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鹟——拍自滨海新区绿岛公园

开心果

<p class="ql-block"> 图片拍摄:开心果</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二零二五年八月</p> <p class="ql-block">乌鹟(学名:Muscicapa sibirica):体重9-15克,体长12-14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烟灰色鹟。上体深灰,翼上具不明显皮黄色斑纹,下体白色,两胁深色具烟灰色杂斑,上胸具灰褐色模糊带斑;白色眼圈明显,喉白,通常具白色的半颈环;下脸颊具黑色细纹,翼长至尾的2/3。诸亚种的下体灰色程度不同。亚成鸟脸及背部具白色点斑。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黑色。</p> <p class="ql-block">主要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往上可到林线上缘和亚高山矮曲林;亦栖于山区或山麓森林的林下植被层及林间。用松萝和毛发作巢于距地5米左右的针叶林横向侧枝上。除繁殖期成对,其他季节多单独活动。树栖性,常在高树树冠层,很少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常停留在突出的干树枝上,日出后是它们的活动高峰,飞捕空中过往的小昆虫。繁殖于东北亚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巴拉望岛、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p> <p class="ql-block">乌鹟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乌灰褐色,头顶羽毛中部较暗,眼先和眼周白色或皮黄白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翅上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羽缘淡棕白色,初级飞羽内翈羽缘棕褐色,次级飞羽羽缘白色,尾乌灰褐色或黑褐色。颏、喉白色或污白色,胸和两胁具粗阔的乌灰褐色纵纹或全为乌灰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p> <p class="ql-block">乌鹟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留存中国越冬。每年4月末5月初到达东北繁殖地,到达南部繁殖地稍早些,9-10月迁离繁殖地飞往越冬地。</p><p class="ql-block">除繁殖期成对,其他季节多单独活动。树栖性,常在高树树冠层,很少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多在树枝间跳跃和来回飞翔捕食,也在树冠枝叶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树顶枝上,捕获食物后多回到原来的栖木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物种主要为金龟甲、象甲、蝗虫、小蠹虫、金花虫、胡蜂、鳞翅目幼虫以及蚂蚁卵和蚊虫等,也吃少量植物种子。</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树上,尤以山溪、河谷和林间疏林处的松树侧枝上较常见。距地市多在5-30米,用灰绿色的松萝(一种真菌)作成,常隐蔽在侧枝上的松萝菌丛中,月的还杂月少许干草,内垫月松针和须根。巢呈杯状和半球状,出入口向上,结构较为精致。巢的大小外径为8-9厘米,内径5-6厘米,高5.5-6厘米,深2.5-3厘米。雌雄共同营巢,但以雌鸟为主,每巢5-7天即可完成。5月末6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卵淡绿色,大小为16.8-17.5毫米×12.7-12.9毫米。主要由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离巢期间亦参预孵卵活动。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留巢期14-15天,幼鸟离巢后最初几天仍由亲鸟带领在树冠层中活动并觅食。</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