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日下午,我们踏上了庐山中线景区的游览之旅。所谓中线,主要是指牯岭东谷长冲河畔,从庐山隧道口到卢林湖这一河谷地段,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起了庐山深厚的历史与独特的人文。</p> <p class="ql-block"> 长冲河,其实不过是一条灵动的小溪,溪水潺潺不息,在山石间穿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庐山的故事。两岸山坡上,树木郁郁葱葱,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绿色画卷。错落有致的别墅,如同散落的珍珠点缀其中。红色、青色、蓝色的铁皮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朵朵鲜艳的蘑菇,伫立在云雾飘渺的山谷里,透着几分俏皮与可爱,静谧而空灵,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将庐山定为夏都,先后在东谷新建了传习学舍(庐山大厦)、庐山图书馆和庐山大礼堂三大标志性建筑,它们与东谷别墅区隔河相望,仿佛是历史的守望者,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旧址,原称庐山大礼堂,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建于1937年。新中国成立后,它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如今已成为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旧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其外观仿欧洲议会建筑,正面为对称的柱廊设计,仿希腊科林斯柱式,伟岸而挺拔,体现西方古典的庄严感。屋顶却是中式重檐,飞檐斗拱,带着东方的典雅与厚重。入口的三个拱券门,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重。这种中西风格的混搭,让它别有一种特殊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走进拱券门,前厅的红色背景墙格外醒目,上面“庐山会议旧址”6个金字熠熠生辉。背景墙前,一座金色的毛主席站像在花盆丛的环绕下,显得格外庄严。</p> <p class="ql-block"> 从前厅两侧进入,便是那庄严肃穆的会堂。会堂不大不小,上世纪党的三次庐山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如今这里还保留了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的会场原貌。环绕会堂的后面是一圈迴廊,如今是庐山会议资料陈列厅。</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仿佛听到当年会议上激烈的讨论声,感受到那紧张而严肃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彭德怀铿锵有力的发言发人深省,1970年毛泽东意味深长的讲话振聋发聩。展厅里陈列的"万言书"手稿原件,纸张已经泛黄,但字里行间的赤诚依然灼人。循环播放的纪录片中,那些未曾公开的镜头让历史人物从教科书里走了出来:毛泽东在休息室抽烟沉思,周恩来在走廊与人低声交谈......</p> <p class="ql-block"> 这些细节让历史变得如此真切,也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心中的理想信念也在这历史的熏陶中,变得更加坚定,如同庐山的磐石,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旧址右侧,“L”字形并列着庐山抗战博物馆和庐山大厦。抗战博物馆建于1934年,原名庐山图书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联体琉璃瓦宫殿式建筑。飞檐翘角,古香古色,在苍松巨柏的掩映下,宛如一位沉稳内敛的老者,不张扬,却自有一股庄重典雅之气。</p> <p class="ql-block"> 1937年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庐山谈话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国抗战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蒋介石也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庐山抗战宣言》,宣告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那激昂的话语,仿佛还在这山谷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我们来时抗战博物馆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只能在外面默默凝视,想象着当年的热闹与庄重,心中不免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 在抗战博物馆南侧的庐山大厦,过去叫传习学舍,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军官训练团驻地,建于1936年。</p>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座大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70年代看过的于洋主演的电影《大浪淘沙》,影片中那几十级台阶,让大厦显得格外高大气派,如今亲眼见到,那份震撼依然不减。庐山大厦还是电影《庐山恋》的取景地之一,想到那些经典的电影画面曾在此拍摄,心中便涌起一股别样的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庐山上这三大民国建筑,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的杰作,是庐山近代建筑的顶峰之作。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更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了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及新中国重大决策等诸多历史事件。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道裂缝,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与三大建筑的民国风格不同,庐山会议旧址附近的别墅群则以英、德等欧式乡村风格为主,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180号别墅美庐。</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英国卷廊式别墅,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34年,巴莉女士将此幢别墅赠送给宋美龄。蒋介石为其取名“美庐”,既蕴含着“美龄之庐”的温情,又有着“美丽庐山”的雅意。</p> <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是主楼两层附楼一层的布局,十字形栏杆的石阶直通一楼的中正阳台。走进门,第一间便是中西合璧的会客厅,既有中式的典雅,又有西式的时尚。</p> <p class="ql-block"> 别墅内,陈列着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立式钢琴、她阅读的精装英文书以及她画的《庐山溪流》等水彩画,这些物品展现了别墅主人的生活侧面和历史的真实,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宋美龄在别墅里优雅生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还看到了一台19世纪三十年代的菲赛尔煤油冰箱,这台冰箱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科技发展。