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

敦逸厚船长

<p class="ql-block">所有头衔脱落</p><p class="ql-block">如老树褪下勋章</p><p class="ql-block">回到起点:</p><p class="ql-block">油墨学徒的围裙</p><p class="ql-block">墓碑只刻两行:</p><p class="ql-block">“印刷工富兰克林”</p><p class="ql-block">而羽毛笔轻轻</p><p class="ql-block">在空白处签收永恒</p><p class="ql-block">——摇篮与墓碑</p><p class="ql-block">原是同一块石料雕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精准捕捉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精神世界的核心——一种将卑微起点转化为永恒价值的深刻谦卑。诗中“所有头衔脱落”映照着他拒绝贵族虚荣的立场,这位身兼科学家、外交家、开国元勋的伟人,最终在墓碑上只留下“印刷工富兰克林”,主动剥离所有荣耀回归本质。“油墨学徒的围裙”正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12岁的印刷学徒凭借知识实现阶层跨越,却始终以手艺人的身份为傲。诗末“羽毛笔在空白处签收永恒”暗喻他通过《穷理查年鉴》和自传等著作传播思想,更以签署《独立宣言》《宪法》的笔塑造了国家雏形。而“摇篮与墓碑原是同一块石料”揭示富兰克林的生命哲学——真正的永恒不在于墓碑上的冠冕,而在于保持初心:那个在油墨芬芳中追寻知识与美德的少年,最终用同一双工匠之手,雕刻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这种将卑微职业与永恒事业相统一的智慧,正是富兰克林式谦卑的最高体现。</p><p class="ql-block">——《 富兰克林的十三种美德 》之十三</p>