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李贺乔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于1987年7月6日,同年7月7日该馆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2025年7月该馆新建下沉展厅入口并首次投入使用“斜行电梯”。据2025年8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有藏品3250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225件(套),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收藏与日本自1874年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逐步形成了以“七七事变文物组群、重要抗战人士相关文物、抗战时期纸质文物、侵华日军武器装备”为特点的文物收藏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该馆被定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11月该馆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5年7月7日开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7月8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Lugou Bridge),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华北最大的古代石拱桥。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明、清都曾加以修葺,如今桥的形制、桥基、桥身的构件和桥上石雕部分仍为金代原物。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为十一孔不等跨连续圆拱桥,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宽9.3米,墩前尖后方,迎水面砌成分水尖,并在每个分水尖上安置一根长约26厘米的三角形铁柱,以其锐角迎击冰块,保护桥墩,人称“斩龙剑”。桥墩的另一头,形如船尾,水流出券洞即可分散,减少券洞内水流的压力。卢沟桥的石雕精美奇特,构思巧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卢沟桥作为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和全民族抗战爆发地,不仅是北京市丰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影响深远的国家重大活动纪念地。</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卢沟桥(含宛平县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全景。</p><p class="ql-block">《乾隆咏卢沟桥二首》</p><p class="ql-block">滑芴新波泛薄陵,春山苍郁有云兴。天边诗境卢沟道,半拂吟边忆我曾。</p><p class="ql-block">凭栏历历好时光,麦垅才青柳欲黄。只有幽怀同渴壤,几时一倒沃天浆。</p> <p class="ql-block">“卢沟晓月”</p><p class="ql-block">古时,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明月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所以“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时,康熙帝下令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的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此碑的这一面,是乾隆皇帝写的一篇《重葺卢沟桥记》:</p><p class="ql-block">文有视若同而义则殊者,不可不核其义而辨之也。余既核归顺归降之殊於土尔扈特之记辨之矣,若今卢沟桥之重修重葺之异,亦有不可不核其义而辨之者。盖今之卢沟桥实重葺非重修也。夫修者,倾圮已甚,自其基以造於极,莫不整饰之,厥费大。至於葺,则不过补偏苫弊而已,厥费小。</p><p class="ql-block">夫卢沟桥体大矣,未修之年亦久矣。而谓之葺,补费小者,何则实有故。盖卢沟桥建于金明昌年间,自元迄明以至国朝,盖几经葺之矣。自雍正十年逮今又将六十年,帝京都会往来车马杂還,石面不能不弊坏,行旅以为艰。而桥之洞门,间闻有鼓裂,所谓网兜者,谓下垂也。司事之人有欲拆其洞门而改筑者,以为非此不能坚固。爰命先拆去石面以观其洞门之坚固与否,既拆石面则洞门之形畢露,石工鳞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虽欲拆,而改筑实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其旧之坚固也。因只令重葺新石面复旧观。而桥之东西两陲接平地者,命取坡就长,以便重车之行不致陡然颠仆以摇震洞门之石工而已。</p><p class="ql-block">朕因是思之,浑流巨浪势不可当,是桥经数百年而不动,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不能至今存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是其亟也。夫以屹如石壁之工拆而重筑,既费人力又毁成功,何如仍旧贯乎?则知自前明以及我朝皆重葺桥面而已,非重修桥身也。即康熙戊申所称水嘴桥之东北而圮者,亦谓桥东北陲之石堤而已非桥身也。以是推之,则知历来之葺,或石面或桥陲之堤,胥非其本身洞门可知矣。夫金时钜工至今屹立而人不知,或且司工之人张大其事图有所侵,冒于其间焉。则吾之此记不得不扬其旧过去之善而防其新将来之弊,是为记以详论之。</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一年岁在丙午仲春之有中浣 御笔。</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简介。</p> <p class="ql-block">远望卢沟桥。</p><p class="ql-block">北平沦陷</p><p class="ql-block">7月28日,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日本侵略者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发起猛烈攻击。