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信的往事

小里

<p class="ql-block">文图/小里</p><p class="ql-block">从书柜里一大沓旧信件中,找到这封信,这封信的往事立刻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p><p class="ql-block">1969年10月,我在应城县红堂中学上初一。那一天学校接到通知,组织全体师生去城郊区里听李全洲英雄事迹报告会。班主任老师叮嘱同学们带上笔记本做好笔记,回来要写学习感想的作文。</p> <p class="ql-block">  (我与初中同学照)</p><p class="ql-block">李全洲是我们应城的革命烈士,是我们应城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1946年李全洲出生于应城。1964年从应城参军入伍。1966年在部队入党。生前系某部特务连工兵排工兵班副班长。先后7次完成艰险任务。1968年3月22日,在执行销毁收缴的武器弹药时,他自告奋勇:这危险让我来。点火时发生意外,千均一发之际,他为保护战友,用自已血肉之躯扑向着火点,壮烈牺牲。他所在的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1969年7月30日中央军委授予其“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党员”光荣称号。随即全军全国掀起学习英雄李全洲活动的热潮。</p> <p class="ql-block">  (李全洲烈士照)</p><p class="ql-block">学校离区里有5公里路,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排队快步速行,来到报告会广场。广场很大,其实就是一片空旷的草地。广场前面新搭了个舞台,挂着向英雄李全洲致敬,学习英雄李全洲等巨幅标语。</p><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端着笔记本席地而坐,那天广场上几千人,秩序井然,严肃安静,没有嘈杂之音。</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宣布报告会开始。一名着退伍军装的英俊战士昂首挺胸,健步登上舞台,经直走向舞台正前方,行庄严的军礼。然后开始报告,我叫王青松,是与英雄李全洲朝夕相处的同连队同班战友,刚刚退伍回到田店公社甸坡乡。</p><p class="ql-block">接着他声情并茂全程脱稿宣讲李全洲日常的和英勇牺牲的英雄模范事迹,扣人心弦,感人至深,鼓舞人心。我们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写着,他讲了约莫2个小时,全场鸦雀无声。最后他朗诵自己创作的一首《向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党员李全洲学习》的诗结束报告。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记忆中那首诗很长,气势磅礴。因时间关系,他朗诵得很快,我们激情燃烧,热血沸腾,拼命在本子上记也记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  (当年报告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回到学校,我们写作文感觉笔记不全,素材不够。几个同学在一起比对笔记,互相补充,也不如意。我突然想到并提议给王青松写信,请求他给我们更多的素材,特别要他那一首诗,让我们学习学习。于是由我执笔写了一封信,称呼为王青松叔叔。信写好了,收信地址是他介绍的田店公社甸坡乡。当天邮递员送报纸来学校,我们便交给他带回县邮局寄发。</p><p class="ql-block">信发出后,我们急切地盼望回信,希望读到那首诗。可是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没有音讯,我们已不作指望了。但是一个月以后的一天,邮递员又送来了他的回信。我们急忙打开阅读,王叔叔告诉我们他上了汉北河水利工地不在家,我们10月8日写的信他11月25才收到。他表示迟复为歉。他在信中谈了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习英雄李全洲的深刻体会,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好好学习李全洲,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说因为时间有限,那首诗就不复抄了。那是他对战友李全洲的回忆和赞颂。永远刻在他的心中。最后他祝素不相识可亲可爱的同学们“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读了这封信,我们受到莫大的鼓舞,激动不已。勉励自已更加努力学习,做李全洲式的好学生。那一天开始,我们书写上交我们的第一份入团申请书。</p> <p class="ql-block"> (王青松的回信)</p><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后我们同学中有下乡插队的,有回乡务农的、有升高中的,有参军入伍的,有招工进厂的。后来又再深造,调换工作。走向各自的人生道路。几十年来,从少年到老年,这封信一直保存在我的身边。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和工作,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我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p><p class="ql-block">今天写下这篇回忆小文,心中满是温暖,深深感恩那位我们当年称呼的王青松叔叔,不知他现在何方。衷心祝愿他人生圆满,安康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