底,包含回车巷(蔺相如与廉颇“将相和”发生地)、邯山书院(邯郸教育史见证)等古迹。街区还复原了黄粱梦、邯郸学步等成语典故场景。</p><p class="ql-block">文旅融合:2025年开街后,日均游客达25万人次,设有黄金楼等网红打卡点,并推出实景剧《回车巷传奇》、夜间灯光秀等互动体验项目。</p><p class="ql-block">保护修复:通过整合原回车巷街区、学步桥景区等区域,形成统一规划的35万平方米大型景区,修复了李景濂故居、邯郸行宫等建筑。</p><p class="ql-block">街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徒步来到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北端起点“古城迎瑞”牌楼。</p> <p class="ql-block">邯郸道自古为南北通衢要道,商代已具雏形,战国时期因赵国建都(公元前386年)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孕育了胡服骑射、负荆请罪等历史典故。街区以"成语之都"为文化基底,集中展现邯郸3000多年历史脉络,包含回车巷(蔺相如与廉颇典故)、邯郸行宫(慈禧驻跸地)、邯山书院(清代教育遗存)等18处核心景点。邯郸作为中国的一个成语之都,想必“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胡服骑射、黄粱美梦……”这些成语大家都耳能熟祥,学步桥记录了“邯郸学步”起源。</p> <p class="ql-block">学步桥广场以邯郸成语文化为核心,将古桥、仿古建筑、雕塑与沁河自然景观融合,形成展现“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等200余条邯郸成语的文化地标,成为解读赵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学步桥:学步桥,也称北关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学步桥广场内,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因“邯郸学步”典故而取名为学步桥。学步桥原为木结构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桥面中间高,两端略低,呈弧形,两侧各有18根望柱,柱顶端雕刻蹲狮等动物,桥面两侧望柱之间各镶嵌了19块石栏板,板面雕刻有邯郸历史典故和各种造型纹饰等内容。现存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p><p class="ql-block">1995年10月6日,学步桥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邯郸学步:战国时期《庄子·秋水》记载,燕国寿陵少年因羡慕邯郸人优美步态,专程前来学习却未得精髓,反而忘记自身行走方式,最终匍匐而归。唐代李白诗句“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即源于此典故。</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学步广场,由北向南,跨越丛台路天桥进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新区(北段)。北段是按邯郸历史新规划重建的新区。</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过街天桥夺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天桥俯瞰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北段,新建的古建筑群步行街,集邯郸古文化与现代商业为一体,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形状各异的商业设施</p> <p class="ql-block">走进步行街,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片宏伟肃穆的建筑群“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南,便是承载邯郸历史的“邯郸驿”,她现址为复建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位于邯郸市核心文化区域——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南起城南街、北至人民路),毗邻回车巷、平原君府等景点。其建筑采用战汉风格与冀南民居融合的设计,飞檐翘角的院落已成为游客打卡热点,日均接待量达2000人次。</p> <p class="ql-block">南北要冲邯郸驿:她是古代官道的驿站之一,自秦代起便有邯郸驿的记载,南北朝之后,邯郸驿更是屡屡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如自居易、范成大、卢挚等曾下塌邯郸驿,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称丛台驿,成化十一年(1476年)重修。20世纪.初,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邯郸驿逐渐废止。 </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南,穿过一个又一个商业体,便来到磁州窑文化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磁州陶瓷</p> <p class="ql-block">邯郸印象</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北京金楼</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桥,俯瞰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北段)</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座天桥,便来到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南段,这一段是老街区,更能彰显邯郸道的古老。</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桥,俯瞰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南段)——串串街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古建林立、老字号比比皆是。邯郸串城街南起城南街,北至人民路,全长540米,核心保护区面积1.06公顷,是邯郸古城内唯一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的历史文化街区。 </p><p class="ql-block">串城街始建于3100年前的殷商时期,曾是纣王至沙丘离宫的御道,战国时期为赵国都城的核心区域,西汉至隋唐时期为连接燕赵与中原的南北大道。 </p><p class="ql-block">街区以青黛砖瓦的战汉风格建筑群为主体,融合清末民初冀南民居风貌,保留了“高门楼、影壁墙、小青瓦、甩袖房”的邯郸地域特色。 </p><p class="ql-block">街区内分布着回车巷(蔺相如与廉颇“负荆请罪”典故出处)、万宾楼(国共谈判旧址)、 丛台公园 (战国时期军事防御建筑)等历史遗迹,并复原了市井生活场景。 </p><p class="ql-block">2017年启动保护修缮工程,总投资4.81亿元,保留了364户院落,新增商业业态,成为融合文化传承与夜间经济的城市地标。</p> <p class="ql-block">邯山书院:曾是邯郸旧时最高学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由知县魏楠创建。作为冀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书院,其最初为科举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生员和童生。 旧址现为茶文化体验区,设有茶桌和茶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君子楼君子楼(张国彦廉政教育馆)</p> <p class="ql-block">古今相宜得彰</p> <p class="ql-block">諫議坊</p> <p class="ql-block">李景濂故居</p> <p class="ql-block">邯郸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万宾楼</p> <p class="ql-block">邯郸酒文化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因“将相和”中蔺相如为避让廉颇回车让路的故事得名,承载深厚历史文化,见证着古城往昔的风采,是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负荆请罪典故就出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南城门</p> <p class="ql-block">邯郸道,这座见证了无数朝代更迭的古城,在春日里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赵国的风韵与现代的繁华交织,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邯郸道的复兴,是时光深处的文化觉醒。曾经,这里只是历史书页间的一个符号,一个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如今,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恍惚间以为北京的繁华也在此处生根。游客们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感受赵国文化的厚重,打卡拍照,集章留念,仿佛在参与一场盛大的历史重现。</p><p class="ql-block"> 然而,邯郸道的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古与模仿。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完美融合,古老的建筑与新颖的业态交相辉映。煮茶的工艺被重新演绎,文创产品的设计充满巧思,甚至连灯饰的布置都融入了成语文化的精髓。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邯郸道的复兴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文化的创新传承。</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邯郸道,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邯郸道的复兴,让人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并非只能被遗忘或消解,而是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焕发新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第 2 页</p><p class="ql-block"> 邯郸道的璀璨灯饰,为夜晚增添了一抹迷人的色彩,彰显出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丛台公园的灯光,不再是儿时记忆中的简单装饰,而是成为了一个展示城市进步与文化传承的窗口。外地游客的到来,不仅是对邯郸道美景的向往,更是对这座城市文化魅力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在邯郸道的复兴中,我看到了一种希望。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并非只能沉睡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而是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记录生活•分享美丽•欢迎转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