在5个多小时的战斗中,中国守军伤亡2000余人,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北平沦陷。</p> <p class="ql-block">宛平城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最初为拱卫京师的军事要塞,城墙以六层条石为基础,高7.18米,设有垛口、射眼等防御体系。作为华北唯一完整保存的双门卫城,其东西城门“顺治”“威严”之名彰显军事功能,整体布局呈长方形,占地约20公顷。1961年,包含宛平城的卢沟桥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明清军事建筑的重要实物。‌‌</p><p class="ql-block">宛平城墙距今360多年,东西长640米,城墙上依然可见日寇枪炮轰击城垣的斑斑痕迹。有通道可登上城墙俯瞰雕塑园和卢沟桥全景。</p> <p class="ql-block">卢沟晓月梦惊残,</p><p class="ql-block">七七狼烟战火燃。</p><p class="ql-block">永定河边悲鬼泣,</p><p class="ql-block">宛平城里血光寒。</p><p class="ql-block">贼倭肆虐山河碎,</p><p class="ql-block">义士捐躯浩气传。</p><p class="ql-block">今忆昔时家国恨,</p><p class="ql-block">警钟长响志如磐。</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宛平城与卢沟桥共同见证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日军炮击留下的密集弹痕至今清晰可见,仅西侧城墙一处便分布着直径0.1-0.5米不等的弹孔,成为侵略罪行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燕赵自古多义士,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垣,倭弹洞犹存,七七事变八五载,寇围城,士血战。</p><p class="ql-block">居安思危先辈苦,宇内平,乾坤在,六合八荒,江山美如画,中流击水扬帆起,奋己力,扬国威。</p> <p class="ql-block">“弹洞城垣在”“刀痕铁血长”,</p> <p class="ql-block">枪炮弹痕密布的宛平城墙。</p><p class="ql-block">不屈不挠的宛平城。</p> <p class="ql-block">暗无天日弹划亮,撕声裂肺哭泣鸣。</p><p class="ql-block">长矛大刀结醒民,小米步枪凝神兵。</p> <p class="ql-block">宛平烽火燃,铁蹄踏碎山河梦。</p><p class="ql-block">华夏英魂聚,热血浇开日月春。</p> <p class="ql-block">顶着高温,我走进了宛平城。这座明末屯兵的古城,如今静默如一位老者,城墙上的弹痕是它无声的诉说。指尖轻触斑驳的砖石,1937年的炮火声仿佛穿透时空——那些密集的弹坑像凝固的泪痕,提醒着我们有些记忆,不该被岁月冲淡。</p> <p class="ql-block">俊砌明城落宛平,东西顺治永昌门。</p><p class="ql-block">痕留炮弹残存洞,日寇侵华犹重重。</p><p class="ql-block">奋起民族抗战风,宣投告败振国人。</p><p class="ql-block">启后传承兴教育,家仇雪耻永铭心。</p> <p class="ql-block">卢沟烽火,枪炮响、山河泣血。</p><p class="ql-block">忆当年、倭奴犯境,恶行猖獗。</p><p class="ql-block">永定河边尸遍野,宛平城里烟遮月。</p><p class="ql-block">众志士、舍命卫家国,心如铁。</p> <p class="ql-block">"宛平不闭古城门,血渍硝烟早不存。唯有卢沟桥上石,长留日寇铁蹄痕"</p> <p class="ql-block">古城宛平忆往昔,英雄豪杰谱传奇。 战火纷飞显英勇,保家卫国志不移。</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正式开幕,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含100多件一级文物、200多份珍贵档案),全景式展现抗战历程。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首次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及军民英勇抗敌的历史。截至8月27日,该展览已接待观众57万人次。 ‌</p> <p class="ql-block">1987年7月6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p><p class="ql-block">1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8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永定河水。</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位于北京丰台区卢沟桥城南街77号,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建成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于2000年7月竣工,2000年8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雕塑园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主要景区。园内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这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历史悠久的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园中还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十八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区2.25万平方米,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四个部分,摆放38尊直径2米,高4.3米的柱形雕塑,青铜铸造,均重6吨。群雕以《国歌》为主题,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借鉴中国传统雕塑形式创作,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