</p> <p class="ql-block"> 1948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美庐”刻于庭院巨石上。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入住美庐,工作人员欲凿除“美庐”石刻,毛主席制止了,他说:“这就是历史,打掉了字,历史还在嘛!”毛主席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包容。</p> <p class="ql-block"> 从1933年第一次上庐山起到1948年,每年夏秋蒋介石、宋美龄都会在这栋别墅里度过,这里是他们的避暑胜地,也是他们处理政务、享受生活的地方。美庐还是蒋介石夏都官邸、主席行辕,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p> <p class="ql-block"> 而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在美庐别墅住了50多天,1961年和1970年来庐山后他也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美庐成为了唯一一个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别墅,它像一部活的历史书,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政权的交替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 紧邻美庐别墅与其隔河相望的是442号别墅,原为美国人谢尔曼于1919年建造。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冲突,他曾八上庐山与蒋介石会晤,就住在442号别墅。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在此居住过。而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也住在这里。1990年,442号别墅被辟为“周恩来在庐山活动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 抗战前期,周恩来曾两上庐山就国共合作抗日问题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纪念室里,那些陈列的文物及场景复原,让我们看到了周恩来总理在庐山的革命实践。</p> <p class="ql-block"> 当讲解员讲述周恩来入住时因陋就简用旧床单做窗帘、不吃花生米节约下来榨油、主动合影送众人等故事时,我们被开国总理不忘革命初心的精神所感动。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体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格和伟大情怀。</p> <p class="ql-block"> 在美庐附近,还有359号别墅(朱德旧居)、124号别墅(刘少奇旧居)、176号别墅(彭德怀旧居),以及蔣经国、陈诚、黄绍竑等国民党高官的别墅,还有傅雷、海伦等中外名流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无需刻意寻路,便能邂逅一位位历史文化人物的旧居。每一栋别墅,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仿佛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p> <p class="ql-block"> 在庐山会议旧址旁,有一个名为“老别墅的故事”的别墅群,里面错落分布着教堂、酒吧、博物馆、赛珍珠纪念馆等6栋老别墅。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赛珍珠纪念馆(310号别墅)。</p> <p class="ql-block">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父亲建造的。赛珍珠4个月大时就随传教士父母迁居中国,在中国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她将中文称为“第一语言”,视自己为“中国人”,甚至拥有过中国国籍。</p> <p class="ql-block"> 牯岭是赛珍珠每年和家人避暑度夏的地方,她曾在《我的童年》中写道:“每年6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全家去牯岭的时候了。”这里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都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 她回忆童年时攀山采摘野花、饮用山泉的场景,都被融入到她的作品中。那部以中国乡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大地》,更是成为那个时代全美最畅销的小说,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故事,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如今,310号别墅已辟为赛珍珠纪念馆,完整保留了赛珍珠创作《大地》等作品时的书房、打字机等原物。走进纪念馆,仿佛走进了赛珍珠的创作世界,感受到了她对文学的执着和对中国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在庐山别墅群中,还有一座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位于卢林湖畔的卢林1号别墅。它建于1961年,是一个平房四合院结构,院落宽大空阔,园林设计,院内林荫蔽日,绿草如茵,静谧优美。</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于1961年和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曾在此工作和休息。如今这里已成为庐山博物馆,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庐山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新中国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美庐别墅北面不远处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庐山恋电影院,其前身为1897年建造的基督教协和礼拜堂。自1980年7月12日起庐山恋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这一部经典影片,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影《庐山恋》和庐山恋电影院也让庐山赋予了爱情名山的特色,形成“</span>游庐山必看《庐山恋》"的独特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庐山中线的旅程,让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历史与文化的盛宴。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或悲壮,或传奇,或温情,共同构成了庐山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 站在庐山的土地上,我仿佛与历史对话,与岁月相拥,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热爱,也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